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學社會實踐團隊聚焦紅色工業遺產開發保護
老廠房變身國際藝術中心,鋼鐵基地改造為遺址公園……7月上旬,湖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尋訪武漢工業遺跡,深度體驗工業旅遊,同時拜訪相關典型人物,開展廣泛的調查研究,探尋紅色工業旅遊資源高效利用新路徑。
武重老廠門成為紅色研學打卡地
乘公交在青魚嘴站下車,一眼就看見一座蘇式大門,大門頂端用朱漆書寫“武重”二字,大門雖重新粉刷,但仍難掩滄桑……團隊一行五人來到武漢重型機床廠舊址參觀。
武重是新中國“一五”計劃時期由國家投資興建的最早的一座製造重型機床的專業工廠,為我國多個重工業領域提供了2萬多台(套)重大型關鍵技術設備,在新中國工業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010年,武重整體搬遷,全部廠房被拆除,僅保留一座蘇式老廠門、一座衝天爐煙囪和少量異地集中複建的老火車頭、老鐵路等景觀。武重原址上則興建了高端住宅。
團隊依次參觀了老廠門、煙囪、火車頭、桁車等工業遺跡。據武重居委會工作人員介紹,武重舊址的參觀旅遊主要以紅色主題研學、黨建為主題,每年都有不少單位和學校自發組織前來參觀學習,武重老廠門、火車頭都是重要的打卡地。“幾處遺跡屬於城市公共區域,市民均可前來參觀,對遺跡的保護和管理已經融入居委會的日常工作之中。”工作人員說。
團隊成員於君在參觀後感歎:“武重舊址雖然隻剩下分散的幾處遺跡,但仍然能讓我們感受到武重的過去的輝煌!”
工業“老人”獲得新生
7月,武鋼一號高爐國家工業遺址公園正式揭幕,向公眾開放。團隊一行五人走進遺址公園,參觀展覽館,感受這位鋼鐵“老人”的新生。
團隊在現場看到,新修繕的一號高爐通體刷上了紅色油漆,腳下的展覽館依爐體而建,將高爐的爐台部分包裹進建築內部,工業遺址的內外部形態得到很好的保存。
展覽館一樓為史料陳列展覽館,展現中國鋼鐵發展滄桑巨變。二樓則運用聲光影像技術,除了可以走近一號高爐的爐身,還複原了1958年9月13日高爐首次出鐵的曆史場景。在毛主席當年觀看鐵水流出的眺台下方,一個觸摸屏仿佛隱藏著時光暗門,將手放在上麵,屏幕上立即重現當年的情景:隻見一條火龍從高爐出鐵口奔湧而來,順著出鐵溝滔滔流注,鐵水和鐵渣自動分離,蔚為壯觀。
展覽館對麵,以李鳳恩命名的鳳恩廣場還在不斷提醒“煉鐵又煉人”的高爐精神。周邊,仍在運輸原料的小火車還在穿行,給人以曆史和現實交錯之感。
據悉,2021年底,武鋼一號高爐入選國家工業遺產後。武鋼有限按照“修舊如舊、傳承曆史”的原則,總計投入8000萬元對一號高爐周邊區域和高爐本體進行改造,才有了今天的國家工業遺址公園。
“遺址公園很壯觀,內部修舊如舊,很有曆史感!”團隊成員蔡文惠認為,該遺址公園運用現代技術的同時保留著過去工業記憶,讓遊客可以較為真實和全麵地感受和了解“新中國的鋼鐵長子”,對於紅色工業遺產保護及旅遊資源的開發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
此外,團隊還走進在原824廠舊址上修建的“漢陽造”文化產業園、武漢鍋爐廠舊址基礎上改造的403國際藝術中心,了解工業遺產和文化產業的結合,成員們均表示收獲滿滿。
武漢攝影師用相機記錄遠去的轟鳴聲
已經消失的車間、廠門及廢墟,空曠無人又有序運轉的現代化車間,曾經的廠房變身為書店、創意園、博物館……2014年至今,武漢老工廠的各種形態被攝影家周國獻用鏡頭記錄。團隊成員采訪了周國獻,這位用相機為武漢老工廠“畫像”的攝影師。
2014年,在武漢工作、生活40餘年的周國獻,決定為“第二故鄉”留下工業記憶,開始有計劃地拍攝武漢工業遺產。8年來,他整理武漢市1500餘家工廠資料,拍攝近300處工業遺產遺址和廠房,留下約4萬張有文獻價值的照片。
“很多老工廠藏在城市裏,很不好找。”周國獻在一些曆史文獻裏,把這些老工廠從犄角旮旯裏挖出來。為了呈現準確的信息,周國獻誠懇地從工業書籍資料裏整理出一個工廠的曆史,並向專家虛心請教。
8年來,武漢也迎來了新的高速發展期,許多工業遺產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周國獻便堅持對這些老廠進行複拍,先後前往武漢化工廠拍攝17次,前往漢陽鋼鐵廠拍攝16次。每個周末和節假日,他不是在拍攝老廠房,就是在拍攝老廠房的路上。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和保護工業遺產,近年來,在相關部門的幫助下,周國獻多次開辦攝影展,出版攝影作品集,各大媒體進行了廣泛報道,獲得了不錯的反響,他放在展覽現場的留言簿足足寫滿了九本。
“拍多了老工廠,才發現大武漢大在何處。”周國獻認為,工業成就了‘大武漢’的金字招牌,要複興‘大武漢’,離不開對優秀工業遺產的保護和傳承。(beplay2網頁登錄 通訊員 張若揚)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