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麵對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河南省高校借助資源優勢,結合專業特點,立足科研,投身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多項研究中獲得突破性進展,用科技創新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成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時空擴散研究”課題組,研究完成《河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時空特征初步分析》,圍繞我省此次疫情的輸入和擴散過程、空間差異特征展開研究,建立新冠肺炎個體病例地理信息數據庫,搜集並整理了自2020年1月21日以來我省18個省轄市衛健委公布的個體病例信息,通過數據分析得出疫情發展的初步判斷。依據各省轄市病例總量、輸入性病例數量和擴散比三個指標,將全省18個省轄市疫情時空擴散劃分為不同的模式,差異化提出了疫情防治建議。
教育科學學院教授李永鑫心理學團隊針對此次疫情的特點,研究完成《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時期河南社會心態報告》,設計包含66個題目的社會調查表,通過手機微信平台對全省民眾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信息獲取”“認知與辨別”“預防知識”“身心狀況”“非理性傾向”“心理援助需求”“參與防治意願”等7個方麵進行調查。自1月27日17時上線以來,通過對大量真實數據評估和統計分析,得出全省社會心態的總體判斷,並基於此從信息傳播、知識普及、應對措施、維護身心、平和心態、心理援助和發動群眾等方麵,就如何引導和塑造當前的社會心態,凝聚力量,戰勝疫情,提出合理化建議。
軟件學院依托開封市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研究院,開發“開封市政務數據分析和可視化係統”,助力疫情防控。該係統針對開封市各縣區、各社區每日產生海量的文本數據,通過自然語言理解等人工智能技術手段進行數據分析,讓采集的數據能夠進行自動比對、分析、研判,生成可視化分析圖,及時準確將結果以可視化的形式直觀展現出來,以更精準的數據為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提供保障,對開封市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的決策支持。
河南農業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改平主持組織學校和鄭州大學、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的三個實驗室緊急啟動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攻關和快速檢測試劑研究工作,目前研究進展順利。經過集中攻關,張改平院士團隊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快速檢測試劑方麵的研究即將在三個方麵取得重要進展:一是做出可以用於確診的PCR試劑,二是做出熒光定量確診PCR試劑,三是做出可以用於自我檢測的檢測試紙。以上方法采樣均采用即時病毒滅活,確保不會造成病毒擴散,使檢測不受生物安全條件限製。
鄭州輕工業大學軟件學院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實驗室負責人黃萬偉博士,用10天時間和團隊自主研發出紅外熱成像測溫樣機及“紅外熱成像人體測溫篩查預警係統”,並交付使用。該設備能夠在2至6米的範圍內采取非接觸式測溫,被監測人員可以快速通過,無需停留。同時支持多點異常高低溫報警,精確快速篩查結果。對高溫人體采取抓拍報警,並實時錄像,實現曆史追溯有據可查。當前該設備的生產能力滿足不了市場需求,黃萬偉表示願意將已經研製成功的“紅外熱成像人體測溫篩查預警係統”設備無償提供給學校使用,盡量減少人員近距離接觸,實現高效率精確測溫,提高對疑似患者的篩查速度。
中原工學院紡織服裝產業研究院教授何建新團隊在高效病毒防護用納米纖維空氣濾材與口罩關鍵技術及裝備方向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通過自主研發的線性電極靜電紡絲技術製備出直徑50—150nm的納米纖維,以此類超細纖維為原料可加工出過濾精度100nm的超薄非織造濾材,能夠高效攔截呼吸道飛沫、PM2.5、病毒、油性顆粒等病原體傳播介質。同時,該技術可通過原液摻雜納米銀、中草藥提取物而使材料具備生物殺菌功能,能從根本上抑製病毒的傳播。
該團隊先後開發出了高速線性靜電紡絲實驗機和中試機,並在2019年成功開發了能夠組建生產線的模塊化納米纖維工業化設備,單套生產線寬幅1.8m,可日產8000-10000m?納米纖維膜,每天產能可滿足10萬隻口罩濾芯材料的需求。
許昌職業技術學院儒燕創客團隊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仿生魚類呼吸過程,自主研製鰓式通透口罩,並以最快的速度製作了6000個無償送給醫務工作者、環衛工、執勤警察使用。鰓式通透口罩吸氣時空氣自口罩正中的過濾層過濾後進入人體,呼氣時自過濾層兩側的排氣窗口流出,內部結構呈開放型,不易滋生細菌,清洗之後容易晾幹,可重複使用。
(來源:河南省教育廳)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