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我一直以為我的孩子很內向,但在老師給我發了一段孩子在曆史課講台上分享陳橋兵變故事的視頻後,我終於發現,當麵對自己的興趣時,他也能滔滔不絕。”11月29日,家長陳先生興奮地告訴記者,通過泉州市培元中學“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坊”開展的家校聯動,他和孩子之間的交流互動明顯多了起來,親子關係有了很大改善。
“今年5月,我們成立了泉州市首個‘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坊’,為學生家長提供更專業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培元中學副校長陳軫介介紹說,半年多來學校共有65名教師通過家庭教育指導專項職業能力考核,持證上崗,成為家庭教育指導師。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良好的家風對孩子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即將於2022年1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中,多次提到“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意味著將有專業人才為孩子的監護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導。
而培元中學的家長對“家庭教育指導”並不陌生。該校老師為家長提供了不少良策。記者了解到,堅持到家家訪、隨時與家長保持溝通、主動分享孩子優點,是培元中學教師長年堅持的工作。
初一年級的黃同學患有智力障礙,平時會因情緒失控影響課堂秩序。班主任老師分析其行為,與其父母共同製定丟沙包、打籃球、做家務等一係列“任務”。三個多月後,小黃的情緒逐漸穩定,能遵守課堂秩序,且有主動聽課的意識。
家校間多年來的有效聯動,讓老師跟家長、學生成為好朋友。教師黃偉強感觸地說,在他10多年的班主任生涯中,處理過不少家庭問題。尤其是初中時期的孩子,大多數處於青春期,與家長容易產生矛盾。這時,黃偉強總會充當“和事佬”的角色,有時一通疏導電話要打到淩晨一二點,“但隻要能讓家長與孩子恢複和諧,多晚睡都是值得的”。
為了讓“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坊”更具親和力,學校設計了“培培”“元元”兩個卡通形象。在工作坊裏,每位老師都是“培培”和“元元”。“元元”通過短視頻形式向全校普及家庭教育知識,“培培”則針對個例提供意見建議。
“‘元元’說家教,‘培培’伴成長。”校長蔡向陽介紹說,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已納入學校工作計劃,作為教師業務培訓的重要內容。為了更好發揮“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坊”的作用,學校還將邀請有關專家傳授家庭教育理念、知識和方法,組織開展更多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和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