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在成功創建全國首批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的基礎上,從2021年起積極創建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圍繞“辦好家門口的每一所幼兒園”目標,堅持問題導向,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優質普惠發展。全區普惠性幼兒園招生覆蓋率97.2%,公辦幼兒園招生覆蓋率64.5%,等級幼兒園招生覆蓋率100%,省二等級及以上優質幼兒園占比89.3%。
一、落實一級管理,破解片區發展不均衡問題
該區原本實施城區街道幼兒園由教育局管理、涉農街道(鎮)幼兒園歸口屬地管轄的管理體製,在發揮涉農街道(鎮)積極性,無證園關停、低小散及薄弱幼兒園整治中發揮了有效作用。但隨著事業的發展,在推進學前教育城鄉融合、區域均衡發展和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麵也客觀存在瓶頸,如街道(鎮)保障和推進力度不一,教師跨街道(鎮)流動難等。為此,江北區全麵理順“以區為主、部門協同、街道(鎮)參與”的學前教育管理體製,區政府承擔推動學前教育發展的主體責任,從2021年1月起,學前教育經費納入區本級財政預算,轄區所有幼兒園實現由區教育局統一直屬管理,原鄉鎮街道所屬幼兒園黨組織全部納入教育局黨委統一管理,實現了管行業與管黨建統一、學前教育資源城鄉布局規劃統一、教師招聘和調配統一、工資薪酬標準統一、職稱評聘統一、教師培訓統一,是區域學前教育城鄉一體、優質均衡的有力保障。
二、推廣一個模式,破解民辦園質量“不給力”問題
經過辦園成本、規範水平、發展潛力和前景等全流程比對分析發現,在享受同等政府獎補政策的情況下,以公辦集團化運營幼兒園可在五年時間內憑過硬的品質創市六星級園,以相應標準收費後可保障“自我造血”、可持續發展,一般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則容易陷入“虧損—壓減成本—難上等級—難提收費—虧損”的惡性循環。為此,江北區大力推廣以省一等級優質公辦園為核心的集團化運營模式。2018年以來,全區已有17所配套幼兒園納入省一等級公辦園集團,22所幼兒園創高一等次,8所幼兒園轉公,並減少13所低等級薄弱園,率先實現準辦園清零。“十四五”期間,江北區規劃新增24所幼兒園,擬全部實施“名園+新園”公辦集團化運營,幼兒園公辦率將達到80%,並努力實現省三等級幼兒園清零。
三、探索一套流程,破解新辦園建設不合用問題
新辦園建設,按照省文件精神,配套幼兒園與新建住宅小區實施“五同步”,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裝修按建築麵積每平方米不低於2000元的寧波市標準執行。在此基礎上,江北區探索形成“兩提前”工作機製:一是提前明確辦園主體,在土地出讓階段,明確優質公辦六星級幼兒園作為辦園方;二是提前介入園所建設,教育局、辦園方等提前介入圖紙初步設計及專題會審,參與配套幼兒園設計、建設、裝修、驗收、交付等全過程,確保園所建設設計科學、功能精準、施工合理,實現新建幼兒園“拎包入住”。
四、建好一支隊伍,破解合同製教師不穩定問題
江北區現有學前教育專任教師1360名,其中在編教師302人(已滿編),合同製教師1058人,占比78%的合同製教師是一線保教工作的主要力量。在現行體製暫時無法實現學前教育教師編製大量增加的背景下,江北區摒棄等、靠、要的被動做法,努力探索穩隊伍、提素養的有效路徑。在薪資上,統一合同製教師薪酬標準,多措並舉提高薪資水平,全區合同製教師年平均收入達上年度地區社平工資的1.2倍,其中,公辦幼兒園合同製教師達到1.5倍,與在編教師收入持平;創設優秀合同製教師年金激勵製度,增強合同製教師歸屬感,目前已有28名合同製教師獲得年金享受資格,並建立個人年金帳目。在業務上,完善幼兒園教師職稱評聘標準和實施辦法,副高級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由5%提升為10%,中級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由52%提升為60%,進一步拓展教師職業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