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成立“成都市家長學校青羊區分校”,建成“分校+子校+點校”三級網格布局,辦好“家長身邊的好學校”。通過做強分校,引領全區家長學校高質量發展;做優子校,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做亮點校,將家庭教育的觸角延伸至家長身邊。一起來看他們的實踐——
為全麵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四川視察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教育部等十三部門《關於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製的意見》要求,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成立“成都市家長學校青羊區分校”,統籌全區學校、街道子校工作,並創新在67個社區建立點校,全麵建成“分校+子校+點校”三級網格布局,辦好“家長身邊的好學校”。
一、做強分校,強化示範引領
加強機製建設,創新辦學理念,完善課程體係,引領全區家長學校高質量發展。一是優保障強機製。建立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四位一體”組織架構,落實組織、陣地、經費“三大保障”,實施政策推動、專業帶動、評價促動、平台聯動“四輪驅動”運行機製,將家庭教育納入社會公共服務體係,形成青羊特色的家校社協同育人模式。二是優理念強引領。提出“讓家長回歸家庭教育,讓家庭教育回歸科學”辦學理念,製定實施《合格家長通用標準》,首創星級家長、星級家委會評選辦法。通過“聯動學校+聯動社區+聯動媒體”多渠道宣講《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雙減”政策等,幫助家長緩解焦慮,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三是優課程強載體。采取“集中式教學+定製化自學”的教學模式,研發使用“637”需求組合式課程體係,覆蓋6個年齡段,包含3個課程模塊、7個課程類別,推出369個主題菜單。創設“3+2課堂”“3+2活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形態,推出直播課141場、微課162期、微論壇32期、祖輩學堂24期,“智慧父母學習沙龍”走進30個社區,受益20000餘個家庭。四是優品牌強效應。建立青羊區家庭教育基地,有家庭教育指導師近2000人。重點圍繞“雙減”政策、心理健康、研學旅行等熱點焦點問題,著力打造“青羊區家校社協同育人大講壇”“青羊家庭教育大講堂”“家庭教育種子教師成長營”等品牌。
青羊區家校社協同育人大講壇
二、做優子校,彰顯青羊特色
學校子校和街道子校結合學校實際、地域特色,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家庭教育指導工作。一是擴強組織管理。各子校由單位主要負責人任校長,選聘具有豐富經驗的管理人員和專業教師,科學規範工作流程,健全監督考核反饋機製,探索家長與子女“同步開學(入學)”機製等,激發家長學習積極性。二是擴容課程活動。共建共享課程資源,子校以家庭、學生需求為導向,設置涵蓋家庭教育理念、方法、技巧等多方麵的家庭教育課程,打造家庭教育和心理服務品牌,如“家庭情緒氣象站”“社區家庭教育加油站”等。三是擴大場域融通。成立由100所學校、100個種子家庭、100個社會單位組成的青羊區家校社協同育人聯盟,明確各自職責,強調協同共育,開辟學校、家庭、社會融通新路徑,讓社會場館真正成為協同育人的輻射場、信仰場、價值場、修煉場和裂變場。
青羊區家校社協同育人聯盟種子家庭代表授牌儀式
三、做亮點校,提升服務品質
社區點校利用社區資源優勢,開設具有地域特色的家庭教育課程和活動,將家庭教育的觸角延伸到家長身邊。一是提升參與度。深入挖掘社區的曆史文化、風土人情等資源,將其融入家長課程中,增強家長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二是提升覆蓋麵。依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與相關社會組織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共同製定協同育人方案,通過空間資源共享等方式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工作,實現市民“家門口的家長學校”全覆蓋。三是提升影響力。運用多方渠道,通過社區張貼宣傳海報、發放宣傳冊、社區新媒體等線上線下方式,發布點校動態、課程安排、活動信息。
智慧父母學習沙龍進社區
“分校+子校+點校”三級網絡布局使青羊區分校成為區域家庭教育的重要平台,促進了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深度融合,提升了區域教育滿意度。青羊區將持續深化家長學校建設,積極探索新時代家長學校建設新模式和新樣板,為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製貢獻青羊智慧、交出青羊答卷。
(執筆人:閔靜武、餘元戎、李良兵)
文章作者|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