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學子三下鄉:青馬工程實踐隊,用腳步丈量紅色土地
下農村,進校園,去支教,走調研,親體驗。文華學院青馬工程實踐隊走進黃陂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開闊視野,學以致用,進行課堂之外的磨練。文華學院青馬工程暑期社會實踐隊於2023年6月25日赴武漢黃陂開展“青春與使命同行,奮進與榮光相伴”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紅色教育進長嶺,革命精神潤童心
6月25日,實踐隊抵達長軒嶺鎮中心小學,開展一係列的活動,對孩子們進行紅色教育和科學素質教育。隊員們走進課堂,走上講台,點燃孩子們的學習熱情,播下希望的種子。
實踐隊員陳繼堯為黃陂小學四年級同學帶來手工石頭繪畫課,以美為切入點,鼓勵孩子們在鵝卵石上充分創作。妙趣橫生的課堂,悉心溫暖的教導,無一不是隊員們的付出與努力。隊員張馮泉和彭舒民為孩子帶來了紅燈籠製作課,當極具中國文化特色的紅燈籠與童真課堂相遇,一紮一捆,一寫一畫,童真童趣在紅紙上起舞,孩子們千姿百態、魅力無窮的紅色燈籠,更成為校園裏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隨後,一首《我和我的祖國》將支教隊員與孩子們的心緊緊聯係在一起,孩子們揮舞著紅旗,洋溢著青春笑容,感受家國情懷,與實踐隊員們共唱紅歌!孩子們與實踐隊盡情表達著對黨、對祖國的深情祝福,展現著新時代青年的激情和活力。
關愛留守,情暖童心
6月26日,青馬工程實踐隊在黃陂區長軒嶺街道進行了關注留守兒童的一係列調研活動。實踐隊成員分為三組深入長軒嶺街道,進行每家每戶的走訪,與當地居民進行交流,切實了解當地留守兒童的相關情況。
“孩子們的教育我們能給予的幫助太少,學習大部分依靠孩子們自己的獨立性”一位接受調研的阿姨說到。在調研過程中,實踐隊員察覺到教育問題已成為留守兒童目前麵臨的最大難題,家長缺乏對他們進行作業上的輔導與督促,學習的自覺性相對較低。留守兒童與父母之間的關係也是他們麵臨的一大問題。經過實踐隊員的走訪,發現一部分留守兒童與父母之間溝通少,缺乏親情上的交流,在節假日才能與父母見麵。父母隻是給予了物質上的支持,缺少對孩子精神上的鼓勵與引導。
在黃陂的第二天,實踐隊員的調研之旅,雖是“探究初體驗”,但在一次又一次的詢問中他們鼓起了自己的勇氣,在一句又一句的拒絕中看到青馬人的堅韌,在一步又一步的嚐試中見證彼此的成長。而這也堅定了他們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去推進留守兒童關愛工作開展的信念,他們深知這條道路上的艱難險阻,但每個人都抱定了“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決心,這便是此次走進調研活動在青馬人心底留下的印記。每一個孩子都渴望被關心,每一個孩子都需要被愛護。關注留守兒童,讓留守兒童和所有孩子享有同一片藍天,受到同樣的關愛。五彩繽紛的童年,是一生中最難忘的時光,希望孩子們永遠保持著一顆童心,對世界充滿熱情和希望,因為愛永遠與你們同在!
傳承紅色基因,贅續紅色血脈
紅色烽火燃遍木蘭山,紅色旗幟紮根姚家山。為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實踐隊於6月27日深入姚家山村進行走訪,探訪紅色足跡,參觀革命舊址,追憶革命曆史,感受革命情懷,賡續紅色血脈。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實踐隊員了解到,姚家山被稱為“武漢抗戰第一村”,曾是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司令部、政治部和中共豫鄂邊區黨委機關所在地,保存有大量抗日戰爭時期的革命遺跡、遺址。
隨後,實踐隊員對新四軍第五師陳列館館內進行參觀。整個展館共有三層,抗戰陳列主題分為“木蘭烽火”、“怒潮噴湧”、“挺進鄂豫”、“中原抗戰”、“戰略包圍”、“輝煌勝利”六個部分。陳列館采用了多種現代技術手段再現了當年波瀾壯闊的抗戰場景,充分展示了新四軍為了抗擊日寇,共赴國難,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氣概。實踐隊員李偉豪表示:“這次尋訪讓我更加明白了曆史的重要性和寶貴性。隻有通過了解曆史,我們才能更好地反思和珍惜今天的和平與幸福。”
本次社會實踐活動,進入長軒嶺鎮中心小學支教,深入長軒嶺街道進行調研,前往紅色革命根據地,尋訪紅色革命老前輩,是實踐成員不斷超越自我,豐富自我的寶貴經曆。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最直接生動的“思政大課堂”永遠在路上。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