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大學化工專業建設跑出“加速度”
發揮學科建設龍頭作用。近年來,長江大學化工學院緊緊圍繞博士點立項建設工作,深耕學科建設,以荊州國家級現代煤化工基地建設和湖北鄂西頁岩氣開發為契機,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構建以油氣田化學工程為主要特色的學科體係,鞏固和加強新型農藥、表麵活性劑、新型光電能源材料研究探索,拓展煤化工學科研究領域和方向,提升科研服務地方經濟的能力,為學院高質量發展蓄力。
思政引領 建立立德樹人新坐標
為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專業課堂教學全過程,發揮廣大教師在課程教學中的育人作用,承擔“課程思政”工作主體責任,長江大學化工學院出台《化工學院關於在課堂教學中落實“課程思政”的實施辦法》。辦法明確每一門課程的德育功能,落實每一位教師的育人職責,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課程思政”評價體係,形成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的協同效應。
該院認真落實學校導師組製,組織“四有好老師”評選、青年博士黨員導師團,建立專家教授勵誌報告庫、師生科研對接平台和師生學習互助小組等,實現教學思政互通互融,教師學生共育共長。
今年即將畢業的碩士畢業生吳春元簽約聯仕(湖北)新材料有限公司,吳春元表示,學校教育了我,培養了我,我定不負學校培養,用自己所學服務一線。據統計,近3年,學院85%以上的畢業生在化工類相關行業攻讀研究生或者就業。
產教融合 把專業建設在產業鏈上
學科要發展,專業建設是關鍵。為提升學科“作戰”能力,化工學院把專業建設在產業鏈上。近年來,化工學院深挖資源優勢,積極推進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先後建立由企業技術專家、專業帶頭人、骨幹教師組成的科研創新團隊,著力攻關汙水處理、油田增產增注、新型表麵活性劑、新能源與環境材料、石油化工催化新材料、功能配位材料等六大方向,對接地方產業布局和產業園區,並把行業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規範納入教學內容,實施深度校企合作、產教融合。
為解決國內滑溜水壓裂液不夠環保、抗鹽抗鈣性能差、對儲層傷害嚴重等技術難題,2014年初餘維初教授與吳軍博士組成的研究團隊,從分子結構設計開始,不懈攻關,經過數千次的合成實驗、配方調整及評價試驗,研製出綠色清潔滑溜水壓裂液係列產品。目前,該成果取得國際發明專利授權4項,中國國家發明專利授10項,相關產品累計銷售2098.8萬方,產生間接經濟效益80.55億元。另被推廣到美國、加拿大非常規油氣開發與油田廢水增效回注市場。
19級學生覃紅環是餘維初教授實驗室的11名學生之一,從大二進入實驗室一直參與聚合物降濾失劑研發項目,憑借該項目,其獲得了長江大學“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三等獎,公開申請發明專利1項。“參與科研項目,和企業專家學者交流,了解行業發展新情況新技術,讓我堅定了投身化工行業的信心。”覃紅環表示。
據統計,2017年以來,化工學院共承擔科技項目343項,其中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中石油科技創新基金等縱向項目92項,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及地方企業委托項目251項,獲省部級科技獎勵19項,發明專利授權79項(其中國際專利7項),實用新型專利44項,科研經費累計到賬8087.664萬元。
科研育人 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
2021年12月6日,一場本科生創新論壇報告會在化工學院舉行。11名同學分別從科研經曆、項目進展、預期成果及心得體驗等方麵彙報了自己進實驗室後的科研工作。
為本科生舉辦學術論壇,這在化工學院還是頭一次,但是該院學生參與學院教師科研的傳統由來已久。2019年以來,該院本科生進入學院教師實驗室人數累計336人次。如此龐大的科研人群,為該學院成功培育出了很多國家級本科生學術競賽獎項。據統計,近3年,學院本科生立項科研項目136項,發表中文核心期刊論文9篇,SCI、EI收錄論文16篇,獲各類省部級及以上獎項57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2項。
這一切,源自化工學院2017年開始實施的本科創新人才培養項目—“學習互助小組+導師製”,科研育人是這項計劃的重要目標。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成才,學院建立以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學生全過程“導師製”的人才培養模式,學生從進校開始就配備成長導師,開展化工通識教育,借助科研項目和生產實際中的問題導向性學習。
“輸油管道油氣隔離技術研究與應用”研究團隊和“非常規油氣壓裂用新型高效減阻劑的工業化應用”研究團隊是化工學院明星科研團隊,也是該計劃的階段性成果體現。在2021年5月19日落幕的湖北省第十三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上,兩個科研團隊分別捧回了省級競賽二等獎和三等獎。
服務地方 助力區域經濟發展
每一項研究都關乎社會發展,每一項成果都植根於大地。荊州開發區某公司生產廢水排放不達標,化工學院戴捷教授受邀去解決難題。取樣、測試、分析,不到半天功夫,他就摸清了該企業所生產廢水的基本特性,並針對原水水質特性設計了“水解酸化+二段生物接觸氧化+MBR”組合水處理工藝。經該工藝處理的廢水達到國家汙水綜合排放標準(一級標準),處理後的水可直接用於園林綠化、道路清掃、車輛衝洗及消防等,有效實現節能減排。這樣的事例在化工學院不勝枚舉。
七年來,學院積極整合校內外資源,先後建立中國石油HSE重點實驗室——中央財政與地方共建環境化學研究中心、石油石化汙染物控製與處理國家重點實驗室、湖北省中小企業共性技術石化及環境工程研發推廣中心等技術研發與服務平台,並組建技術服務中心培訓環保領域專業人才,輻射荊門、潛江、仙桃等周邊城市,引領油氣田開發過程中環境化工領域和地區環保行業的發展與改革。
學院引導和鼓勵教職工深入企業一線開展技術谘詢和服務。吳愛斌、李凡修、易紹金等一大批教授、博士先後為荊州市科技、環保部門及區域內合作單位提供技術服務。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化工學院參與建設的環境影響評價項目、環保工程可行性研究評審項目及環保技術援助活動達1000餘項。
化工類專業建設深紮荊江土壤,以新型高校智庫、人才庫,積極服務荊州城市建設與經濟文化發展。2019年4月,“長江大學安全管理與應急救援教研工作站”掛牌成立,化工學院等相關學院將在“安全生產技術、應急管理與救援、事故調查”等領域為荊州市應急管理提供人才技術支持。
長江大學化工學院學科建設負責人表示,學院學科建設將以服務國家、區域經濟社會重大需求為己任,在教學科研實踐中服務社會。(通訊員 楊雲鋒)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