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 家校共育 > 兩會 >正文

家校社如何做好“教育合夥人”

兩會聚焦

“學生體質下降,‘甩鍋’給‘體育未進入高考’;學生心理問題,‘甩鍋’給‘考試和作業太多’;學生創新能力不足,‘甩鍋’給學校教育‘高分低能’……”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學校和教育部門好像成了教育問題的“接鍋俠”。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倪閩景,有時候也會感到無奈。

讓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委教育工委書記葉仁蓀感到欣喜的是,在規劃綱要草案“建設高質量教育體係”部分,“構建家校社協同育人機製”被突出“前置”。葉仁蓀說:“這充分體現了中央堅持問題導向、著眼係統思維的工作方法,以及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

的確,辦好教育,家庭、學校、社會,沒有一方是“旁觀者”。

別讓“家校共育”變成“互推”

最近,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教育廳原副廳長、一級巡視員韓平發現,有一種托管班火了起來。這種專門麵向學生家庭作業的夜自修托管班火爆異常,在這裏,家長可以解放雙手,把本應該在家完成的作業變成培訓機構的“盤中餐”。

在很多大城市,家長們不僅給孩子報班,也熱衷於給自己報班。麵向家長的家庭教育課程和培訓人頭攢動,異常火爆,焦慮成了家長們臉上最常見的表情。

“現在的家教盛況中出現了‘虛火’和‘泡沫’。”倪閩景描繪了一個被各種利益機構綁架的家教眾生相:在偽信息和矛盾信息疊加下,一些“以推動家教為名、行經濟利益之實”的培訓傳播錯誤觀念,炒作焦慮,家長參與時熱情澎湃,一進家門就無所適從,食而不化,水土不服。

在倪閩景看來,學校應該成為家庭教育指導的重要責任主體。但是盡管各地已經建立了數量眾多的家長學校,學校的家庭教育指導能力仍待加強。

倪閩景發現,現在不少年輕教師和學科教師,看到家長不是“怕”就是“躲”,背後就是因為缺乏家教能力。他說:“現實中的教師家庭教育指導,基本上是憑經驗,憑做教師的經驗,憑當家長的經驗,是經驗型傳授,缺乏科學性和專業性。”

為此,他建議,將教師的家教指導力作為教師的專項能力,列入教師入職基本能力的培訓培養和評價考核體係,在有條件的大學中開設家庭教育專業,進一步支持開展家庭教育學科研究和建設。

值得欣喜的是,近兩年關於家庭教育的討論逐漸走向了政策和法律層麵。今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法(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

但家庭的“私事”走入公共領域和法律領域,執法問題就成為家庭教育法能否突破“最後一公裏”的關鍵。韓平說:“即便是家長存在違法行為,法律也很難執行。”

對此,倪閩景認為,應該盡快落實家庭教育法的路徑設計。他說:“現有的教育經費中沒有家庭教育的專項經費預算安排,要本著‘成本合理分擔、政府財政補貼’的原則多方籌措經費。財政、人社部門要安排專項經費給予支持,形成政府主導下,以學校為主體、各種社會資源融合的創新模式來服務家庭教育,形成各方聯動、可持續發展的保障機製。”

抓好五個管理,撬動育人大變革

今年兩會期間,“小學生家庭作業要不要取消”的話題衝上社交媒體熱搜。一位政協委員建議,全麵取消小學生家庭作業,推遲小學放學時間,讓學生做完作業再回家,減輕家長的負擔。

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校長唐江澎也特別關注學生作業管理。他認為,作業管理這類教育難題都是“多因一果”的綜合征,光靠學校或家庭一方的努力難以根治,需要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實現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發力、協同治理。

記者注意到,2021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要抓好beplay體育手機生作業、睡眠、手機、讀物、體質“五個管理”。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張誌勇表示,“五個管理”看似切入點小,其實是解決家校矛盾的關鍵所在,撬動的是整個育人變革,必須要整體設計,係統推進,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那麼,撬動杠杆的支點在哪裏?談及這個問題,多位代表委員都提到同一個詞——評價。韓平一針見血地指出,要統籌推動協同育人工作,必須高度重視評價體係的建設,通過製度化、正規化、科學化的評價,引導和促進學校、家庭、社會三方合作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邢台市教育局職教教研室負責人王鳳巧表達了她的擔憂:此前也有部分學校不給低年級學生布置作業,考試實行“等第製”評價,卻遭到部分家長質疑。當然,更大的壓力來自教育評價體係,有些地方一邊要求控製學生作業總量,一邊把學生的分數作為考核學校辦學的重要指標,兩者權衡之下,學校和教師的選擇容易向後者傾斜。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製。可見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製離不開正確的教育評價體係,我們教育係統要主動作為、加強引導,避免教育走向‘內卷’,讓教育回歸本源,追求‘向善向美’的價值導向。”葉仁蓀說。

社會參與:打通教育良性治理的“最後一公裏”

良好的教育生態離不開社會多方力量的參與,韓平說:“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任務,不是始於學校,終於學校,而是始於家庭,終於社會。”

但是韓平也認為,由於社會教育主體力量分散、主體職責不清、教育影響難以界定、教育成效難以觀測等問題,長期以來成為三種教育形成合力的薄弱點。

民進中央在調研中發現,盡管大部分街道和社區參與提供圖書室、家庭教育、青少年心理谘詢、社區矯正、校園周邊環境綜合治理服務,但受製於資金、場地、工作人員教育素養和能力的綜合影響,隻有較少街道社區能少量提供居民需求強烈的教育公共服務,如托育、課後托管、課外教育等。

1、凡標注 beplay2網頁登錄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beplay2網頁登錄及本文鏈接。
2、本文鏈接: http://hss.eol.cn/lianghui/16599.html
3、如果你希望被beplay2網頁登錄報道,請發郵件到 jijiao@eol.cn告訴我們。
免責聲明:

1、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投稿專區

jijiao@eol.cn

谘詢老師

北京 高老師 010-62251201

四川 曹老師 028-85977504

投稿報道 院校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