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國家的立國之本,前期,《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法(草案)》(以下簡稱:草案)麵向社會征集意見,備受關注。為了更好地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助力家校社教育的穩定前行,3月18日,beplay2网页登录家校共育編輯部的吳文萍連線河南省林州市市直第八小學的教育工作者,一起探討家校共育話題。
徐紅立:河南省林州市市直第八小學校長
任曉鳳:河南省林州市市直第八小學語文教師、兼任班主任
一、草案對家校教育的意義是什麼?
草案對規範家庭教育意義重大。《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中,曾經對家庭、家教和家風進行了專門的論述。習總書記指出:“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 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的生活依托不可替代,家庭的社會功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不可替代”。這段論述指出了家庭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可分割的關係。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營造良好的家風、弘揚家庭美德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更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家庭教育的終身性、示範性都是不可替代的。現在的家庭教育存在一些缺失,國家通過立法來夯實家庭教育的責任,推動家庭教育工作不斷提質增效,意義重大。草案的起草規範了家庭教育的行為,為未成年人的成長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為促進家庭教育發展提供法製保障。
草案進一步明確了學校教育的職責和界限。學校是實施立德樹人教育的重要陣地,要通過專題活動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學校要擔負起教育和引導家長的責任,引導家長認識什麼是家庭教育,怎樣科學地實施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中遇到問題應該怎樣解決;學校作為專門的教育機構,在做好自己本職教育工作的同時,要發揮家長主力軍的作用,並有力整合社會資源,實現協同育人目標,讓家庭教育立法真正落地。
二、草案對學生的成長有什麼幫助?
(一)草案可以規範父母的教育行為。隨著我國社會轉型速度加快,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日益凸顯,比如:監護缺失、家庭教育缺位,導致留守兒童增加,未成年人受到傷害的極端事件屢有發生;不少父母缺乏正確的成才觀,“重智輕德”“重身體健康、輕心理健康”的傾向廣泛存在;很多父母教育方法缺失,有的甚至將毆打虐待作為家庭教育方式。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對於家庭教育,既要充分尊重父母或其他監護人的自主性,也要有效發揮政府、學校和社會的促進作用,必要時要進行國家幹預,教育孩子不再是家庭領域的私事,很多習以為常的家庭教育行為,很可能會觸及法律的紅線。《家庭教育法》的起草,用法律條文強調學校對家庭教育的指導作用,政府對家庭教育的幹預功能,用強製手段來幫助父母提升教育理念,規範教育行為,用更有效的方法來管教孩子,保證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
作為學校的管理者,本次草案的提出,對學校、學校管理者、教師分別意味著什麼?徐紅立校長在接受采訪時給出了他的答案,如下:
草案的出台,對學校、社會、家庭共育的要求有了明確的界定。
對學校來說,作為專業的教育機構,有專門的教育者,有強大的影響力,有全方位的覆蓋麵。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學校要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邁出人生中的第一步”。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通過家校共育幫助家長掌握科學的育人方法;組織豐富多樣的家校合作、校園文化與社區公益活動,讓學生在集體生活中培養能力,在社會實踐中增長才幹。
(二)學校要做好教育力量的整合,整合社區、誌願者、社會教育機構的教育力量,將學校變成一個開放的教育係統。
(三)學校擔負著教育與引導家長的責任,指導家庭教育方法,及時糾錯糾偏。
學校管理者,是教育政策的貫徹者,是學校教育管理的核心。對學校管理者來說,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及時調整學校的教師隊伍結構,培養一大批家庭教育指導者。
(二)整合資源,共建共享,學校管理者要統籌安排,依靠教師、家長和社區,最大限度地開發、整合、利用多方資源。
(三)組織教師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完善家校共育的製度建設,加強機製和平台建設,加強模式建構。
教師是學校製度的執行者,是家校社共育的紐帶。對教師來說,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樹立家校社共育的理念,掌握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幫助家長認識家庭教育的本質、特點途徑。
(二)做好追蹤督促工作,及時糾正家長不正確的教育理念,指導家長改變錯誤的家教態度和方法。
(三)兼顧每個家庭的獨特性,做到因家施教。教師要針對個性化的家庭教育狀況,不斷跟蹤與反饋,分階段、分類別地給予個性化指導。
(四)超越創新,具有創造生成的能力,具有動態的思維。不拘泥於定式與經驗,推陳出新,接納不同家庭文化的意義,創造性地開發出各種實踐活動模式。
教師是與家長接觸最多的教育工作者,對於草案,他(她)們認為學校應該通過什麼措施、方法配合家庭教育的開展?教師任曉鳳在接受采訪時給出了她的意見,如下:
學校、家庭和社會不是相互孤立的教育“孤島”,而是彼此聯係、互相補充的“環島”。我認為學校要應該創設多種途徑,配合家庭教育的開展。
(一)學校是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實施立德樹人教育的重要力量,要通過多種多樣的德育活動,在學生心中種下真善美的種子。
(二)學校要進一步拓展家校共育的平台。通過家長委員會的建立、家長會的定期召開等共性的途徑,還要針對特殊家庭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個性化的指導。
(三)堅持家長主體,強化育人合力。學校要明確家長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主動加強家校溝通,統籌各方資源,推動形成家庭、學校、社會協調一致的育人合力,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三、草案中您最關注的內容是什麼?原因是什麼?
我最關注的內容是《總則》的第五條,其中提出了六項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則,總結起來就是“尊重”和“協調”。強調尊重未成年人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個體差異,人格尊嚴與合法權益,強調多元化的教育。
因為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文化的多元發展,社會應當接納和包容越來越多元的個體。家庭是孩子接觸的第一個小社會,家長要對於孩子的發展和選擇起到引導的作用,而不是替他們選擇或強迫他們決定,孩子從小在家庭中得到的是尊重,長大後即使麵對他人,社會,所給予的也會是尊重。
“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就是進一步明確家庭教育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就是進一步明確家長對孩子心智養成的指導作用。如今的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進入了競爭,各類輔導班層出不窮,壓力也日漸增大。家庭在重視孩子技能發展的同時,更要注重對孩子健全人格的培養。
四、對於草案,您還有什麼想說的嗎?
草案中有一條,要求父母“親自養育,加強親子陪伴”。但是,在很多家庭,父母看起來和孩子在一起,但事實上並沒有真正有效地陪伴,而是成為‘影子父親’或‘影子母親’,實際上這也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並沒有真正履行父母對孩子應盡的家庭教育的責任。法治意識的培養和法治社會的建設是一個漫長曆程,雖然草案出台了,但是要讓家長用法律的眼光去進行家庭教育,卻是長期而艱難的一個過程。家庭教育立法之後如何深入人心、落到實處,是我最關心的問題。
五、我校在家校教育、家校社教育方麵是如何開展的?取得的成績是什麼?
我校在家校社共育方麵主要采取的途徑有:
1、設立家長學校。2015年,2016年,我校被評為河南省卓越家長學校,家長學校的設立將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更好地進行了融合,互為補充,相輔相成。
2、建立家長委員會。我校設立了三級家長委員會:班級家長委員會,年級家長委員會和校級家長委員會。家長委員會積極為學校的工作建言獻策,並定期走進校園,走進課堂,共同參與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
3、定期開展家庭教育講座。學校每年利用重大的節假日或者是新生入學、畢業班典禮,邀請家庭教育專家,組織不同年級開展家庭教育講座,幫助家長解決家庭教育中的困惑,起到了很好的社會效果。
4、定期召開家長會,定期舉行校園開放日活動,重大節假日,家長共同參加學校組織的實踐活動,讓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更加透明化。
5、與社區聯合,開發家校社共育資源。如:敬老院、紅旗渠德育教育基地、烈士陵園等,定期組織學生和家長代表參加活動,德育活動潤物無聲。
我校在家校社共育方麵的成就主要有:2015年被評為安陽市卓越家長學校,2016年被評為河南省卓越家長學校,2019年,被評為全國家校共育示範校,這在林州市是唯一獲此殊榮的的一所學校。
六、對於家庭教育、家校共育您還有什麼想說的嗎?
“今天孩子的模樣,就是明天國家的模樣”,家庭教育絕不僅是一件私事,而是影響到國家未來命運的國事和大事。
(一)學校、教師不是家庭教育的實施者,家長或家庭成員才是實施者。學校要做的是對家庭教育的服務與指導。
(二)學校應當主動與其他家教機構開展合作交流,取長補短,共同為家庭教育提效增質,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三)學校在家庭教育工作中,除做好對所有家長的普及性教育服務外,更要特別關注那些特殊家庭的家教服務,補齊家庭教育的短板。
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共同的努力。創造良好的教育生態需要家校共育,需要我們攜手同行,讓我們共同成為家校共育的踐行者、見證者。
校長簡介:
徐紅立,河南省林州市市直第八小學校長。beplay体育手机高級教師,河南省名師,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骨幹教師。致力於教育科研改革和教育管理實踐,秉承立人教育思想,實施“立德樹人、立智育人、立藝塑人”,學校被評為全國“主題學習示範校”、全國“群文閱讀優秀實驗校”、全國“數字化家校共育示範校”、河南省“卓越家長學校”。
教師簡介:
任曉鳳,河南省林州市市直第八小學語文教師,兼任班主任。多次被評為林州市優秀班主任,安陽市優秀班主任。注重家校共育,2019年參加課題《家校共育數字化對家長家庭教育主動性主動性的影響》,從理論層麵,實踐活動中開拓了家校共育的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