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概況
花園校區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占地麵積2335畝,學校建有花園校區(河南省鄭州市北環路36號)和龍子湖校區(河南省鄭州市金水東路136號),是水利部與河南省共建、以河南省管理為主的高校,是河南省重點支持建設的骨幹高校,是“金磚國家網絡大學”中方高校牽頭單位,是“全國黨建工作示範高校”建設單位。
龍子湖校區
學校起源自1951年創建於北京的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水利學校,1954年更名為水利部北京水利學校。1958年北京水力發電學校、北京水力發電函授學院並入,成立北京水利水電學院。1969年遷至河北省磁縣嶽城水庫辦學,1971年更名為河北水利水電學院。1977年遷至河北省邯鄲市辦學,1978年更名為華北水利水電學院。1990年遷至河南省鄭州市辦學,2000年整建製由水利部劃轉河南省管理。2009年水利部與河南省政府簽署共建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戰略協議。2013年更名為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研究院揭牌儀式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緣水而生、因水而存、籍水而興,伴隨著新中國水利水電建設事業而發展壯大。學校曾經三次搬遷,經曆了多年邊建校、邊搬遷、邊辦學的艱苦卓絕曆程,從北京到河北,最後到河南,篳路藍縷、矢誌不移,主動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水利電力事業,形成了“育人為本、學以致用”的辦學理念和“情係水利、自強不息”的辦學精神。學校設有水利學院、電力學院等24個教學單位,黃河科學研究院、水文化研究中心等118個研究機構。水利部水務培訓中心、水利部電大開放教育辦公室設在學校。
水利部黨組書記、部長鄂竟平到學校視察並聽取校黨委書記王清義彙報
學校是國家首批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是博士學位授予權單位,是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2012年,學校入選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2016年獲批水利部“國家水情教育基地”。學校以國家“雙一流”建設和河南省高校分類發展為契機,立足河南,麵向全國,持續鞏固提升本科教育基礎地位,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大力拓展國際合作辦學,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水利電力事業提供有力的人才資源和智力支撐。
學科專業布局合理。經過69年的建設與發展,學校已成為以水利電力為特色,工科為主幹,理、工、管、農、經、文、法、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大學。現有68個全日製本科專業,包括9個國家級、省級卓越計劃建設專業,15個國家級、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7個國家級、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擁有14個省級一級重點學科,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4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1985屆校友,《流浪地球》、《三體》作者、雨果獎獲得者劉慈欣“為學校代言”
人才培養成績斐然。學校麵向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港澳台地區招生。現有全日製在校本科生和碩士、博士研究生、外國留學生34100餘人。建校以來,學校為國家培養了30萬多名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包括國家部委部長、武警水電部隊將軍和省部級領導近20名,全國道德模範獲得者吳新芬,第五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全國優秀大學生、全國優秀共青團員等十餘項榮譽稱號的孟瑞鵬,“雨果獎”獲得者劉慈欣,組建“中國藍天救援隊”的安少華等各領域傑出校友,彰顯了學校“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幹得好”的人才培養特色。
黃河流域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暨華水—蘭考校地結對合作論壇順利舉行
師資隊伍不斷壯大。著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加大師資隊伍建設力度,特聘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複明、王浩、周豐峻、王光謙、姚建銓等為我校雙聘院士。學校現有教職工2376人,其中專職教師1707人,具有正高級職稱教師230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785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2人,全國模範教師3人,省優秀專家、省學術技術帶頭人、省級教學名師、模範教師和優秀教師45人。
我校與水利部發展研究中心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科學研究成果豐碩。近五年來,學校主持、參與各類研究項目2300餘項,其中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23項。主持參與國家項目23項,省級項目538項,合同經費100萬以上橫向項目12項,累計到款科研經費2.7億多元,發表核心期刊學術論文3100餘篇,其中被SCI、SSCI、CSSCI、EI等索引收錄近2000餘篇;出版學術著作700餘部。獲各級各類科研獎勵580餘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省部級科研獎勵94項,獲獎層次和數量穩居河南省高校前列。
社會服務成效顯著。學校在社會服務方麵取得了卓越成就,在國內同行業中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為水利電力行業和地方經濟建設培訓專業技術人才30萬餘人,其中培訓監理人員6萬餘人。校屬企業河南華北水利水電監理有限公司承擔的東江-深圳供水工程獲得廣東省科技進步特等獎和國家優質工程獎;勘察設計研究公司負責設計的膜結構海南三亞會展中心,得到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評價;承擔100餘項科研開發項目,其中“地坑院”項目成功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汶川地震後,學校選派10名專家,高質量地指導完成了救災一線中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作,成為江油市重建樣板工程之一。
我校與砂拉越科技大學聯辦孔子學院執行協議簽約儀式
國際合作前景廣闊。學校國際合作曆史悠久,1958年起開始接收留學生,對口援建越南水利水電大學。近年來,學校更加注重國際合作交流,實施開放活校戰略,不斷提升辦學實力和國際化水平,相繼與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法國尼斯大學、英國提賽德大學、韓國啟明大學、俄羅斯烏拉爾聯邦大學等世界高水平大學簽署合作協議,開展中外合作辦學。積極融入金磚國家高等教育交流合作體係,成為“金磚國家網絡大學”水資源與汙染治理、能源兩個領域的牽頭高校。與俄羅斯烏拉爾聯邦大學設立了“金磚國家網絡大學·金磚國家大學聯盟水工程與能源研究中心”,與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交通大學聯合設立了中俄高鐵研究中心,與韓國仁荷大學共同設立了物流工程研究中心。金磚國家網絡大學體係下第一個合作辦學機構-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烏拉爾學院獲教育部批準,並實現正式招生;成為河南省教育對外開放的重大突破性成果。
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毽球和陀螺兩個項目在我校開賽
校園文化豐富多彩。學校十分重視大學生藝術教育,連續四屆被評為“河南省藝術教育一類院校”,連續11屆獲“河南省大學生科技文化藝術節優秀組織單位”,2015年被授予“全國五四紅旗團委”。2016年學校兩個團支部榮獲全國高校“活力團支部”,校團委榮獲了團中央暑期社會實踐“鏡頭中的三下鄉”活動優秀組織單位等榮譽稱號。2017年校團委榮獲2017年全國大中專學生誌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單位、“絲路新世界-青春中國夢”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專項活動優秀組織單位、河南省“出彩中原·教育脫貧攻堅革命老區行”博士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集體、2017年十三屆“挑戰杯”河南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優勝杯、2017年河南省“一帶一路新道路,同築青春中國夢”主題演講比賽優秀組織單位、2017年度河南省鐵路春運誌願服務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組織申報的《凝聚榜樣力量 彙集青春能量——頌學瑞鵬主題教育活動》榮獲河南省首屆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一等獎。2018年校團委榮獲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單位。
相關榮譽
社會聲望持續提升。學校先後被授予“全國水利科技先進集體”、“全國高等院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單位”、“全國教育係統先進集體”、“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全國教育係統紀檢監察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連續三屆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並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標兵”。近年來先後榮獲“最具就業競爭力的10張河南教育名片”、“全國大學生就業最佳企業評選優秀組織高校獎”和“全國畢業生就業50所典型經驗高校”等榮譽。在第三方權威性數據機構(麥可思)發布的2013年度《河南省高校畢業生就業、預警和重點產業人才供應》報告中,學校位居河南省高校就業競爭力第一名。2014年,根據國家統計局調查顯示,用人單位對參與調查的71所本科院校畢業生滿意度測評,學校排名第一。2015年,學校被確定為“河南省首批大學生創業示範基地”,獲得“河南省創新創業示範基地”榮譽稱號。2016年被評為河南省“最具就業競爭力的十佳典範高校”和“最具品牌影響力的典範高校”。入圍“2017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競爭力100強”。新媒體中心榮獲河南省十佳豫青新媒體工作室稱號。
學院招生專業簡介
(來源: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招生辦)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