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到2030年,師生教學與績效評價將全麵實現機考。”國家督學、華中師範大學校長楊宗凱教授在教育部“互聯網+與高等教育教學創新研修班”上稱,信息化不僅實現了教育管、辦、評的全麵現代化,還讓“教育規模化與個性化的和諧統一”變為可能。
11月7日,楊宗凱為全國近200所高校負責人作了題為《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認識、實踐與展望》的專題報告,提出“教育現代化必須以教育信息化的高度發達為支撐”的觀點和應對策略。
“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巨大,21世紀教育發展麵臨空前挑戰,全球教育正麵臨快速變革,人類正在迎來教育的第三次革命,即生態化、網絡化、分散化、生命化的個性化教育。”楊宗凱分析稱,信息化使教育規模化與個性化的和諧統一成為可能。
雲計算、移動設備、虛擬現實、機器人、3D打印、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日益深入。“比如雲計算技術顯著降低學校信息化門檻,雲計算就像用水、用電一樣應用計算資源,實現零成本信息化、沒有圍牆的校園。”楊宗凱介紹,以信息技術為支撐推進教育的係統性變革,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選擇,而且是教育係統的結構性變革,而不是進化式的修修補補。
“信息化不僅實現了教育管、辦、評的全麵現代化,還實現了差異化教學、個性化學習和智能化管理。”楊宗凱認為,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廣泛應用,提高教學效率和資源共享服務水平,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和變革組織結構”。
楊宗凱分析指出,中國教育信息化麵臨“六大挑戰”:一是“理念問題”,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發展理念尚未深入人心;二是“環境問題”,高質量的信息化教學環境尚未得到全麵普及;三是“模式問題”,信息化環境下的教育教學模式創新有待推進;四是“資源問題”,優質數字化教育學資源結構性短缺,供給能力不足;五是“機製問題”,支撐教育信息化持續快速發展的機製有待完善;六是“安全問題”,教育行業的網絡與信息安全意識不高,缺乏保障。
“2015年教育信息化廣泛應用,2020年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2030年信息化教育體係變革,教育模式、理念、文化的深刻變革和教育生態、業態的整體重構。”楊宗凱稱,到2030年實現全麵整合國家、地方各級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形成覆蓋全國、協同服務的教育資源雲服務體係;教學評價將從基於分數的評價轉到基於大數據的評價,從結果評價轉到過程評價,逐步實現考核評價方式全數字化,到2030年實現全麵機考,全麵評價師生教與學績效。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