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學院袁波:他把黨的囑托寫在鄉村田野!
2004年來文華工作,先後在人文學部、信息學部、城建學部擔任過輔導員,從2011年開始,先後四次被學校選派到黃石市大冶市陳貴鎮、劉仁八鎮開展駐村幫扶工作,2019年,袁波獲評“湖北省2019年度工作突出的省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現任劉仁八鎮天燈村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
每周一的早上,當晨光還在天邊初現時,文華學院教師、現任劉仁八鎮天燈村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袁波,已經開著伴隨他十多年的老舊座駕,奔馳在武漢通往黃石大冶的高速公路上了。
從武漢到大冶市天燈村的路,袁波走了近四年。120餘公裏路,2個小時,像一個長長的牽掛。暴雨、大霧、大雪、高速公路封閉,袁波不知遇到過多少驚險時刻。10多年來,他的車子跑了25萬公裏,大部分的裏程用在了下鄉的路上。由於車輛老舊,為了安全起見,他每個月都會檢修一次車。
“第一書記,第一責任”
袁波從2004年來文華學院從事輔導員工作,一轉眼已經17年了。他先後在人文學部、信息學部、城建學部擔任過輔導員,因為能力突出,勤奮吃苦,從2011年開始,先後四次被學校選派到黃石市大冶市陳貴鎮、劉仁八鎮開展駐村幫扶工作,第四次下鄉一幹就是四年。2019年,袁波獲評“湖北省2019年度工作突出的省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榮譽,是與辛勤相伴;付出,收獲才能相隨。“如果畫一個時間軸,10年輔導員,7年駐村路。”袁波的青春奮鬥在了學校和駐村隊。
早在2011年到2012年湖北省開展“三萬”活動,即第二輪“萬名幹部進萬村挖萬塘”活動時,袁波就在大冶市陳貴鎮4個村莊開展過幫扶活動,當年和他一起去的還有張甸、王雷、李勇等老師。“剛開始駐村的時候,同去的同事不了解農村溫度比武漢低一些,被子帶少了,一下子4個人感冒了2人。到了五六月份,屋頂上的蚊子黑壓壓的一片,叮一下就是一個大包”。村裏環境比較艱苦,但是袁波卻安之若素。他說:“我在北方當過幾年兵,冬天那裏都是零下的寒風冰雪天氣,外麵穿一件大衣一雙膠鞋站在崗台上,一站就是2小時一動不動,下崗後,臉部和四肢都是僵硬麻木的沒有感覺。這點苦對我來說,就像毛毛細雨。”
從2013到2015年袁波在駐村幫扶完成“萬名幹部進萬村惠萬民”兩輪活動後, 2018年1月,“精準扶貧”脫貧攻堅三年行動的號角又吹響了,袁波毅然接受了學校的選派,駐村開始了精準扶貧工作。
2018年初袁波任文華學院駐劉仁八鎮天燈村工作隊隊長,開啟了三年的扶貧攻堅之路。因為工作能力突出,同年6月份,大冶市委組織部選派他任天燈村第一書記。第一書記,意味著第一責任。他依靠當地的村兩委(村黨支部、村民自治委員會)開展工作,工作重點是脫貧攻堅,確保“兩不愁,三保障”達標,兩不愁即“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是“醫療保障、住房保障、教育保障”。遵守“五天四夜”的紀律要求,長期駐守在村裏,發現貧困問題,及時解決問題。
“我們村來了位好書記”
“天燈村有351戶,1461人,8個灣子9個村民小組7個姓氏,貧困戶有20戶53人。”袁波對村民的情況了如指掌。包括目前脫貧戶經濟情況他都了然於胸:脫貧戶每人每年最低年收入有8800元,最高年收入有12000元,達到了湖北省脫貧線年收入5580元/人的標準。
天燈村的每一條路,每一戶貧困人家,每條田間地壟,他用腳一寸一寸的丈量,用心一點點的溝通,用笑容溫暖每一個幫扶者的麵容。
2019年夏天,正是防汛抗旱時期,天燈村胡咀頭灣發生了山體滑坡,洪水衝毀了兩戶人家的房屋,老人孩子無家可歸。袁波和村幹部們第一時間趕往現場,妥善安置受災群眾吃住,保障災民必備物資。災情過後,他還為災民申請補助金修整房子,讓群眾安居安心;貧困戶饒政雲早年外出務工發生了嚴重車禍,腦部受重創,致使殘疾,長年臥床,生活不能自理,妻子常年陪護不能出遠門務工,以種地為生,家庭經濟來源拮據,袁波得知後,便與村幹部一道,將他送到大冶市人民醫院,為他做第二次恢複性手術,使他慢慢恢複自理能力,讓愛人可以去務工,家庭經濟條件逐漸好轉。
為幫扶貧困戶,袁波操碎了心。他說:“隻有把群眾當成親人一樣看待,群眾才會信任黨,信任政府。”他負責全村20戶貧困戶脫貧工作,每月至少上門走訪一次,與貧困戶談心、了解困難,針對性地將國家的扶貧政策一字一句的講給戶主聽,讓他們了解政策,努力脫貧。他是大冶人,能與村民用方言對話,拉近了彼此的距離。每隔一段時間,他會觀察分析貧困戶有沒有變化,努力讓他們甩掉貧困的帽子。
村民劉文財患有甲亢慢性病,長期吃藥,體型瘦小,不能幹重體力活,妻子患有智力殘障,更可憐的是兩個小孩都有智力殘疾。住在上世紀80年代的老舊房屋中,一到刮風下雨,家裏就漏水,為了幫助他們脫貧,袁波向學校申請籌措特殊幫扶專項資金1.5萬元,幫助他解決居住問題,還和隊員們一起自掏腰包600元為他購買營養品,關心他的生活。劉文財非常感動,不停的對袁波說:“謝謝我們的好書記。”後來,逢人便說“我們村來了位好書記!”
在袁波住宿的宿舍,門外經常有人悄悄的給他放新鮮蔬菜。有一次下班,袁波看見一個村民提著自己種的萵苣,走向他的宿舍要送給他。他連忙推辭,結果村民放下菜猛地跑開,一溜煙消失在視線中。
這些溫暖的瞬間,讓袁波覺得下鄉的苦累一掃而光。那些善良淳樸的群眾,像一束光照在他心裏,這個畫麵未必有多麼滾燙,卻讓他一秒忘記眼前的雜蕪,想起那個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發垂髫,怡然自樂的鄉村畫卷。
“我們都很信任他”
除了扶貧,袁波善於調節處理村民之間發生的糾紛問題。天燈村饒姓村民養了50多隻羊,有一天他放羊沒看好,把另一戶饒姓村民地裏剛長好的花生秧苗給吃了。兩人開始爭吵,爭吵不休還報了警來了9名警察,還是未達成一致。種花生的饒姓村民點名喊袁書記來解決問題。袁波聽聞立即趕到現場:“我拿出了三個意見,一是讓罵人者賠禮道歉;二是養羊的農戶按市場價賠秧苗;三是安排養羊戶幫受害村民菜地搭建護欄(算出一個工錢),防止羊群再次進入菜地。”種花生的饒姓村民看到方案非常合理,自動放棄了賠償:“我就信任袁書記。袁書記的方案公正,我就不要他賠錢了!。”
天燈村村民饒月談起袁波,讚美之情飛躍在她爽朗的笑聲裏:“袁書記非常的好,人非常熱心。我們村民都喜歡他,我們打心眼裏尊重他。他懷有愛心,幫助我們,我們都很信任他。”
和他一起共事的村委委員支委曹蓉,對袁波讚不絕口。“袁書記對我們村委會的每個人擅長什麼都了如指掌,事情分工明確,工作效率很高。他是我們村的第一書記,村裏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找他。”她說她最欣賞袁波的一點就是,袁波處理事情非常穩重,碰到任何急事難事都不急不躁,非常的沉穩。“有時候遇到村民來村委會情緒非常激動,大吵大鬧,但袁書記的語氣從始至終都非常的穩,耐心的勸導群眾,講道理、講政策,讓群眾心服口服。”
多年的駐村工作經曆,讓他處事能力得到了提升,每天他都不忘學習,宿舍裏堆滿了厚厚的書。袁波說:“我的工作,依靠的是村兩委,沒有他們我也無法順利開展工作。且每當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文華學院就是我最堅強的後盾”。
他聯係學校,訂購幫扶村的扶貧產品印字粑、茶葉,解決一部分貧困村的農產品銷售問題;他把無私的愛,都留在他工作的天燈村。因為他深知作為黨員幹部,初心就是為人民謀幸福,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他更知要為人民服務,要與人民群眾時時刻刻在一起。
“我也想念家人,也想多陪陪他們”
杜甫在《贈衛八處士》中說,“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這種時空轉換,便是袁波下鄉七年的真實寫照。
時間一晃,兒子馬上要高考了,女兒馬上要小升初考試了。孩子們的成長他完全缺席,妻子承擔了一切的後勤工作。孩子們病了,餓了,要輔導作業了,要上學放學了,都是他愛人風雨裏接送孩子們。
剛開始扶貧的時候,女兒還是個三歲的小姑娘,如今,女兒已經有十二歲了。女兒上幼兒園的時候,很多次他周末回家了,要走的那一刻,跟女兒說:“女兒乖,爸爸要下鄉去了,你在家聽媽媽的話”,女兒抱著爸爸的腿,眼淚像珠子一樣串下來:“爸爸你別走”,“爸爸我不讓你走,我要你!”,一邊哭一邊阻止他離開。如今每每與女兒通話時,女兒說的最多的便是:“爸爸你什麼時候回來?”
很多個月圓的晚上,袁波都會望著月亮想起遠在武漢的妻子和兒女。他想起一點也不浪漫的杜甫居然會寫出“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那個時候,他突然走進了他的世界,仿佛隔了幾千年,與他對話。詩句說的是老婆思念他,其實是他想念家人。
他把這些深沉的愛,都藏在了心裏,用更暖的心去溫暖天燈村的村民,讓他們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他想等到駐村任務結束的那一天,徐徐回望,那個曾經意氣風發的少年,成熟了,長大了。天燈村的稻香彌漫著他的胃,天燈村溫柔的月光明亮的照著每一個人,他們的故事很精彩,他們的人生很努力,他們的生活很幸福。
那些貧困、苦難、病痛,一點點的離去,桃花源記的那個村莊正緩緩向他走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信念,刻在每一個共產黨人的心裏。
這是黨中央的部署與要求,這是黨組織和文華學院對自己的囑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信念,讓文華學院駐村工作隊隊長袁波----把黨的囑托寫在鄉村田野上。(beplay2網頁登錄 通訊員:劉念)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