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 家校共育> 典型示範> 正文

一所普通縣中的突圍秘訣:不讓任何一個學生成為陪讀生!

麵對地級市、省會城市甚至更高級別城市學校的競爭,近年來“縣中衰落”成了一個熱詞。在師資、生源流失的情況下,如何讓每一個孩子發揮優勢,學有所成?浙江省青田中學結合學校發展的現實處境,探索出了一條特色辦學之路。他們都有哪些值得借鑒的做法?一起來看。

點擊查看大圖

浙江省青田縣是一個著名僑鄉,地處浙西南山區,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教育基礎薄弱,優質生源流失嚴重,發展極不均衡。青田中學60%的生源來自指標到校生,學生知識水平、學習能力、興趣特長、家庭背景差異顯著。如何讓每一個學生學有所成,是縣域普通高中發展的困惑。近年來,青田中學確立“希望教育”的辦學思想,提出“不讓任何一個學生成為陪讀生”的辦學理念,融入浙江省高中課改的大潮,實現學校育人模式的根本性變革,初步探索出一條縣域普通高中特色化發展辦學之路。

一、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成才的希望

希望是未來發展的永恒內驅力,希望是教育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期待,希望是激活學習動機的手段,所以我們期待能喚醒、托起、守護學生的希望。

一是規劃生涯,喚醒學生希望。根據調查,青田中學畢業生去向呈“三分天下”之勢:三分之一會走向世界各國經商(僑鄉特色),三分之一會流向全國各地求職或經商,三分之一會留在本地求職或經商。學校立足學生的發展實際,提出“不讓任何一個學生成為陪讀生”的辦學理念,構建了“一個目標、兩種特質、三大能力、多元素養”的育人目標體係,不求人人上名校,但求人人能成才。從生涯教育中幫助學生看到希望,進而全力奮鬥。

2010屆畢業生小石,入學成績中等偏下,父母均在國外打工。在學校生涯規劃教育的影響下,小石的經商意識逐漸被喚醒,高中時代就常常做些小生意,如運動會期間,他為各個班級獨家供應礦泉水。學校針對他的情況,給他組織義賣的機會,培養他的管理、組織、執行能力;指導他選修由農商銀行專業人士開設的《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金融專業選修課;組織他和夥伴走進紅羅山莊農業城、青田進口商品城等商業現場,強化商業體驗、增長經商見識。當年高考,他如願考取工商管理專業。畢業後他就開始自主創業,跨出從打工仔到當老板的關鍵一步,現在已經是當地小有名氣的商界後起之秀。2018年,他向學校慈善基金會捐款10萬元,表達自己對母校的感恩之情。

二是發展教師,托起學生希望。對於縣域普通高中而言,學科領軍人物欠缺,骨幹教師偏少,所以培養、提升教師就成了當務之急。教書者必先強己,育人者必先立己。為此,學校致力於從愛心培育和專業成長兩方麵強化師資。

愛心培育方麵,一是不忘立德樹人的初心,牢記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使命,積極踐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為師德師風建設鑄魂、賦能、立根,提升教師的精氣神。二是開展教師“托起希望”誌願者行動,通過一次談心、一次成績分析、一次家訪、一個“微心願”、一次生涯規劃等“五個一”活動,用愛溫暖心房,點燃希望。三是開展“幸福青中”係列活動,通過“魅力青中人”評比、班主任節、師生趣味運動會等,讓教師擁有積極健康的心態,以快樂碰撞學生的快樂,用幸福氤氳學生的幸福。

專業成長方麵,一是人人曬課,借“曬”前行。學校有計劃組織全體教師通過網絡公開“曬課”,並配套集體備課、集體評議、同課異構、課堂實錄觀摩等,全麵助力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升。二是借智借力,高位引領。走進名校,結對名家,山海協作,長期深入。三是搭建平台,積澱成長。定期開設“青史留鳴”論壇,支持教師參加各級各類評比活動,如課題申報,精品課程評比、網絡三項評比、優質課評比、希望之星評選等。通過多種活動,讓教師的觀念得到更新,知識得到長進,理論得到提升,專業得到涵養,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學有所長。

點擊查看大圖

三是家校協同,守護學生希望。我們認為,教育改革要從家長教育開始。學校深刻認識到,要想給孩子以希望,就要先給家長以希望,讓家長正確看待孩子的成績進步和全麵發展,指導他們更好地當好家長。2014屆畢業生小藍如願考入中國美院,收到錄取通知書第一時間給我打電話,感謝學校多次做他媽媽的思想工作,讓他能夠夢想成真。高一時,孩子文化成績弱,行為習慣差,家長對孩子失去信心,孩子越來越自暴自棄。我得知情況後,深入分析孩子具體情況,發現他有美術特長,多次與家長溝通,敦促家長維護孩子興趣,幫助孩子樹立信心,多讓孩子體驗成就感,這樣才能讓孩子獲得真正的成長。最後家長同意孩子學美術,孩子從此完全變了樣子,直到最後考取中國美院,美夢成真。現在,小藍已經擁有了自己的獨立美術工作室,在業界也小有名氣了。

上述情況不是個例。學校一直以構建有效的家校協同關係為抓手,以開放、包容、共享的家校活動為載體,在“學校、教師、學生”教育主體要素中加入“家長”重要一環,努力激活學校因素和家庭因素在創設綠色教育生態環境中的聯動、融合作用。開展大家訪活動,讓每一個孩子得到有針對性的關愛;組織家校活動日,為每一個家庭營造濃鬱的親情氛圍;開設家校共建選修課,積累生活經驗,讓家長看到不一樣的教育;舉辦成人禮,家長直接參與學校為18歲的學生舉辦的集體成人禮。這一係列舉措,幫助家庭教育有效開展,由淺入深,由表及裏,循序漸進,一起守護學生的希望。

二、讓每一個學生都有選擇的權利

學生的興趣來源於自主的選擇,學校努力創設學生自主選擇的平台,讓學生學會選擇,學會擔當,學會堅持。

一是開發課程,讓學生充分選擇。構建“希望教育”頂層設計,將所有課程進行結構性整合,關注可選擇性,重點關注基礎類課程的分層分類拓展,兼顧選考專業方向及個人興趣特長,從而真正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我們基於學生興趣特長開發了《繩采飛揚》《微電影拍攝與編輯》《3D仿真機器人製作》等校本課程;基於學生專業發展需要,開發了《生活中的物理常識》《餐桌上的微生物學》《航空模型》等校本課程;基於地域文化的傳承,開發了《青田魚燈》《奇石神韻》《西班牙語》等校本課程。學校開發了各類校本選修課程135門,其中省市精品課程64門。我們正不斷依托豐富的選修課程資源,立足學生的選課需求,開設更多符合學生發展需求的課程,讓學生有課選,選得好。

二是全麵選科,讓學生自主選擇。浙江省高考實行的是“七選三”選考模式,選考組合數達35種。為保證學生高考選考科目選擇的充分自主性,體現學生高考科目選擇的科學性、有效性、適切性,學校引導學生及早進行規劃。我們使用霍蘭德職業興趣量表測試、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測驗等科學手段,讓學生更加清楚地認識自己;創設多次選擇機會,在重要時間節點安排學生模擬選課,多次選擇,不斷聚焦,避免選科的盲目性。以2021屆學生選科為例,先後安排8次模擬選科。自主的選擇,使每個學生收獲心儀的學科,揚長避短,助力學業的提升。

三是分層作業,讓學生精準選擇。一般而言,教師布置作業往往形式單一,數量與難度同質,頗似“大鍋飯”,缺乏對不同學生不同需求的關注,無法讓每個學生體會作業的成就感。為此,學校精心設計了分層分類的作業。首先,根據學生的學業水平分層,將作業分為A、B兩個層次:A層次的作業主要麵向基礎相對比較厚實、能力比較強的學生;B層次的作業則主要麵向基礎相對薄弱、理解不到位的學生。作業分層之後再細化,進行分類。如數學學科可按照知識模塊進行分類;體育學科按照興趣特長進行分類;技術學科按照探究性、實踐性進行分類等。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學科短板、興趣等,再輔之以大數據、雲計算技術,精準選擇,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這樣,有限的時間就用在了刀刃上。一份作業,既有分層又有分類,每個學生各取所需、各獲所得。雖然教師批改作業的難度加大了,但教學成效是十分明顯的。

從實際效果來看,因為選擇,學生會更加理解“慎重”;因為選擇,學生會更加努力奮鬥;因為選擇,學生會更加期待發展。

點擊查看大圖

三、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成長的平台

學校是學生成長的重要平台,適切學生的教學起點,貼近興趣的活動體驗,多元開放的團隊合作,能夠激發學生的潛能,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一是分層走班,貼著起點成長。針對“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進行思索,著力探討“為了每一個”的內涵和實質,厘清學校所擔負的普及與提高雙重任務之間的關係。

上午的第二節課,高二(9)班學生小金走進了高二(12)班教室。原來,這是青田中學在實施分層走班教學,小金開始了她的英語課學習。她出生於意大利,與父母在國外生活過較長時間,外語水平較好。傳統教學班課堂的英語對她而言過於簡單,總是“吃不飽”。但數學又是她的弱項,上課比較吃力,“吃不了”是常態,她是眾多僑鄉孩子的一個縮影。

為什麼傳統教學班中學生課堂效率不高?為什麼學生對學科學習不感興趣?為什麼教師花了大量時間精力卻收效甚微?我們從最樸素的“關注起點,不讓學生因聽不懂而厭學棄學”“讓教學適合孩子,提升孩子的學習興趣”“不讓任何一個學生成為陪讀生”開始,基於“因材施教”“掌握學習”和“最近發展區”理論,一直在探索根據學生不同學習能力和興趣特長進行的A、B分層走班教學。在分層的教學班裏,就像小金同學說的,“老師上課難度適合我們水平,大家聽得懂,課堂參與積極。水平相當的同學一起學習,大家放下了顧慮,也就有了更多交流和挑戰”。

二是活動體驗,貼著興趣成長。顧明遠先生說“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以學生興趣為起點,著力搭建社團、興趣小組、競技隊伍等平台,激發興趣,吸引學生深入鑽研,在鑽研中主動學習,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鄧校長,我的孩子周末回家,放下書包就捧著手機關在房間裏,怎麼辦?”一位家長向我訴苦。現在,學生對互聯網、智能手機的迷戀已成為教育新難題,師生之間、父母與子女之間常常為手機問題而衝突。麵對互聯網和智能手機,自製力不夠的學生往往沉迷其中,成績滑坡,親子關係緊張,甚至性格越發叛逆。這一現象引發我們思考,一味禁止肯定是不行的,“堵”不如“疏”。學校積極開設“網”開一麵課程群、“遊”中作樂課程群、微電影課程群、航空模型課程群等,融合學科知識、團隊活動、社會實踐等。很快,成效就顯現出來了。再次碰到那位訴苦的家長時,說他的孩子周末手機是不怎麼碰了,經常捧著大學物理和編程類書籍。該學生在2018年浙江省青少年航空模型錦標賽上獲得兩個個人單項第一、兩個團體獎第二的好成績,並順利考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技術專業。

三是同伴互助,貼著團隊成長。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很遠。學校以“立足自身、同伴互助、多元發展、共同提高”為目標,著力探索學習小組建設,鼓勵學生發揚小組合作學習雙向或者多元的對話特性,構建開放、民主、合作的人文關係,形成平等、互助的團隊學習模式,將外壓式學習轉變為“內驅式”學習,形成了以寢室為單位組建和以學習力進行搭配的兩種建設模式。

葉同學是高三(14)班“足下”學習小組組長,組員就是同寢室同學。這群孩子以數學、物理見長,英語卻是弱項。他們的小組取名“足下”,就是以“千裏之行,始於足下”自勉。學習小組的孩子有鬥誌、有動力,發揮自身特長,組內成員相互幫助。“足下”小組的組員通過立約規定共同學習英語的時間,互相抽背單詞、批改作文、分享閱讀心得、講解試卷難點,相互監督共同提高。同時,“足下”小組的組員又是其他小組的數學或物理小老師。“把同學不會的知識給講清楚、講通透,這是最難的,也是我收獲最多的時候”,葉同學深有感觸地總結。在學習小組活動中,學生在同伴互助中明確了方向,找到了適合的學習方式,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學生的情況“千生千樣”,在相同或相近的年齡背後有著差異很大的素養、相距很遠的訴求。這些難題伴隨著學生的成長一起而來,形影不離。我們該怎麼辦?我們能怎麼辦?我們唯有以生為本,讓學生心懷希望,自主選擇,體驗成就,讓學生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不讓任何一個學生成為陪讀生。

來源:青田縣教育局

1、凡標注beplay2网页登录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beplay2网页登录及本文鏈接。
2、本文鏈接:http://hss.eol.cn/shifan/16025.html
3、如果你希望被beplay2网页登录報道,請發郵件到jijiao@eol.cn告訴我們。
免責聲明:

1、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投稿專區

jijiao@eol.cn

谘詢老師

北京 高老師 010-62251201

四川 曹老師 028-85977504

投稿報道 院校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