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項目團隊參加2024年河南黃河防禦大洪水堤防堵口搶險演練

6月13日下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劉俊國校長牽頭的“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基於錨陣生根—阻攔協同的堤防大潰口快速封堵技術裝備”項目組赴新鄉參加2024年河南黃河防禦大洪水堤防堵口搶險演練。清華大學、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河南黃河河務局信息中心、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等項目團隊骨幹成員由項目辦主任黃偉、項目顧問孫東坡教授帶領參與示範並觀摩了本次堵口搶險演練,共同見證了這場高規格、多科目的實戰演練。
本次演練以預報黃河下遊花園口水文站發生22000立方米每秒量級洪水,黃河大堤全線偎水,大堤131+000處發生決口為模擬背景,圍繞工程巡查監測、管湧、漫溢險情搶護、決口堵複等重點任務實施演練。共設置無人機監測洪水演進、堤坡坍塌險情搶護、堤防隱患探測車開展堤防巡查、管湧險情搶護、修築子堤、裹護斷堤頭、堤防決口口門處水情監測、應急移動監測站進行現場傳輸、搶護方案製定、進占、合龍、閉氣等十二個演練科目,旨在全過程、全鏈條地檢驗和提升應急能力,確保在真正的洪水災害麵前,能夠迅速、有效地采取行動,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基於錨陣生根—阻攔協同的堤防大潰口快速封堵技術裝備”自啟動以來,已取得了若幹階段性成果。課題1“堤防潰口快速智能感知裝備與實時評估技術”由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和清華大學組成團隊聯合攻關。項目團隊研發的兩棲無人機具有載重大、續航時間長、抗風性強等優點。具備水上停泊、水上起降、水上航行、水上巡檢、水上作業等能力,適用於江河湖海巡檢執法、水文要素監測、水體取樣、水下科學考察、水下地形測繪、水上建築維護巡檢、環境監測、汛情監測、漁業監管、海洋測繪、生物追蹤保護等。本次搶險演練現場兩棲無人機實時測量黃河含沙量、水深、流速等參數在馬莊工程上試驗首次取得成功,標誌著兩棲無人機研發取得階段性成果,下一步將在結構完善,提高設備穩定性和多場景測試等方麵進一步提升效能。
此外,課題4“基於阻攔協同的堤頭穩定加固與快速封堵技術” 由大連理工大學、清華大學、河南黃河河務局信息中心組成團隊聯合攻關,部分技術在坍塌搶護、斷堤頭裹護、合龍施工中也得到示範應用。其中,在堤坡坍塌險情搶護中,由於突然坍塌時間緊急,立即采用“就地取材人工捆拋柳石枕技術”固基護腳防衝。在斷堤頭裹護中,采用鉛絲土袋籠和鉛絲石籠在“兩端斷堤頭同時裹護”,上遊側用裝載機進行裹護,下遊側用挖掘機進行裹護。合龍施工中,采用了“新型鋼絞架堵口技術”。從口門上遊側吊裝預製好的鋼木框架,配以土工袋和噸袋進行封堵,該技術具有所需材料易取得、材料單體體積和重量適中、大型設備較少、施工方便快捷、受場地限製較小、機械化程度較高等優點。這些技術的應用保證了馬莊工程潰口封堵最終成功地實現了合龍、閉氣,標誌著“基於阻攔協同的堤頭穩定加固與快速封堵技術”研發取得階段性成果,下一步將在就地取材材料的豐富、施工設備的選用與方法優化、提高堵口效率等方麵進行著重提升。

通過觀摩本次河南黃河防禦大洪水堤防堵口搶險演練,項目團隊成員對堤防快速封堵技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這不僅深化了對防洪減災技術的理論認知,更強化了實際搶險演練中的應急處置能力。後續項目團隊將錨定解決江河堤防大潰口快速封堵的技術裝備研發目標,研發並不斷優化和完善技術裝備,以期在未來的堤防堵口搶險工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來源: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