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坐落在黃河北岸的河南省台前縣夾河鄉於樓村,大棚裏“彩虹瓜之寶西瓜”已到了收獲的時節,濃濃的綠色包裹著一排排架子。
“河南農大的‘彩虹西瓜’皮薄汁多,口感脆甜,去年種了5000株,不夠賣,今年種了15000株,獲得大豐收,預計一棚產量在12000斤以上,賣得很好,10塊錢一斤還供不應求。”台前縣於樓村黨支部書記於兆武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
台前縣地處河北、山東、河南三省交界之處,原先也是國家級貧困縣。2018年以前,於樓村還是台前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普通村莊。2018年,學校開始結對幫扶台前縣,農業科技的注入讓於樓村發生了巨大變化。
“學校駐台前縣工作組和專家服務團成員進駐於樓村後,立即著手開展實地調研。在進村摸準實情的基礎上,幫助當地農戶理思路、想辦法,進行科學謀劃,確立了以優質果蔬為重點,發展高效種植的產業發展模式,努力幫助農民朋友實現‘種對、種好、賣好,爭取高收益’的目標。”學校駐台前縣工作組組長趙建中介紹了確立幫扶目標的過程。
村民沒幹過、沒信心,缺資金、缺技術,咋解決?為了盡快打通科技和於樓村的“管道”,2019年,河南農業大學捐贈49萬元建設的兩座示範大棚投入使用,並派駐多名專家開展全方位指導。園藝學院馬長生教授就是進駐專家之一。
“馬老師帶領大家紮根在田間地頭,從種苗、栽培技術、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把一整套的技術源源不斷地輸送至這兩座大棚,指導幫助於樓瓜果蔬菜產業發展,帶動農戶開展高效種植。”馬長生教授團隊成員趙李峰長年駐紮在於樓村,對幫扶工作感觸頗深。“當時確實遇到不少問題,農業技術落地,開好頭是關鍵。馬老師認真調研過當地實際情況後,經過多次研討,最終確定將彩虹瓜之寶西瓜、美辣一號辣椒等優質高檔瓜菜品種引種於樓。”
“‘彩虹瓜之寶西瓜’是咱們農大科研團隊的首創,原來教科書上就沒有這個品類。因其瓜肉瓤色特別,紅橙、乳黃相間,橫切麵帶有隱約的花朵形狀,縱切剖麵似一道美麗的彩虹而得名。皮薄如紙,口感酥脆,中心糖度可達13.9,入口一瞬間便是滿口的沙甜,一直甜到瓜皮。一個瓜3斤左右,適合2-4人的家庭即開即食,保證每頓都是新鮮瓜。”馬長生提起自己的科研成果那是如數家珍。“我們的西瓜大棚使用豆餅增加肥力,覆蓋地膜保持水分。西瓜收獲之後,還可以種植芹菜、辣椒、豆角等蔬菜,通過輪作的方式提高大棚經濟效益。其中美辣一號就能使種植戶每畝多賺1000元左右。這兩年,我們還在當地引入了團隊培育的青春之歌、巧克力、卷珠簾等特色小番茄品種,讓農戶的種植效益更有保障。”
“村裏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示範園務工等方式,實現周邊村民‘雙收益’。一是村民把土地流轉出去,可以收到每畝800元左右的租金。二是示範園吸收部分村民來打工,又掙了一份工資。”於兆武介紹了於樓村種植合作社的運行模式。
學校專家在村裏推廣精品瓜蔬大棚種植的初期,很多村民由於沒有種植經驗,都不願嚐試。作為村裏“領頭人”的於兆武,為了打消村民們的顧慮,帶頭開始接觸農大的優質品種,認真學習高檔蔬菜的管理技術,不怕苦不怕累,從新手逐漸成長為種植技術能手。在於兆武的帶動下,村民們逐漸打消了憂慮,對農大專家、農大品種、農大技術充滿了信任。
於樓村瓜果蔬菜產業示範園在河南農大兩個示範大棚的帶動下,發展為目前的24個大棚。一座1.8畝的西瓜大棚,因為科技“活水”源源不斷地流入,創造了每斤10元依然供不應求,每個大棚年純收入10萬元以上的致富佳話。
“近年來,學校對口幫扶於樓村因地製宜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瓜果蔬菜特色現代農業,專家團隊全程指導,並提供政策、信息、銷售等方麵服務,以‘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促進於樓村脫貧群眾增收。”社會服務處處長賀德先對下一階段合作前景充滿期待。“下一步,學校將繼續發揮人才、智力、科技優勢,把農大先進科技成果優先在台前縣進行轉化,扭住產業發展和技能培訓兩個關鍵,助力推動台前縣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助力台前縣盡早實現鄉村振興。”
(beplay2網頁登錄 來源:河南農業大學 通訊員:謝東明 趙建中)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