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勉勵文華學院學子——“要找準自己的定位”
“什麼是機器人?什麼是智能機器人?機器人在未來有怎樣的發展趨勢?”3月8日上午,文華學院20周年校慶係列講座第二場開講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應邀為文華學院師生作了題為《從機器人到智能機器人,關鍵技術與發展趨勢》的學術講座。在講座上,譚建榮院士為文華學院師生上了一堂生動的育人思政課、學業規劃課。
譚建榮院士在講座開始後,用自己曾經艱苦求學的經曆為引,結合20世紀複雜的曆史背景,鼓勵文華學院的同學們應結合當下優質的教育條件努力學習,隨後便進入了正題。
什麼是機器人?譚建榮院士用一個特別的例子為文華學子闡述了其中的內涵:“中國春秋時代便出現了第一個機器人——竹木做成的飛鳥可以在空中飛行,三日不下”,由此可見,代替人類勞動的工具就是人們最早對於機器人的看法。
現今智能機器人的內涵則豐富得多:“首先機器人要探知周圍環境,這是一種感覺;其次要通過不同的環境作出相應的反饋;最後通過感覺思考應該采取什麼樣的動作。”譚建榮院士從機器人的根本為文華學子講解,深入淺出,為文華學子詳細介紹了機器人的含義。
2016年阿爾法狗對戰韓國九段選手的人機大戰中,機器人以4:1取勝,其中爭議最大的問題就是:到底是人厲害還是機器人厲害?在講解的過程中,譚建榮院士以兩個大腦舉例,詳細地剖析了阿爾法狗是如何通過精密的邏輯分析棋局判斷。
對於文華學院機電學部機器人相關學科的發展問題上,譚建榮院士建議道:“現在的本科教育學習的方麵複雜而繁多,學生需要從眾多的專業知識中尋找到最符合自身未來發展方向的部分知識,老師也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成功幫助學生找到定位。”這無疑與文華學院的個性化教育不謀而合——一人一規劃、一生一課表、一師一優課,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尋找到自己的定位。
講座結束後,文華學院機器設計製作及其自動化專業2201班的龍泉源感慨道:“這個講座讓我了解到世界前沿機器人的發展趨勢,也讓我領悟到初入大學就應該找尋自己的定位,努力學好專業知識,為未來的工作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通訊員 劉星辰 阮詩雨 李佳)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