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季學期,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蓮花學區的4個特殊孩子順利升入初中,並和普通孩子一起參加分班。早在讀小學時,這4個孩子就在普通學校的普通班級就讀。他們能順利完成小學學業,得益於學區建特教資源教室服務特殊學生。這也是廈門統籌規劃特殊學生隨班就讀,以專業支持推進融合教育的一個典型案例。
統籌規劃建設資源教室
“學校這幾年的特殊關照幫助孩子能正常讀書,我們很感激。”小葉的父親葉先生說。
小葉是4名特殊孩子之一。讀小學期間,他們會到蓮花學區的資源教室接受特殊教育。資源教室設在雲埔小學內,麵積和普通教室差不多,但裏麵有不少特殊教育設備和教學用具,其中包括益智類的圖形認知板、早期幹預卡片,用於大動作訓練的大龍球、跳袋等器材,還有用於精細動作訓練的小抓握練習器、串珠等。
據了解,在蓮花學區,患有自閉症或是輕度智障的小學生有20多人。他們除了和正常孩子一起學習外,都會到資源教室接受特殊訓練。這樣的資源教室,廈門市已建成43間。
廈門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特殊教育教研員李玉影介紹,廈門有近1000名殘疾學生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殘障類別有智力障礙、自閉症、聽力障礙、肢體障礙等,“很多人雖然有殘疾,但是殘疾程度還沒有達到上特教學校的標準。”
為克服特殊孩子上普校遇到的困難,近年來,廈門市教育局印發了《關於加強殘疾兒童少年在普通義務教育學校隨班就讀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區教育局對義務教育適齡殘疾兒童、少年進行入學前登記,廈門市教育局、市財政局還聯合印發《關於加強普通學校特殊教育資源教室建設的通知》等文件,在隨班就讀基地學校設立資源教室,並提供運行經費和人力支持。
對特殊孩子做好嗬護與接納
小瑞是一名自閉症兒童,在同安區棟佐小學二年級隨班就讀。每周,小瑞都有半天到雲埔小學資源教室,接受兩名特教教師的專業輔導。
小瑞的學習方式,是廈門用“專業支持”抓融合教育的一個側影。
“如果沒有專業的幹預,孩子不可能康複到現在這個水平。”小瑞的媽媽說。雲埔小學專職資源教師盛利娥說:“小瑞的殘疾程度,還不需要送到特殊教育學校,但在普通學校學習又有很多困難。每個特殊孩子的家庭,都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家長的付出更是常人難以體會的,而老師的關愛是對家長最好的支持。”
類似小瑞這樣,患有自閉症或是輕度智障的小學生在蓮花學區有20多人。以前一些特殊孩子在普通學校,因為學習能力差,或是社會交往能力弱,出現了很多問題,如何保障這些孩子受教育的權利,是教育部門要直麵的問題。
“讓這些特殊孩子都到特教學校上學不現實,也不科學。”李玉影說,“讓他們就近入學,並在學校加入一些特教內容,讓他們盡量融入普通人群的生活,對他們成長更有利。”
在廈門第二實驗小學就讀一年級的小力是一名自閉症兒童,他有時會突然發出喊叫聲,影響同學上課。為了讓他能正常上學,家長專門請了一名陪讀人員,陪讀者每天與小力坐在同一桌,負責管理和幫助小力。
“他不會主動舉手,但是,我會盡量給他多回答問題的機會。”小力的語文老師劉丹紅說。在大課間,班主任鄭巧玲還會引導他和同學一起玩“抓魚”遊戲。在運動會上,小力由於動作不協調,無法正常排隊,鄭巧玲就讓他穿上“小豬佩奇”的衣服,扮演啦啦隊員,受到同學們的歡迎。
現在,小力的學習成績在班上處於中等水平。“最重要的是他被同學接納。”廈門第二實驗小學校長陳燕華說。小力的母親張女士哽咽著說:“小力除了學習能跟得上,在班級還有一兩個好夥伴,看到他能和正常孩子一起長大,太欣慰了!”
李玉影說,老師和同學的接納,會讓特殊孩子在心理上健康成長,在教育過程中,心理健康是重要的評價指標之一。
加強培訓幫助教師掌握專業方法
如何保證特殊孩子受到更加專業的教育?廈門采取的措施是對教師進行培訓和具體的專業指導,提升教師專業水平,從而提高融合教育的質量。
劉丹紅以及鄭巧玲都參加過特殊教育的專業培訓。劉丹紅說,授課專家除了分享對特殊兒童和特殊教育的認識,也教給大家一些具體的策略和方法,比如如何針對學習能力弱的學生調整課程。
廈門非常重視融合教育教師的培訓。廈門市教科院設置專業課程,對全市參與資源教室管理的教師和特教教研員進行為期一年的係統培訓,還組建全市隨班就讀教研組開展研訓。市、區兩級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和各區教師進修學校每年也不定期舉辦專題培訓,使融合教育教師了解、掌握專業理論和技能。
目前,海滄區有近200名隨班就讀的特殊學生、8間資源教室。2018年,海滄區成立特殊教育資源與指導中心,定期邀請專家對隨班就讀任課教師進行培訓,每學期初統計全區特殊孩子數量,對教師、家長提出的在學習和生活上與普通孩子差異顯著的學生進行鑒定篩查,提出教育安置建議。中心還對隨班就讀學生的檔案進行專門管理,到各學校巡回指導,一對一地輔導普通教師如何對班級特殊孩子進行教育,真正實現因材施教。
(文中家長、學生姓名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