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生》這樣拍行不行?拍攝角度有沒有準確還原作品的結構和特色?"
"俯視圖的角度有點問題,下麵的麵不應該被拍到,再換一個角度試試。"
武漢交通職業學院教學樓南805,該校藝術學院產品設計教師工作室,劉靜、劉昊老師正將學生設計的一件件精美的木藝、陶藝、皮具及金屬工藝作品從頂、底、左、右、前、後六麵拍攝成一張張漂亮的產品模型六視圖,並最終完善成立體效果圖。半年後,經專利申請,這些優秀的設計方案從圖紙到產品開模、實物製作,將轉化成一張張被授權的外觀設計專利證書。
今年,受疫情影響,整個城市陷入停擺又重啟逐漸複蘇。武漢交通職業學院藝術學院師生一刻也沒有停止教學科研的腳步,在上半年度申報獲批三類專利共18項。據統計,2017-2019三個年度,學院共申報專利78項,占學校三年專利總數的55%。
近年來,藝術學院始終堅持"藝術(設計)作品創作是學院立院之本"的思想,推行"設計、製作、專利、競賽"一脈相連的教學模式,在藝術設計專業群建設的基礎上於四個專業積極推行課程改革,開展項目式教學,項目化教學比例達60%以上。以作品形式考核為依據,課程結束時學生出版作品集,舉辦作品展並依托專業技能競賽參賽,成功將優秀設計作品申請外觀專利。
17產品專業畢業生吳海洋,現任湖州凱達包裝印刷股份有限公司研發設計師。大學期間在"設計、製作、專利、競賽"一脈相連的教學模式培養下,從大一下學期被選入產品設計工作室進行項目式教學訓練,在校期間申請了專利3項,多次參加中包聯大賽、大廣賽等專業技能競賽並獲獎,掌握了紮實的專業技能,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實習期經學院推薦,被湖州凱達包裝印刷股份有限公司一眼相中並錄用為助理設計師。不到一年,吳海洋迅速成長為公司設計骨幹,負責公司紙品創意拚接設計領域研發設計,作品多次在當地文創設計大賽獲獎。
吳海洋說:"大學三年的專業學習讓我覺得產品設計的過程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通過設計作品一步步由概念到設計圖紙再變成實物,並通過專利授權,強調設計的獨立和原創性。讓我們在校期間就感受到設計師對自己作品的尊重,同時也要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這種認知對畢業後成長為一名優秀的設計師是非常關鍵的。"
產品藝術設計教研室主任劉靜和教研室團隊在不斷的實踐嚐試中,也有自己的心得體會:"學生完成一個優秀的產品設計作品,參加比賽不一定每一個都獲獎。但是,較好的設計方式、作品可以使用專利申請的方式,來提升自身的水平。學生通過專利的申請獲取授權,同樣可以很好的去提升學習積極性,再加上積極正向的引導,就會形成較好的專業認知,從而提升自身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發明創造能力,培養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
產品藝術設計作為藝術學院試點專業,開展"產品設計+產品實物模型製作+產品實物模型國家專利申報+參與產品設計競賽"遞進式教學模式的改革,在幾年不斷的完善發展中,將設計學交叉學科優勢轉化為教學優勢,促進學生專業能力發展。
學生以一課一展一集(作品集)替代考試、考察大作業;以實物模型促國家專利申報;用有獨立知識產權的產品參加各項高規格的產品設計賽事。近三年師生在中包聯大賽獲獎75項,在2018湖北省大學生優秀科研成果評選中,學院學子與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本科院校學子同台競選,最終,產品藝術設計專業14產品(1)班學生陳雨婷、雷雅媛 、易曉仙的外觀專利--餐盤(聽濤)(ZL 2016 3 0641818.1)獲得二等獎,14產品(1)班學生朱元清獨立設計完成的外觀專利--茶壺(易韻)(ZL 2016 3 0641358.2)獲得三等獎。在此次評選出的192項獲獎成果中,隻有3所高職院校的5個項目入選,而我校就占了2個,而且二等獎是唯一一個獲獎的高職院校。
藝術學院院長徐火球表示,藝術設計作品是學院立身之本,是學生培養的根基所在。學院在多年"書、證、賽、產"融通的課程體係探索中,將進一步明確複合型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促進科學研究、技術創新與企業實際需求對接,積極開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促進專利成果轉化和產品市場化。以證促教、以賽促教、以產促教。(beplay2網頁登錄 記者 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