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我國全麵建成高質量教育體係的關鍵之年。教育是國家的立國之本,我國曆來有重視教育的傳統。前期,《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法(草案)》(以下簡稱:草案)麵向社會征集意見,備受關注。針對草案,beplay2網頁登錄家校共育編輯部的吳文萍對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家校協同專委會學術委員會主任薑宏德進行了采訪。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家校協同專委會學術委員會主任:薑宏德
一、將家庭教育納入法製化發展軌道,前期麵向社會公開征集意見,作為家庭教育方麵的研究者,您是如何看待將“家庭教育”立法這件事情的呢?
家庭教育立法,是關係到億萬家庭切身利益和國家前途命運的一件大事,對於引導全社會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增進家庭幸福與社會和諧,對於提高廣大家長素質,規範家長教育行為,提升家庭教育水平,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具有戰略意義。
二、您曾經是“全國家庭教育科研課題指南”等文件起草人。據我們了解,目前,還沒有哪個國家針對家庭教育這塊立法,那麼,這次草案的提出它的原因是什麼呢?
目前,國外尚無明確而專門的《家庭教育法》,有關家庭教育的法律規定,多散見於各國的憲法、民法、教育法以及其他專門法的相關條款中。例如,美國的《家庭教育權利和隱私法》《兒童照顧標準通則案》《家庭法》,德國和瑞士的《民法典》,英國的《教育法》,法國的《教育方向指導法》,俄羅斯的《憲法》《教育法》《家庭法典》,以及澳大利亞的《家庭法法案》和新西蘭的《兒童撫養法》,等等。其中,關於家庭教育的相關法律條款,對於推進各國家庭教育的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我國家庭教育立法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依法治國”戰略的實施,有關家庭教育的法律和政策也在不斷製定和逐步完善。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92年)就規定“父母有撫養教育未成年人的義務”,《未成年人保護法》(1991年通過、2006年修訂)明確要求“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接受家庭教育指導,創造良好、和睦、文明的家庭環境。共同生活的其他成年家庭成員應當協助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撫養、教育和保護未成年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1995年)還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配合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對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監護人進行教育。”《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999年)中有多章、多款都規定了父母或其他監護人的家庭教育義務和責任。這些法律條款和規定,為當前我國的家庭教育立法提供了現實的依據。
再從國家政策層麵來看,1992年頒布的《九十年代中國兒童發展規劃綱要》就要求“製定、完善有關保護兒童權益的專項法律、法規”,其中包括“家庭教育法”,2010年發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再次要求“製定家庭教育法律”。從1996年頒發的《全國家庭教育工作“九五”計劃》到2017年印發的《關於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五年規劃(2016-2020年)》,連續五個“五年規劃”都在提“推進家庭教育立法進程。”“有條件的地方可先行先試,推動出台家庭教育地方性法規,為家庭教育事業發展提供法製保障。”
與此同時,家庭教育的地方性立法工作也在逐步推進。2016年,重慶市率先出台全國首個家庭教育地方性法規《重慶市家庭教育促進條例》。隨後,貴州(2017)、山西(2018)、江西(2018)、江蘇(2019)、浙江(2019)、安徽(2020)、福建(2020)、湖南(2021)等省也陸續出台了《家庭教育促進條例》。這些家庭教育的地方性法規,為國家層麵的家庭教育立法積累了經驗,奠定了基礎。
基於上述背景、條件和基礎,再加上近年來,關於家庭教育立法的呼聲一直不斷,持續高漲。“兩會”期間,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也紛紛提出家庭教育立法的相關提案。可以說,當前家庭教育立法的條件業已具備,時機已經成熟。
三、重視教育是我國曆來傳承的美德,在教育當中,總會出現教育理念的分歧。此次草案中就有: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在實施家庭教育過程中,“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一時間引發熱議,那麼究竟該如何科學教育孩子呢?
《家庭教育法(草案)》中有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在實施家庭教育過程中“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的規定,是正確的。以法律條文的形式約束家長的教育行為,可以避免家長采取錯誤的教養方式,導致適得其反的不良後果。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無權管教、訓導違規違紀的子女,甚至采取必要的懲罰措施。相反,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有權對違規違紀子女進行管教、訓導和懲戒,以糾正孩子的錯誤言行,培養孩子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和規則意識。國家認可並支持家長依法依規對子女實施教育懲戒的。
四、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教育,同樣的,也離不開學校和社會的教育。您認為,草案地出現,對於推動“家校社”教育開展會有哪方麵的促進作用呢?如果草案正式實施,家庭教育在“家校社”教育進程中究竟該如何做呢?
孩子是在家庭、學校和社會三大教育體係的相互作用中成長起來的,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礎,是打底色的教育。《家庭教育法(草案)》明確家庭教育在整個教育體係中的地位和作用,規定家長對子女、對社會應盡的義務和權利,規定家庭教育工作由誰來組織、管理、指導,組織、管理、指導的途徑、方式,以及領導機構、經費來源和保障措施,等等。這說明家庭教育不僅是家事,也是國事,政府、學校和社會都有責任。《家庭教育法》的實施,需要家校社共同努力,當前的一項緊迫任務就是探索建立健全家校社協同育人機製。
其實,早在2012年發布的《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就曾提出“探索學校、家庭和社會協同育人的機製”,2017年下發的《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又明確要求“建立政府、學校、社會、家庭全麵參與的協同育人機製。”2020年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再次要求“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製”。建立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製,對於推進家庭教育法的貫徹實施和建設高質量國民教育體係,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五、在您的教育研究中,您認為在家庭中,關於家庭教育的最關鍵的內容是什麼?您的教育理念是什麼?
習總書記指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麵,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非片麵的“追求升學”“分數至上”和“作業幫”式的家庭教育。
習總書記還說:“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家庭教育,是解決做人教育的必由之路。其重點內容如下:
一是家國情懷教育。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愛國、愛鄉與愛家教育,增強國家認同,培養愛國情感,樹立民族自信,培養有理想、懂自尊、能自強的中國人。
二是社會關愛教育。從孝老愛親做起,教育孩子學會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愛幼、扶殘濟困、關心社會、尊重自然,培育集體主義精神和生態文明意識,形成樂於奉獻、熱心公益慈善的良好風尚。
三是人格修養教育。加強遵紀守法教育,教育孩子學會明辨是非、誠實守信、堅韌豁達、奮發向上,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
實踐證明,在家庭教育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靠“西藥方”不行,“去中國化”的教育內容和方式解決不了道德、倫理與價值觀的問題;隻有“中藥方”,家校社協同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如何做人的問題。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需要更多您這樣的教育研究者。感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也希望在後期,能夠聽到您更多關於教育的教誨。
注:薑宏德:山東省青島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家校協同專委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兼職教授,國家重點課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研究”家庭教育課題組特聘專家,“教育部關於建立beplay體育手機幼兒園家長委員會指導意見”“全國家庭教育科研課題指南”等文件起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