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對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廣大師生、家長有人感到困惑,有人覺得無助,更多人表示焦慮。“廣州教育”微信公眾號重磅推出“雙減”下的家庭教育Q&A專題,由師生家長提出自己最關心的“雙減”相關熱點問題,來自廣州各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的專家將為他們提供多種解決方案。
本期的關鍵詞是“時間”
“雙減”後,孩子的書麵作業多數在學校就能完成,在家可自由支配的時間變多了。過去作業多、培訓多、時間總是不夠用,孩子犯愁;現在時間忽然多了,家長又犯愁。有的家長很迷惘,孩子回家後放飛自我,這麼多時間用來幹啥才不會虛度呢?有的家長糾結,孩子課餘時間多與電視、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為伴,而家長對此強烈反對,親子大戰一觸即發!讓我們看看名師如何給家長對症下藥——
問題1:孩子的作業少了,課外輔導也沒有了,那孩子在家裏的時間該怎麼樣安排?
廣州市鄭蕙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廣州市黎穎桃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
一是親子閱讀。家長可以陪著孩子閱讀,在旁邊看自己的書,或者跟孩子同讀一本書,還可以組織讀書會,定期閱讀、分享。
二是共賞優秀的影視作品,讓孩子在看的過程中拓寬視野,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三是幫助孩子發展興趣愛好,培養孩子的生活情趣乃至意誌品質。
四是提高孩子的勞動技能。和孩子一起清潔房間、整理物品,指導孩子一周學會做一個菜或一種點心,讓孩子體驗到勞動的樂趣,同時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和家庭的歸屬感。
五是開展體育運動。一邊陪伴,一邊交流,孩子的健康體魄、運功技能、個性品質都在潛移默化中養成。
六是建設學習型家庭。陪伴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養成課後複習的習慣,家長可以讓孩子把當天的學習內容複述一遍,或者把課堂筆記看一看,然後以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知識建構和鞏固知識,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
對以上的活動內容,家長和孩子可以一起製定每周的計劃,製定一些記錄的表格和激勵措施,堅持這樣做,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孩子終生都受用。
廣州市黃翠婉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
孩子回到家就放飛自我,是因為他還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規劃意識和習慣。當務之急是盡快幫助孩子建立規劃意識和習慣,在執行規劃中逐漸提升自控自律能力。
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做在家時間的規劃安排,列出學習、娛樂、運動、自主閱讀等任務清單。如果家長的威信力不夠,可以聯動學校老師組成“家校雙師”聯動孩子一起做規劃“立項”。此環節成功的標誌是以孩子自主設計規劃為主,“雙師”建議指導為輔。
建議二:規劃實施中,家長至少要持續三周的跟進,督促指導孩子每天按預訂好的規劃完成相關任務清單,並聯動學校老師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認可鼓勵。
建議三:跟進過程中,除非孩子同意,否則不要輕易改變製定的計劃。尤其不能因情緒不良,親子矛盾等終止娛樂、運動、自主閱讀等孩子更感興趣的項目。要努力遵循“凡涉及孩子的事,最好都能和孩子商量著來”原則。一句“這事你來定”,是對孩子自律自主自信等品質塑造最難能可貴的滋養。
建議四:盡量確保家庭安寧。家庭氛圍對孩子的影響,無孔不入且深刻。臨床心理學發現,長期聽過太多指責、難聽的話的人,更可能出現耳鳴的情況。若一個孩子從小就生活在過於吵鬧、不斷爭執的家庭裏,或者隨時都可能遭遇批評指責,孩子的聽力就可能出現一定的問題。若表現在讀書上,他的聽課能力可能就不那麼敏銳。家庭成員彼此和和氣氣,不急不慢說話,互相聆聽,共情……這樣溫馨的家庭環境,定能養出頭腦清醒、積極樂觀的孩子。
廣州市黃潤帶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
在課餘時間的安排上家長需要尊重孩子,給孩子提供充足的發揮空間,隻有這樣才能培養出一個有自主性、有想法的孩子。當然,適當放手並不意味著不管不顧,家長需要教會孩子如何恰當安排時間的具體方法。沒有哪個孩子生下來就有時間管理意識,能在學習中一直保持興趣。這需要家長去引導、去製定正確“規範”,孩子才能明白該怎麼做。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製定一個課餘計劃,合理安排時間進行學習、運動、勞動、娛樂活動。學習上除了完成舊知識的複習,也可適當預習新的學習內容。體能上,在家進行適當的運動,最好是親子運動。適當承擔家務勞動,養成孩子的責任心。還可以進行親子遊戲、親子閱讀等。高效的陪伴,讓教育回歸家庭,才是“雙減”的最終目標。
廣州市蔣基露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
利用晚上在家的時間,進行家庭教育知識與技巧的學習,創設和諧的親子活動,為後續指引和教育打下基礎。針對孩子出現的問題,采取針對性的補救工作,包括在文明禮儀、心理疏導、書寫質量、閱讀習慣等方麵存在的問題,要用多種形式予以糾正補救。
廣州市譚遇芳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
健康、合理、有意義的課餘生活是孩子身心健康發展最好的調節劑。“雙減”落地後,孩子的課餘時間多了起來,家長可以安排各種各樣的活動來豐富孩子的課餘生活。除了常規的親子共讀、家務勞動、體育鍛煉等,還可以多讓孩子看晚上7點中央一套的《新聞聯播》,了解國家大事;帶領孩子走親訪友,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根據孩子的興趣特點安排文化、藝術、科技等方麵的拓展活動;鼓勵孩子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等。
問題2: “雙減”政策落地後,孩子的作業少了,周末孩子在家不就隻知道玩耍了嗎?
廣州市黃潤帶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
當前,義務教育最突出的問題是beplay體育手機生負擔太重。學生整天埋頭於作業,睡眠不足,又缺乏鍛煉,體力下降。現在學生中近視眼眾多,許多成年人的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少齡化特征明顯。這樣下去,國民體質下降,令人擔憂。可以把孩子周末兩天不補習的時間,分配給音樂、藝術、體育類的學習。在無學科學習壓力的環境下,讓孩子真正做到在“play”中學習藝術,讓孩子擁有快樂的童年、創新思維及藝術視野。其實,負擔減輕了,學習興趣提高了,心情舒暢了,學習效率會提高,學習成績會提升,學生會享受到學習的愉快、童年的幸福。
廣州市黎穎桃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
對於學有餘力的孩子,雙休日可以在美育方麵有所追求,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去學學唱歌、跳舞、畫畫等,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和藝術素養;也可以去戶外親近大自然,去聽聽鳥兒的聲音,聞聞花兒的香味;也可以來一場農家樂,讓孩子們去抓魚、趕鴨、燒烤,玩得渾身髒兮兮,享受童年的樂趣;還可以帶孩子參加運動比賽,體驗奔跑的樂趣。等到小長假及寒暑假,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製定一個課餘計劃,合理安排時間,進行學習、運動、娛樂活動。學習上適當預習新的學習內容,體能上在家進行適當的運動,也可以根據孩子興趣,參加野營、探險等戶外活動,以及社會實踐等活動。當然,在假期中,也要注重讓孩子養成一些好的習慣,比如閱讀、運動、勞動等。
廣州市黃翠婉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
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為將書本上的知識和實際相結合,我們推薦學生利用周末,前往廣州或周邊的名勝風景、研學基地進行參觀或研學,比如前往省、市的科技中心或博物館進行科普實踐,到著名大學校園或各大公園進行人文采風和自然之旅,前往各類革命博物館、曆史紀念館進行革命曆史研學,這些優質短線打卡點值得我們一遊。在研學實踐過程中,我們可以先通過家庭會議決定出行探究地點、研學主題活動,可以更多放手讓孩子來設計行程、進行活動策劃。每次研學後,可以通過朋友圈或光影日記的方式,記錄精彩瞬間和行走感悟。通過這樣的方式,既可以讓家長一起更多地接觸和親近自然,了解地理、曆史、建築、文學、民俗等多個方麵的知識,也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主探究能力。
廣州市鄭蕙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
可以每周召開一次家庭會議。首先,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輪流致謝,感謝每一位家人為家庭所作的貢獻,既讚美孩子做得好的方麵,也讓孩子說說父母做得好的方麵,營造一家人互相仰望的氛圍;然後分享一段時間以來自己的收獲、困惑或者商議家庭大事,比如就“這個周末,我們家如何安排?”大家各抒己見,達成共識;最後是家庭娛樂(遊戲)或分享美食。家庭會議由家庭成員輪流主持和記錄,每次15-30分鍾。家庭會議能較好地實現家庭社會化教育功能、情感交往功能、休息和娛樂功能,增加樂趣,愉悅身心,促進健康。
問題3:“雙減”後,孩子和父母相處的時間更多了,怎樣讓親子關係更融洽呢?
廣州市賴海虹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
沒有了補習班的擋箭牌,意味著家長要花更多的時間陪孩子,而陪孩子這件事情,到底是負累還是樂趣?這個,可能就需要依靠家長自己的修行了。建議家長通過係統的學習和提升,一方麵讓自己與孩子溝通的能力提高,好好說話,減少說教、批評、命令,而是像兩個好朋友一起相處,自然會輕鬆愉快得多,當孩子與家長相處愉快時,孩子叛逆的行為也會減少。另一方麵,家長可以把焦點多放在自己的感受上,而非孩子沒做到的點上。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也需要別人,特別是自己父母的尊重,當家長把關注點多一些放在自己身上,多覺察自己的感受、想法時,才可以更平和地了解孩子、支持孩子。在完成以上兩方麵後,親子關係將會大為改變,此時,若家長再與孩子一起並肩作戰,迎接學業挑戰,自然水到渠成。實際操作中建議做到以下兩點:
1.和孩子共情。為了減少長時間相處中親子矛盾的產生,父母要做到換位思考,與孩子共情。家長可以和孩子聊他們喜歡的話題,分享他們的快樂,做孩子的“同路人”;關注他們的困惑,給予必要的幫助、鼓勵和支持,做孩子的“知心人”。
2.允許孩子表達情緒。父母應允許並引導孩子恰當、充分地表達自己的各種情緒,尤其是憤怒、傷心等負麵情緒,讓孩子的情緒得到正向釋放。這樣,孩子身心舒暢,也更願意接受家長的教育,親子關係更為融洽。
問題4:“雙減”政策後,孩子課餘時間多了,經常玩電子產品,怎麼辦?
廣州市周麗霞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廣州市譚遇芳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
孩子沉迷電子產品是一個時代問題。無論是否“雙減”,家長都需要了解孩子喜歡玩電子產品的原因,共同商量好對策。
孩子沉迷電子產品可能有以下原因:1.學習壓力大,手機資訊豐富鮮活,能減壓放鬆;2.現實生活空虛無聊,手機遊戲樂趣多;3.現實生活裏沒有成就感、安全感、歸屬感,玩遊戲可以找到成就感;4.平時缺乏父母的陪伴,手機上有很多朋友;5.整個大環境的影響,父母和周圍的人都在玩手機。
孩子接觸電子產品,宜疏不宜堵,完全不接觸對孩子的成長也不利。可以在規定時段或孩子有進步時,讓孩子玩一玩電子產品,但在給予孩子電子產品前,需要和孩子製定好使用電子產品的規則,如使用時間(工作日30分鍾,周末1小時)、使用前提(完成當天學習任務)、查閱內容(綠色上網)和違規/超時的處理方式等。同時,家長還可引導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體育鍛煉,當然,家長盡量做好榜樣,放下手機、多讀書、多陪伴孩子,周末多和孩子戶外走走。無論是否“雙減”,在這科技年代,孩子可以通過網絡增長見識,有利有弊,隻要家長引導得當,就能發揮電子產品的更多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