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是最好的教育 武漢學院學子投身非遺傳承和鄉村普法
2022年9月7日到9日,全國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互聯網公益盛事“99公益日”。致力推動“公益辦學”的一丹大學教育基金會攜手同樣熱心傳播公益種子的武漢學院推出兩個公益項目:“湖北有漆”非遺傳承計劃和鄉村法律明白人計劃,獲得社會各界的熱烈回響。
中華文化的非遺拚圖 一塊都不能少
“別讓這一切消失在我們這代人手裏。”這是國家級“功勳式非遺大師”、楚式漆器髹飾技藝第四代傳承人鄒傳誌的呐喊,而“不想楚式漆器成為櫥窗裏的擺設”則是他的心願。同樣希望守護這項技藝的,還有武漢學院藝術與傳媒學院的師生,以及一直支持武漢學院長遠發展的一丹大學教育基金會。
“湖北有漆”非遺傳承計劃依托武漢學院藝術傳媒學院的教育資源,在鄒傳誌及其團隊的支持下,把傳統技藝傳授給參與計劃的學員;而後參與的師生們將為擁有深厚曆史和文化底蘊的楚漆注入現代新元素,通過文創設計、拍攝紀錄片和VR技術等方式,進一步把楚漆帶進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楚式漆器傳承人鄒傳軍指導學生製作漆器
項目於2022年5月20日在首屆湖北數字公益節中正式推出,至今已完成了首期技藝傳承工作坊。由一丹大學教育基金會出品的紀錄片《湖北·有漆》記錄了有關工作坊和鄒傳誌及其學員們的故事。“我相信,要是大家認識到大漆這種工藝和魅力,就會有更多人加入到推廣楚漆的行列的,”來自武漢學院的學員劉潤沛在片中如此分享道。他在高中時因緣際會走進了楚漆的世界,從此發願盡所能把這門手藝學好做好。片中另外一位楚式漆器傳承人李琴提到傳承的另一層意義:“出土的東西畢竟是有限的,就算是以現代手法保存下來的出土文物,每年還是會有損耗,如果希望讓後人在幾百年、幾千年後還能看到楚漆,就必須掌握這個技藝,然後傳承下去。”
《湖北·有漆》上線後獲得了社會上的熱烈回響,獲騰訊公益愛心小報官方視頻號發布,及汪有、數知實驗室、美術生那些事、木島主等多名知名博主紛紛轉發,發布不到一天已獲得逾10萬次播放量。初次執導中篇紀錄片的武漢學院學生餘卓被楚漆匠人的精神深深感動,他希望在未來通過紀錄片的拍攝,把更多公益議題的故事傳播開去。
授人以漁 培養村民身邊的法律顧問
文化需要被傳承,法律知識同樣需要被傳承,尤其是在法律意識比較薄弱的鄉村社會。
大到土地承包,小到遛狗咬人,鄉村的糾紛大多從各種日常小事累積演變而來。同樣由一丹大學教育基金會和武漢學院發起的“鄉村法律明白人計劃” 以國家政策為導向,在地方司法局的支持下,借助團隊紮實的專業素養和豐富的普法經驗,通過“授人以漁”的方式,積極培養一批看得懂法律、講得清道理、用得好政策的“法律明白人”,聚焦解決村民日常生活中的法律問題,提升鄉村地區的幸福感。
師生開展“鄉村法律明白人”培訓
項目將在處於城鄉結合部、鄉村糾紛數量多且案件較為典型的湖北省紅安縣城關鎮率先開展,為25個村各培育三名及以上的“明白人”。在剛剛過去的8月,項目團隊前往黃岡市紅安縣城關鎮,為鄉村和社區的200餘名“法律明白人”提供了集中培訓,並將在未來一年繼續進行有關下鄉普法的工作。
公益就是最好的教育
“我們曾多次把技藝傳承融入到日常教學中,發現學生們通過這種方式學習的效果非常好” “湖北有漆”非遺傳承計劃的項目負責人、武漢學院藝傳學院工藝美術教研室主任張興說。項目負責人兼武漢學院法學院副院長周萍也認同這個說法:“法學本身就具備為社會服務的公益元素,我們的課程設計也一直強調教育與公益、法學與公益的相結合。”
“作為一家關注和推動中國民辦教育發展的非營利大學基金會,我們一直相信公益就是最好的教育。” 一丹大學教育基金會執行秘書長陳瓊分享道。通過解決社會議題,學子們能在學習過程中培育出適應當代社會發展的複合技能,種下畢業後在各行各業開花結果的公益種子,這也是教育的意義。(beplay2網頁登錄 通訊員:羅茜)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