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建設國家二級博物館紀實!
逸夫博物館全景
"科學家能夠模擬出遙遠月球上的土壤,我覺得非常神奇。我以後要好好學習,當一位科學家,探索宇宙奧秘。"近日,參觀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模擬月壤及隕石展後,光穀一小五年級學生夏雲飛激動地表示。
就在剛剛不久,逸夫博物館被中國博物館協會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為湖北省高校中首個獲此稱號的高校博物館,這既是對逸夫博物館發揮陳列展覽與科普文化服務功能的肯定,更是對博物館未來建設的鞭策和激勵。
多年來,逸夫博物館緊密圍繞學校建設地球科學領域國際知名研究型大學辦學目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雙一流"建設,立足學校、麵向社會,不斷提高管理服務水平,廣泛傳播地學知識,大力弘揚地學文化,精心打造地學特色育人平台,講好地大故事,開展了係列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以及係列特色展覽,獲得了係列重要獎項,博物館社會影響力和美譽度不斷提升。
傳承優秀地學基因 講述滄桑地球故事
逸夫博物館前身可以追溯到1957年11月7日成立的北京地質學院陳列館,1982年武漢地質學院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1987年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博物館,2003年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
逸夫博物館位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西區校園南側,坐落在風光旖旎的武漢市東湖之濱、南望山麓。博物館建築麵積近萬平方米,陳列展示麵積5千餘平方米,博物館主要展出礦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等地質標本,其藏品乃是由幾代地質學者、本校師生自上個世紀以來在各種艱苦的野外環境下采集、積累起來的,也包括了校友和國際友人等捐贈的標本、以及部分購置的標本。目前館藏各類地質標本4萬餘件,其中自然界罕見的珍品3千餘件,如著名的黑龍江滿洲龍、和平永川龍、鸚鵡嘴龍等恐龍骨架化石,以及各種珍貴的礦物、寶玉石、化石標本等。
逸夫博物館是首家被認定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的高校博物館,是全國beplay體育手機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國古生物教育基地、全國beplay體育手機環境教育社會實踐基地、全國國土資源科普基地、武漢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7武漢十大博物館。
走進逸夫博物館,即可看到,地球奧秘展廳、生命起源與進化展廳、礦物岩石展廳、珠寶玉石展廳、礦產資源展廳和張和捐贈展廳等6個常設展廳,以及《自然瑰寶大地奇珍--礦物化石精品展》,為廣大觀眾徐徐打開了地球46億年滄桑巨變的宏偉畫卷、地球生命38億年進化的曆史長廊,展示了精美絕倫的珠寶玉石世界、五光十色的礦物岩石天地以及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的地下寶藏。同時,也為觀眾講述了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協調發展的重要性,告訴大家保護環境是每個人的神聖職責。
積極挖掘地學特色 樹立文化服務品牌
為打造學校靚麗的文化名片,更好地為廣大師生員工、海內外校友和社會各界服務,近年來,逸夫博物館全體工作人員精心維護展陳設施,豐富藏品庫存,改善軟硬件服務條件,創新開展科普活動,積極挖掘地學特色,僅2017年以來,逸夫博物館就舉辦了《李四光--我國科技界的一麵光輝旗幟》《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地大人--"7+2"登山科考專題展覽》《礦物的彩虹世界》《中國特色礦物精品展》《自然瑰寶大地奇珍--礦物化石精品展》《嫦娥五號模擬月壤及隕石展》等特色展覽。
新冠疫情發生後,逸夫博物館黨員同誌第一時間加入學校應急值班隊、學校督導巡邏隊和封控突擊隊,積極聯係社會對校醫院的物質捐贈,工作人員積極報名參加校內和校外社區誌願者。博物館率先出台麵向全國醫務工作者免費一年的參觀政策,積極響應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對援鄂醫務工作者及其家屬實行五年免費政策,並提供係列貼心服務。
2017年以來,博物館先後獲得2019年全國科普日先進單位、2017武漢"十大博物館"、武漢旅遊知名品牌、武漢市衛生先進單位,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獲評學校優秀處級單位,榮獲首屆"我身邊的化石"科普創作國際大賽最佳組織獎、中國古生物科普工作十大進展榮譽獎、第四屆科普場館科學教育項目展評二等獎,湖北省博物館、紀念館六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活動優勝獎等,各方麵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為學校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創新"網上科普" 積極打造"線上服務"
近年來,逸夫博物館積極利用互聯網媒介,不斷推進數字化建設,開展了一係列線上展覽和科普活動,打造了"博物循聲""讓石頭說話--沉睡已久的化石"等線上服務品牌,以滿足公眾參觀和學習的需要。上線以來,逸夫博物館官方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的訪問量超過100萬人次。
疫情期間,逸夫博物館暫停開放後,立即組織力量開發了線上博物館數字全景展館以及"中國特色礦物精品數字展""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地大人-7+2登山科考"等線上專題展覽,開設了"宅家學科普""宅家逛博物館-館藏精品巡展"等科普欄目,推出了一係列好聽好看好玩的線上科普作品和科普小視頻,與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聯合開展線上"戰疫"活動,聯合發起全國地學博物館聯盟"自然科普"上線,聯合主辦湖北省第51個世界球日主題宣傳活動周啟動儀式與係列科普活動,開展了線上"保護地球"主題講座、線下科普作品創作比賽等,做到閉館不閉展,服務不離線。
2020年9月3日開放以來,逸夫博物館啟動了2020年洪山區"全國科普日"活動,開展了國家扶貧日地學科普進竹山活動,舉辦了《嫦娥五號模擬月壤及隕石展》,以及《月球探秘》《上九天攬月談笑凱歌還》《九天攬月﹒築夢蒼穹--揭秘嫦娥五號的故事》3場科普講座。截止12月25日,共接待遊客約12萬人次。四年來,年均接待觀眾約30萬人次。
挖掘展教功能 文化科普育人成效顯著
為大力弘揚地學文化,逸夫博物館全體工作人員充分挖掘展教功能,專注地學文化傳播,博物館獲評教育部首批"全國beplay體育手機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湖北省首批"湖北省beplay體育手機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武漢市首批"beplay體育手機生研學教學基地",湖北省2018年度校外教育工作先進單位等,博物館成為社會知名的品牌科普育人基地。
逸夫博物館以社會公眾為主體,積極探索服務領域。自2017年以來,策劃主辦《地球科普大講堂》70餘期,開設科普教室"達爾文實驗站",研發係列研學課程,製作"地質藏品背後的故事"MOOC課程,出版"讓石頭說話"係列科普圖書,開展"博物故事"係列宣傳,形成"科技英才"科普實踐活動、"博物館奇妙夜"、地質科普親子遊、地球科普夏令營等科普品牌。博物館積極開展係列科普巡展活動,在beplay體育手機、社區、企業等開辦近200場科普巡展,觀眾達20萬餘人;博物館還積極開展科普扶貧活動,今年10月17日,走進竹山縣茂華中學,以科普助力扶貧,為中學生們奉獻了一場豐富的地學科普盛宴;逸夫博物館承辦湖北省第48個、第49個世界地球日主題宣傳周啟動儀式、2018國土資源科普教育基地業務培訓,聯合舉辦中國(武漢)地學科普教育國際論壇、中國自然教育大會、第六屆全國自然教育論壇,參加湖北省科技活動周、世界博物館日、全國科普日等主題科普活動,社會反響強烈。
逸夫博物館還每年承擔新生入學教育、新進職工入職培訓、校友返校、國際青年學者地大論壇、學校重要客人等接待服務工作。除疫情影響外,年均接待校內觀眾2萬多人次,成為廣大師生、校友的重要精神家園。
博物館積極培養誌願者隊伍,每年有110名以上的校內外誌願者在團隊講解、大型活動、科普巡展和研學活動中提供誌願服務,年均誌願者服務時間總數超過2000小時。同時,逸夫博物館將商品服務部交由學校大學生創業中心管理,為大學生提供創新創業平台。四年來,逸夫博物館獲評全國高校博物館育人聯盟優秀育人項目特等獎、國土資源部博物館育人聯盟特等獎、"武漢市學雷鋒誌願者服務示範單位",誌願者榮獲省部級、湖北省、武漢市各類科普講解比賽一等獎、二等獎等一係列榮譽,獲評湖北省高校博物館優秀講解員等,是校內外高度認可的地學特色文化育人陣地。
麵向未來,逸夫博物館將不忘初心,響應科普事業的時代呼喚,服務地方經濟文化事業發展和學校"雙一流"建設、"十四五"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不斷豐富館藏資源,拓展地學文化普及格局,強化對內外展示服務,堅守地學特色文化育人陣地,邁出新步伐。
(beplay2網頁登錄 通訊員 徐燕 彭磊)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