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又如何將創新創業融合於專業學科教育之中?”6月12日,2024全國主流媒體河南教育行40餘名媒體記者來到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采風。創新創業成為記者們最關心的問題,而這兩個關鍵詞也恰恰是鄭州升達乃至河南高等教育發展曆程中最鮮明的注腳。
記者們在陳列館采風
教育部在2010年的相關文件中,明確將創新創業教育定義為“適應經濟社會和國家發展戰略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教學理念和模式”。因此,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是國家在新形勢下的迫切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從外延式發展向內涵式轉化的重要舉措。
這種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實施,有助於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創新創業也早已融入鄭州升達的血脈裏。
“我們專門成立了創新創業學院,引導學生樹立實踐育人理念,通過綜合實踐型應用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努力提高其核心競爭力。”
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董事長王新奇告訴記者,通過創新創業學院的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熱情和創新創業思想認識,讓學生認識到創新創業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養、積極有效地適應我國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方麵與途徑。
“我們還積極組織學生踴躍參與各類創新創業大賽,邀請創業成功人士和校友來學校講座,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興趣。”王新奇說。
體驗新科技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了鄭州升達在融合創新創業於專業學科教育中的具體做法。
譬如,以市場和社會剛性需求為目標,設置和調整富有創新性實踐性的專業,構建創新創業教育體係,以高效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為根本,加大實驗、實訓、實踐課比重,整合優化課程體係。
而根據人才培養要求,學校也會加強對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的課程設計和整合,把創新創業課程始終貫穿在專業課程體係中,構建與金融學專業相結合的創新創業教育體係。
“我們融合了校內、校外兩套機製,校內外要實行差異化評價,校內以人才培養為重點,校外以企業評價和實踐為重點。因地製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不同的主體對評價體係適當做出個性化調整,以便更好地服務於人才培養和實踐發展需要。”王新奇說。
科技感滿滿
在做好學生創新創業實踐中的保障工作方麵,鄭州升達可謂采用了“保姆式”服務。
首先建立健全校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平台的多方位助力與開放製度,為廣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的開展保駕護航,引導全體學生跨專業學科融合實踐發展,增強學生的實踐熱情和實踐能力,從生活與實踐中培養學生參與實踐的意識。
同時,做好基礎體製建設,加大學科專業與創新創業相融合的實踐育人資金支持和資源投入,提供基礎硬件條件。支持廣大高校學生自主自力組建團隊,並由教師提供專項指導,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活動做積極引導。
加強校內外的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建設,深化校內外實踐性合作,加強內外聯合培養效果,打造校企間全麵聯合、深度融合的實踐主導型創新創業實踐基地。
走進自習室
王新奇將其總結為“三全”特色的雙創人才培養模式與機製。
“所謂‘三全’特色是指‘全過程、全鏈條、全覆蓋’。其中,‘全過程’是指將雙創教學、雙創實訓和雙創實踐三大體係的各個模塊有效地融入、合理地配置在學生大一到大四的八個學期內,實現進階式的分類培養,逐步達到教學內容職業化,實踐指導專業化的要求;‘全鏈條’是指通過課堂學習、課下實訓、大賽實練、公司實化,形成雙創教育的‘學—訓—賽—孵’全鏈條式的人才培養;‘全覆蓋’是指雙創教育對全體學生的覆蓋、對全部專業的覆蓋以及對學校全部教學部門及行政單位的覆蓋。”王新奇說。
一上午的參觀交流,也讓采風團的記者們感慨良多。
“我們在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要深刻把握其內涵與要求,及時更新教育理念,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以及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努力提升學生的生存能力、競爭能力,以便更好地服務於國家創新驅動。”
“作為一種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創業教育必須回歸教育本位。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核心目標是‘立德樹人’,因此我們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要高度重視理想信念教育,錘煉意誌品質、提升道德境界,厚植愛國情懷。”
“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合作精神、社會責任和家國情懷等的培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創業觀,致力於培育具有民族精神、擔當國家重任和時代使命的青年。”鄭州升達先進合理的教學理念得到記者們的一致認可。(通訊員:宋向樂)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