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養目標
培養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製度,遵紀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掌握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係統的專業知識,具有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從事科學研究、教學、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層次學術型專門人才以及具有較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承擔專業技術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職業素養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
二、報考條件
報名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2、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3、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國家和我校規定的體檢要求。
4、考生學業水平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國家承認學曆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等學曆教育等應屆本科畢業生)及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錄取當年入學前必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或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出具的《國(境)外學曆學位認證書》,否則錄取資格無效。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曆的人員。
(3)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曆後滿2年(從畢業後到錄取當年入學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員,以及國家承認學曆的本科結業生,按本科畢業同等學力身份報考。
(4)已獲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員。
在校研究生報考須在報名前征得所在培養單位同意。
5、報名參加法律(非法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符合第1、2、3、4中的各項要求。
(2)報考前所學專業為非法學專業(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法學門類中的法學類專業[代碼為0301]畢業生、專科層次法學類畢業生和自學考試形式的法學類畢業生等不得報考)。
6、報名參加法律(法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符合第1、2、3、4中的各項要求。
(2)報考前所學專業為法學專業(僅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法學門類中的法學類專業[代碼為0301]畢業生、專科層次法學類畢業生、自學考試形式的法學類畢業生,以及獲得法學第二學士學位的人員可以報考)。
7、報名參加工商管理碩士、工程管理碩士中的工程管理[代碼為125601]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符合第1、2、3各項的要求。
(2)大學本科畢業後有3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或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曆或大學本科結業後,符合招生單位相關學業要求,達到大學本科畢業同等學力並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或獲得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後有2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
工商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相關考試招生政策同時按照《教育部關於進一步規範工商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見》(教研[2016]2號)有關規定執行。
三、報名
報名包括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兩個階段,所有參加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考生均須進行網上報名,並在網上確認網報信息和采集本人圖像等相關電子信息,同時按規定繳納報考費。
1、網上報名要求
(1)網上預報名時間為2022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網上報名時間為2022年10月5日至10月25日,每天9:00—22:00
(2)考生報名前須認真閱讀《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規定》(教學〔2022〕3號)和我校招生簡章,在規定時間登錄“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瀏覽報考須知,並按教育部、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報考點以及我校的網上公告要求報名。報名期間,考生可自行修改網上報名信息或重新填報報名信息,但一位考生隻能保留一條有效報名信息。逾期不再補報,也不得修改報名信息。
(3)報名期間將對考生學曆(學籍)信息進行網上校驗,未能通過學曆(學籍)網上校驗的考生應在我校規定時間內完成學曆(學籍)核驗,方準予考試。
(4)報考“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的考生,應為高校學生應征入伍退出現役,且符合碩士研究生報考條件者(“高校學生”指全日製普通本專科(含高職)、研究生、第二學士學位的應(往)屆畢業生、在校生和入學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專科(高職)應(往)屆畢業生、在校生和入學新生)。考生報名時應當選擇填報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並按要求填報本人入伍前的入學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關信息。
(5)考生應當認真了解並嚴格按照報考條件及相關政策要求選擇填報誌願。考生因不符合報考條件及相關政策要求,造成後續不能網上確認、考試(含初試和複試)或錄取的,後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6)考生應當按要求準確填寫個人網上報名信息並提供真實材料。考生因網報信息填寫錯誤、填報虛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試(含初試和複試)或錄取的,後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2、網上確認要求
(1)考生應當在規定時間內在網上核對並確認其網上報名信息,逾期不再補辦。網上確認時間以各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公布為準。
(2)考生網上確認時應當積極配合報考點工作人員,根據核驗工作需要,按要求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證、 學曆學位證書(應屆本科畢業生持學生證)和網上報名編號等,由報考點工作人員進行核對。
(3)考生應當對本人網上報名信息進行認真核對並確認。報名信息經考生確認後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寫錯誤引起的一切後果由其自行承擔。
四、初試
1、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時間
2022年12月24日至25日(每天上午 8:30—11:30,下午 14:00—17:00),考試時間以北京時間為準。考試時間超過3小時或有使用畫板等特殊要求的考試科目在12月26日進行。
2、初試科目
12月24日上午:思想政治理論、管理類綜合能力
12月24日下午:外國語
12月25日上午:業務課一
12月25日下午:業務課二
3、考試大綱及命題
我校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全國統一命題科目為思想政治理論、英語一、英語二、數學一、數學二、數學三、管理類綜合能力、經濟類綜合能力、法律碩士專業基礎(法學、非法學)、法律碩士綜合(法學、非法學)。
全國統一命題科目的命題工作由教育部教育考試院統一組織,全國統一命題科目考試大綱由教育部教育考試院統一編製;其他自命題科目的命題工作由我校統一組織。
工商管理碩士、會計碩士、工程管理和審計初試僅設管理類綜合能力及英語兩個科目,考試時間為2022年12月24日。
五、複試和調劑
1、複試形式、時間、地點、方式、成績使用辦法、組織管理等由我校按教育部有關規定自主確定。複試辦法和程序將在我校研究生處和各招生學院網上公布。
2、我校在國家確定的初試成績基本要求基礎上,結合生源和招生計劃及各專業培養要求等情況,確定各專業考生進入複試的初試成績要求並及時公布。
3、以同等學力參加複試的考生,在複試中須加試至少兩門與報考專業相關的本科主幹課程。加試科目不得與初試科目相同。加試方式為筆試。
4、會計碩士、工商管理碩士、工程管理碩士和審計碩士的思想政治理論考試在複試中進行,成績計入複試總成績。
5、外國語聽力以及口語測試均在複試中進行,成績計入複試總成績。
6、調劑工作的具體要求和程序按教育部有關政策執行。屆時,考生可通過“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調劑服務係統填寫報考調劑誌願。
六、體檢
考生體檢工作由我校在考生擬錄取後組織進行。體檢要求按照教育部、原衛生部、中國殘聯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教學〔2003〕3號)及《教育部辦公廳、衛生部辦公廳關於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學生入學身體檢查取消乙肝項目檢測有關問題的通知》(教學廳〔2010〕2號)等規定執行。
七、錄取
1、我校根據國家下達的招生計劃,複試錄取辦法以及考生初試成績和複試成績、思想政治表現、身心健康狀況等擇優確定擬錄取名單。
2、碩士研究生錄取類別分為定向就業和非定向就業兩種。
定向就業的碩士研究生均須在被錄取前與學校、用人單位分別簽訂定向就業合同。考生因報考碩士研究生與所在單位產生的問題由考生自行處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複試或無法錄取,招生單位不承擔責任。
3、經考生確認的報考信息在錄取階段一律不作修改,對報考資格不符合規定者不予錄取。
4、應屆本科畢業生及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考生,入學時未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者,錄取資格無效。
5、考試誠信狀況將作為考生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內容和錄取的重要依據,對於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將不予錄取。
我校堅持德、智、體全麵衡量,擇優錄取原則。嚴禁一切弄虛作假行為,如發現考生提供虛假材料、考試作弊及其它違反考試紀律行為,一經查證將按有關規定嚴肅處理。
八、學製
學製:全日製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學製為3年,全日製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學製為2-3年。
九、學費及獎助
1、學費:學費按照河南省批準的收費標準執行。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每生0.8萬元/學年;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學製及學費標準詳見下表。
2、獎助
以上獎助麵向非定向全日製研究生(有固定工資收入的除外不含定向就業考生),國家、河南省和學校獎助辦法若發生變化,按最新規定執行。
十、其他
1、本簡章如與教育部2023年碩士研究生招生政策不同之處,按教育部文件要求執行。
2、考生可通過我校研究生處網站(http://yjsc.zut.edu.cn/)查閱我校招生簡章、招生專業目錄等相關招生信息,或直接谘詢報考學院。
3、2023年國家招生計劃尚未下達,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和我校公布的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中的擬招生人數為我校根據2022年碩士研究生的實際招生人數擬定的各學科招生計劃。各專業實際招生人數將根據2023年國家招生計劃及各專業報考情況進行增減動態調整。
4、我校碩士研究生招生信息均在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和研究生處網站上公布,未委托任何beplay中心錢包體育錢包輔導機構公布,我校不舉辦任何形式的beplay中心錢包體育錢包輔導班(初試、複試均不提供),不提供往年beplay中心錢包體育錢包試題,不出售任何參考資料。
十一、聯係方式
單位代碼:10465 郵編:451191
通訊地址:河南省鄭州市新鄭雙湖經濟開發區淮河路1號
聯係電話:0371-62506093 67698801
傳真:0371-62506093 電子郵箱: yjsc@zut.edu.cn
網址:https://yjsc.zut.edu.cn/
中原工學院簡介
中原工學院是一所以工為主,以電子信息和紡織服裝為特色優勢,工、管、藝、理、文、經、法、哲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河南省特色骨幹學科建設高校。學校始建於1955年,原名鄭州紡織工學院,隸屬於原國家紡織工業部,1998年劃轉河南省管理,2000年更名為中原工學院。
學校設有紡織學院、能源與環境學院、機電學院、服裝學院、藝術設計學院、電子信息學院等21個教學院(部),65個本科專業,目前共有全日製在校生23000餘人。
學校現有教職工1997人,其中專任教師1400人,高級職稱教師615人,博士學位教師611人;全國優秀教師5人、全國模範教師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人;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6人、河南省特聘講座教授3人、河南省教學名師14人、河南省優秀教師10人、河南省高層次人才12人,省級及以上教學和科研團隊17個。
學校擁有“智能與航空信息技術”和“紡織服裝新材料及高端裝備”2個河南省特色骨幹學科群,涵蓋7個一級學科。擁有信息與通信工程、控製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空間安全等1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0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7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擁有8個河南省重點學科一級學科和2個河南省重點學科二級學科。擁有河南省首批工業訓練中心和大學科技園。2018年獲批河南省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
聚焦建設一流本科教育,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積極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2016年5月,學校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現有10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1個國家級實踐教學基地,2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4個專業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積極探索“以賽促學,以賽促能”的人才培養模式,始終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於人才培養全過程,2017-2021年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排行榜,學校位列河南省第6名;2021年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排行榜,位列河南省第4名。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
學校現有金剛石高效精密鋸切工具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河南省網絡輿情監測與智能分析重點實驗室、河南省功能性紡織材料重點實驗室、河南省功能鹽材料重點實驗室、河南省計算智能研究與應用國際聯合實驗室、河南省多模式圖像處理與智能分析國際聯合實驗室、河南省紡織服裝產業協同創新中心等52個國家級和省級科研平台。獲批首批河南省高校知識產權運營管理中心,多次獲評“河南省高校知識產權綜合能力十強十快高校”。近十年來,學校承擔各類科研項目2313項,其中國家自科基金項目193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51項,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國防重大專項子課題等11項,省部級項目930項。獲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191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河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3項;被三大檢索收錄論文2675篇,出版著作1053部,獲授權發明專利1168件。工程學首次進入ESI世界前1%。2019、2020、2021年,連續3年入校科研經費均超過1億元。
學校先後與24個國家和地區的61所高校和教育機構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學校是河南最早開展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高校之一,自2002年開始,先後與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等國外著名高校簽署聯合培養博士項目,與德國埃森經濟應用技術大學等國外著名高校簽署聯合培養碩士項目,與曼徹斯特大學等國外著名高校合作舉辦本科層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與俄羅斯聯邦聖彼得堡國立宇航儀器製造大學合作設立中原工學院中原彼得堡航空學院。在泰國格樂大學設立海外分校——中原工學院軒轅學院。與愛爾蘭阿斯隆理工學院聯合成立了“中愛軟件工程聯合研究院”。國際合作走上了“引進來”與“走出去”雙向發展的新道路。學校是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中外合作辦學研究分會常務理事單位,是首屆河南省高校交通教育聯盟理事長單位,先後榮獲“河南省引進國外智力工作先進集體”和“河南省引進外國人才和智力工作先進單位”。
多年來,學校先後被省委、省政府評為河南省文明校園、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河南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學校黨委被授予河南省高等學校“五好”黨組織、全省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河南省高等學校基層黨組織建設先進單位等稱號。學校被教育部評為全國高等教育學籍學曆管理工作先進集體、全國第二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被共青團中央授予“全國五四紅旗團委”稱號,被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授予全國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單位”稱號;被河南省教育廳評為河南省首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就業工作先進單位、河南省課程思政示範高校建設單位。
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學校提出了“實現更名大學、獲得博士授權、建成高水平工科大學”的“三步走”發展戰略,力爭到本世紀中葉把學校建成國內先進,電子信息類學科特色鮮明的新型研究型工科大學。
附件:中原工學院2023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考試範圍(參考書目)
(beplay2網頁登錄 來源:中原工學院)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