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當新時代民族複興的中流砥柱
——在武漢大學2020級研究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校長 竇賢康
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9278名研究生新生齊聚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在東湖之畔、珞珈山下共同開啟未來的學習時光。在這裏,我代表武漢大學全體師生員工,對你們表示最衷心的感謝和最熱烈的歡迎!
今天在這裏和大家見麵,我的心情十分激動,因為這場相聚來之不易。在過去八個多月的時間裏,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經受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曆史大考,並為此付出巨大努力,取得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的重大戰略成果!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對全球化進程和未來社會形態帶來了深遠影響。進入新的曆史發展階段,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對高等教育的期待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強烈,對科學知識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迫切。7月29日,國家召開了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即將在決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基礎上邁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迫切需要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層次人才”。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指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同學們,研究生教育處在國民教育的最頂端,是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你們的精神狀態和綜合素質,將直接影響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進程。時代呼喚你們以真信仰、真本領和真品性,投身我國科技創新體係和世界科技強國建設的舞台,勇當新時代民族複興的中流砥柱!
勇當新時代民族複興的中流砥柱,要有一顆赤誠的中國心。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向來是我國知識分子具有的優良傳統和責任擔當。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新中國成立以來,無數知識分子心懷對祖國的大愛,視艱險如坦途、視榮辱如浮沉,推動中國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轉變。李四光、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郭永懷等一大批老一輩科學家都是愛國科學家的典範。
同學們,新時代的研究生教育,我們首先要把握好“成為什麼樣的人才、為什麼而成才”這個根本問題。武漢大學培養的研究生,決不能是意誌薄弱、精神渙散、渾渾噩噩的人,而要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品質要硬、底氣要足、眼光要遠;愛國也決不隻是停留在口號上,而要將個人事業追求融入國家發展需要,不要成為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作為科研人員,最根本的使命就是把黨和國家交給的任務完成好;把科研做到一流,就是對黨和國家最大的忠誠。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麵臨諸多挑戰,疫情防控、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網絡安全乃至整個國家安全等風險和挑戰不斷增加,迫切需要更多、更好的創新成果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力。希望你們在做研究時堅持需求導向,從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出發,以一顆赤誠的中國心譜寫新時代知識分子的責任與擔當!
勇當新時代民族複興的中流砥柱,要有敢於在國際學術競爭舞台上成為強者的氣魄。研究生教育的競爭是國與國之間頂端教育的競爭,在這樣競爭中勝出的強者才是真正的強者,爭得的一流才是真正的一流。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藍柯教授團隊,冒著生命危險深入到人民醫院重症病房、方艙醫院病區、廁所等高危醫療場所以及居民小區、超市等人員密集公共場所,采集氣溶膠樣品,首次揭示了環境氣溶膠病毒載量及動力學特征,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發表重要文章,引起了國內外140多家知名學術期刊和主流媒體的關注和報道,並被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工程院和美國國家醫學院引用於“政府緊急谘詢報告”,充分展現了中國學者敢於到世界學術舞台同台競技的誌氣和底氣!
同學們,研究生的學術氣魄和學術高度決定了未來國家科技創新的高度;未來中國以什麼樣的狀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取決於你們今天的努力和奮鬥。我希望你們既要有躋身國際科研舞台與世界頂尖高校同台競爭的勇氣和魄力,也要有攻克科研“無人區”、搶占創新製高點的實力和能力。希望你們在導師的帶領下,堅持麵向世界科技前沿、麵向經濟主戰場、麵向國家重大需求、麵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努力產出更多原創成果,為我國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提供更多高水平的創新供給。
勇當新時代民族複興的中流砥柱,要有踏實嚴謹的學風。馬克思曾說過,“科學研究從來都沒有平坦的大道,隻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科學研究是一個艱苦、漫長的探索過程,需要遵循複雜嚴謹、厚積薄發、循序漸進的客觀規律,並為之付出艱辛的努力。可以說,在科研道路上經受的挫折越多,受到的磨煉就越多,取得的進步就越大。然而近幾年,科技界和學術界出現了一些學術浮躁甚至學術不端、學術腐敗等問題,這種崇尚虛浮、急功近利的風氣對個人的學術生涯、一個單位的學術生態甚至是整個國家科技發展都會造成致命的傷害。
同學們,做學問走捷徑固然是快,但是從長遠來看,這不是做真學問,更不能做成大學問。學術研究是一場終身的修行,需要你們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守得住底線,以“十年磨一劍”“甘坐冷板凳”的耐心和專注做出真學問。希望你們守住學術底線,爭做良好學術風氣的維護者、嚴謹治學的力行者和優良學術道德的傳承者,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創新環境和學術氛圍!
一個民族的未來永遠寄望於青春的力量。83年前,在國立武漢大學開學典禮上,王星拱老校長呼籲青年學子“應作國民之表率”,並堅信“民族複興之光明的旗幟,樹在前途等著我們”。同學們,我期待你們接過曆史的接力棒,勇擔時代重任,從珞珈山的學術殿堂啟程,在攀登科學高峰的征程中綻放青春,勇當新時代民族複興的中流砥柱,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接續奮鬥!
謝謝大家!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