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樂縣著力推進教師隊伍評價改革,抓緊抓實抓細beplay体育手机教師“教學述評、家訪考評、師德考核”三項製度,全麵激發教育內生動力,鍛造了一支政治素質過硬、師德師風過關、業務水平過人的教師隊伍,為全縣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先後湧現出縣級以上教改先鋒、教書育人楷模、學科領軍人物1300多人,被確定為濰坊市教育治理評價改革試點縣。
一、構建教師教學述評製度,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一是確定原則,明晰述評內容。beplay体育手机教師教學述評製度遵循“全員參與、過程積累、尊重差異、客觀公正”四大原則,堅持“評價即學習,也即教育”理念,以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為目的,把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知識應用能力、實踐創新能力、情感水平和價值觀等納入述評內容,堅決杜絕把知識、技能方麵的考試分數作為評價的唯一標準。
二是分步推進,有效組織實施。各學校成立教師教學述評工作小組,班主任、教師代表原則上不少於述評工作小組成員的1/3,同時製定符合本校實際的《教師教學述評製度》和《教師教學述評評價方案》,經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或教職工大會)85%及以上審議通過後實施。每學期結束後,各學校要通過多種方式,對任課教師的教學述評進行評價量化。
三是科學量化,激發教師積極性。將教師教學述評結果分為優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個檔次,其中優秀檔次比例不超過30%,述評結果納入教師考核,與教師年度考核、績效考核和師德考核掛鉤,促使教師進一步關注學生成長的動態性和學生的個性特征,有效實施因材施教。
二、健全教師家訪考評製度,深入推進家校共育
一是打破傳統,學科教師參與家訪。每年寒暑假,組織7000餘名學科教師與班主任教師共同家訪,打破“家訪隻是班主任的事”的傳統觀點,幫助學科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家庭環境和家長的教育方法,以及學生思想、學業的變化情況與原因,切實增強家訪實效。
二是七必訪,特殊家庭重點訪。除普通學生外,還要對“貧困學生、學困學生、留守兒童學生、單親家庭學生、思想學業變化重大學生、外來務工學生、殘疾學生”等7類學生進行多次訪、重點訪,讓這些學生切實感受到學校的溫暖和教師的關注,幫助他們更快地融入班級集體氛圍,打造良好的班級班風班貌。
三是多種形式,靈活開展家訪。考慮到教師和家長的時間、精力等因素,在做到“走進村居,登門家訪”的同時,教師可以輔以更多、更靈活的方式開展家訪。比如,利用電子郵件、電話、微信、釘釘等與家長保持聯係,便於家長及時了解孩子在校學習及表現情況。
四是全程記錄,落實家訪考評。家訪實施中,要求教師對家訪的簡要過程、學生的家庭和個人情況、家長對學校教育的意見和對下步家訪的建議等做好記錄,並定期進行小結。同時,將教師家訪工作落實情況列為教師考評考核、評先樹優的重要內容。
三、完善教師師德考核製度,全麵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一是抓教育,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常態化抓好師德師風培訓教育,將師德師風納入教師全員培訓和新入職教師培訓,每年組織70餘場師德師風專題培訓。在全縣範圍內推選表揚50名師德楷模,大力宣傳師德先進典型的模範事跡,形成鼓勵全體教師學習先進事跡、爭做師德表率的師德建設大好局麵。全縣在職教師有償補課實現零投訴,707人獲評市縣立德樹人標兵。昌樂及第中學教師王傳波二度援藏,其感人事跡《尋夢高原》獲濰坊市第十二屆黨員教育電視片觀摩交流活動特等獎第一名。
二是抓規範,實現師德師風建設製度化、常態化。每學期組織教師簽訂師德承諾書,並開展教師宣誓等活動,幫助教師堅定理想信念,實現師德師風承諾踐諾製度化。強化底線管理,針對當前社會關注的有償補課、規範執教、廉潔從教等問題開展專項治理,疏堵結合、打防並舉,從根本上杜絕不良教育行為發生。同時,積極暢通投訴渠道,在網站、公示欄等醒目位置公布“縣教育和體育局、教管辦、學校”三級教育投訴受理電話和信箱,接受家長和師生舉報。在全市在職教師有償補課綜合治理工作推進會議上,我縣作了經驗交流。
三是抓考核,真正發揮師德考核的激勵導向作用。“一校一案”修訂師德考核內容、考核形式、考核流程,將師德考核作為教師考核的核心內容,納入職級評定、評先樹優和教師資格認定管理體製,將師德考核與教師切身利益掛鉤。按辦學滿意度申請師德優秀比例等次,將教師個人形象和學校團隊形象緊密結合。同時,實行教師師德考核前置,對師德失範行為實行“一票否決”,讓師德考核真正發揮激勵、製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