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服務“一站到底”、心理服務“點麵有護”、線上學習服務“雲端上新”、家校溝通“養教有方”……學校疫情防控特殊時期助力學生健康成長,濟南市教育局在全市各級各類學校推行“港灣”式暖心服務。
一、暢行生活服務“一站到底”,續航成長動力
為切實保障學生生活和健康質量,市教育局對學校暖心服務明確“三心三暢行”要求,即:讓學生暖心、家長安心、社會放心,確保學校內部暢行“食堂+配餐”飲食營養服務、暢行溫馨生活環境優化服務、暢行特殊需求關愛保障服務。
濟南市要求飲食營養服務以提升“食堂+配餐”質量為重點,各學校要加強食堂配餐環境衛生、食品安全監管力度,把準學生需求,精細服務,合理平抑價格,豐富飯菜品種,提升飯菜質量,確保科學營養、安全就餐、愉悅就餐。
生活環境優化服務突出“學生為本”,要充分征詢師生服務需求和合理化建議,全方位淨化、美化學生生活學習環境,優化校園服務內容和流程,暢行全方位、全時段“一站到底”的生活服務。
“每一個孩子都需要被深深的看見”。對有特殊需求的學生,如何給予精準服務關愛?各學校要對建檔立卡、低保、特困救助供養、殘疾及疫情防護一線人員子女等特殊學生群體,要動態、充分了解需求,及時有效提供溫暖關愛服務,做到“細微處見深情,無痕處感溫暖”。
二、賦能心理服務“點麵有護”,導航成長方向
聚焦校園疫情防控特殊時期學生心理健康的實際需求,濟南市從“積極生命教育、危機情況幹預、心理健康關愛”三方麵入手,為學生心理健康發展賦能。
各學校以“滲透式教學”建立各學段縱向銜接、各學科橫向融通、課內外深度融合、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和成長規律的生命教育體係,聚焦學生的安全教育和生命教育的同時,注重激發學生對生命意義和人生價值的思考,引導學生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
全麵開展心理健康測評篩查,對有基礎性心理問題的學生以及家庭有困境、學業有困難、心理有困擾、行為有異常的學生,與家庭會商製定個性化關愛方案,完善心理危機幹預和轉介機製。幫助學生客觀認識自我,正確處理師生關係、同學關係、家庭關係、異性關係,理性麵對考試焦慮、家庭矛盾、同學隔閡或情感困惑,增強調控情緒、承受挫折、適應環境能力,引導學生遇到心理困惑或困難時,第一時間撥打濟南市“24小時心理關愛熱線(87-525-525)”求助熱線電話。
三、保障線上學習服務“雲端上新”,領航成長未來
目前,周邊多個地市因疫情陸續停課轉為線上教學。麵對緊張的疫情防控形勢,濟南市教育局未雨綢繆,超前謀劃,提前運籌教學資源儲備和模擬演練,確保發生疫情緊急情況即時轉入線上教學的教學實施效果。
豐富完善“濟南市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濟南市基礎教育資源數字公共服務平台”“濟南市中等職業教育課程資源共享平台”和各區縣的智慧教育平台資源,實現對各年級各學科知識點和重要專題教育內容全覆蓋。突出“一校一策,一班一案”、簡潔實效、方便學生及家庭的原則,優化實施“學習資源+網絡教學+線上答疑”線上教學模式。提前指導學生了解網絡課程學習特點、使用方法和教育教學安排,有效引導學生做好自我管理和自主學習。
濟南市落實雙減規範管理要求,線上教學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評價反饋,實施多樣化個性化的教學形式。充分考慮家庭、學生、家長實際,不硬性規定全體參與,不強製打卡報到,不作家長拍照上傳、代批提交作業、布置家長作業等增加家庭家長負擔的要求。對畢業年級做好備考指導,在複習備考資源包、備考策略設計、學習方法指導、問題答疑解惑、心理疏導調適等方麵做實做細。
合理安排網上學習和生活作息,科學掌控教學時長,市教育局建議,原則上小學生每時段教學活動持續時間15-20分鍾,中學生 25-30分鍾,並增大休息間隔。每日組織學生線上學習時間,小學、初中、高中(中職)分別不超過80分鍾、120分鍾、180分鍾。線上學習期間,指導學生進行適當的居家鍛煉、家務勞動和審美情趣培養。
四、共譜家校溝通“養教有方”,護航成長曆程
引導廣大家長“走到孩子前方一米的地方”,完善“參與式”家校社共育治理,提供“菜單式”可選擇的家長課程……市教育局同時呼籲,特殊時期家庭、學校互補共促,家校同行做“陪伴孩子成長的同路人”。
濟南市要求各學校要考慮學生家長和家庭的實際情況,就各種防控要求和教育教學管理安排與家長充分溝通,密切關注孩子的思想狀況和行為動向,共商教育對策,共促學生發展。因地製宜引導家長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觀念、知識和方法,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保持家校教育的連續性和一貫性, 完善“參與式”家校社共育治理機製。重視學生成長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對於共性問題,提供“菜單式”可選擇的家長課程;對於個性問題,特別是對遭受家庭變故影響較大、出現家庭困境的學生及因學習困難產生極端厭學情緒的學生,學校專業人員會同家長綜合研究個性化解決方案,幫助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