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學教師張冬卉:黨建、學術雙帶頭人,教書育人專攻“心”
她致力構建心肌微器官,開發心髒病新型治療方案,取得多項原創性研究成果;她悉心指導關愛學生,是同學們心目中的好導師;她創新黨建工作方法,帶領支部入選全省高校基層黨建示範培育創建單位。她是湖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冬卉。
以心護“心”,她用愛心守護千萬先心病家庭
在張冬卉眼裏,科研工作者肩負的探索生命科學規律的使命就是她的終身命題。先天性心肌病長期以來被公認為是新生兒最常見和最嚴重的疾病,平均1000名新生兒中有6-13個患病,從學習生物學開始,張冬卉就開始關注先天性心肌病的研究和治療。經曆過無數次實驗台前的思索與失敗,見證過許多家庭因為心肌病支離破碎,她開始思索: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承載的責任與使命到底是什麼?不僅僅是完成實驗內容,更重要的是將研究成果運用到實踐中,為社會服務,為人類服務。歸國前,她曾在個人社交媒體上寫道:“當你感歎為何世間如此多不治之症,請相信,在這背後,還有我們這群人,在街頭行色匆匆,不知寒暑冬夏,想要知道更多一些,了解更多一些。仿佛追逐光亮的飛蛾,燃燒青春企圖照亮多一點未知的黑暗。而驅使這一切的,是心底最簡單的那個‘想知道’。願此生有幸,能為改善人們的治療,幫助更進一步了解疾病的成因貢獻自己的一點力量。”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學博士畢業後,張冬卉先後前往美國杜克大學生物醫學工程係和哈佛大學醫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2017年,張冬卉以湖北省“楚天學子”人才計劃引進回漢,開始了在湖北大學的耕耘之路。從博士開始,曆時十餘年,張冬卉一直耕耘於幹細胞分化、組織工程、類器官構建和疾病體外建模等前沿領域。“現有的心髒藥物篩選體係主要有細胞和動物模型兩種,但因為都和人體有巨大差異,容易導致藥物研發失敗。”她用人多能幹細胞製備心肌細胞,進而在體外構建一個個的“小心髒”——心髒類器官模型,在此基礎上研究心肌病致病機理,開發針對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衰的新型治療方案,為再生醫學和新藥研發提供了顛覆性的技術基礎。
她構建了世界首個電生理及力學性能優越的人源心肌組織片,其構建方案被廣泛沿用至今;她首次構建人誘導性心律失常疾病模型,並提出功能性基因修複策略;她發現線粒體損傷導致的代謝異常直接抑製心肌細胞增殖並進一步影響心髒功能;她開發高效人心肌細胞的製備方法,並在動物模型上驗證其對心肌缺血損傷修複的促進作用;她開發了取向性心髒類器官結構及功能篩選模型,提出類器官應該分為取向型和非取向型兩種。其係列研究成果,為心髒病的臨床診斷、預防及新藥開發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近年來,張冬卉發表SCI論文26篇,總SCI被引次數超過2000,H指數為22,已授權中國專利2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並以項目課題負責人身份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1項,獲批經費550餘萬元;2021年入選中組部“萬人計劃”青年項目,2022年入選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湖北省候選人。
以心燃“薪”,她用責任心傳承求知的火種
在同事和學生眼裏,張冬卉身上有著關注世情的“煙火氣”。她經常鼓勵學生搞科學研究要有坐住坐穩“冷板凳”的定力,秉持攀登高峰的決心和毅力,為解決人類麵臨的複雜問題貢獻智慧和力量。“當走上科研的道路,你周遭的人越來越讀不懂你實驗出結果的喜悅,也越來越不能理解你苦苦摸不出門道的淚水。然而,當你仰望星空,請不要忘記自己就是其中閃耀的一顆,你無數個辛勤的日日夜夜也許就是某個人或某些人的全部希望和未來。”
作為教育工作者,張冬卉宛如一位不懼風雨的守塔人,守護著教書育人的燈塔,傳承那一縷求知的火種。她先後主講本科生遺傳學及研究生現代生物學導論等主幹課程,帶領團隊和學生攀登科學高峰,所在的生物學學科被選為湖北省省屬高校重點建設的4個學科之一。為發揚學校師範特色,推進學科教學(生物)建設,開發教學互促,她提出了以組建生科院科普宣講團為模式的學科教學實踐新模式,強化師範類案例設計和場景實操的能力。以省部共建國重大型儀器平台為基礎,開展特色實踐類教學,將實驗技能培訓變成研究生叩響創新大門的敲門磚。
她細心解決學生的大小難題,引導學生找到自身定位,發現科研和生活的快樂,成長為更好的自己。學生小鄧一度因為實驗屢屢受挫而懷疑自己,她第一個想到要傾訴的人就是張冬卉老師。張冬卉用自己的親身經曆鼓勵小鄧,和她一起分析工作中的難題,幫助她走出情緒的低穀。
張冬卉帶領黨支部成員,麵向學院師生舉辦專業教育、beplay中心錢包體育錢包複試經驗技巧、科研作圖等講座,為迷茫學子指點迷津;在全院範圍進行教職工“幸福感”調研,為學院製定個性化教師提升方案出謀獻策;和支部黨員共同指導多名本科生畢業論文獲評校級優秀,多名學生成功申報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疫情期間,她帶領支部成員舉辦科學防疫網上科普講座,在困難時刻仍不忘服務師生。
張冬卉還積極服務地方科研,組織多場培訓講座,與多家與包括華西醫院二附院心內科、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武漢協和醫院心外科、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心內科、西安兒童醫院心內科、阜外心血管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清華大學藥學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部、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愛爾眼科等在內的多家科研教學機構展開深入合作,協助重編程構建遺傳性疾病的人多能幹細胞係、利用心髒類器官進行藥物的藥效測定、協助開發個性化定製的體外三維培養生物反應器、幫助培養幹細胞組織工程相關研究生等。通過實踐和合作,她所培養的研究生能夠迅速掌握過硬的實驗技能,理論聯係實際,直接看到“待解決”的實際科學問題,做能夠“直接轉化”的科學研究。
以心結“星”,她用”紅心”打造樣板黨支部
在黨支部成員眼裏,張冬卉是一名黨性強、工作實的黨支部書記。從2018年9月擔任湖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工第二支部(依托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組建)書記以來,她堅持以自身建設服務教學科研、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利用自身特長,帶動基礎科研建設、提升基礎科研能力、切實幫助身邊群眾解決實際問題,發揚基層黨組織的業務先進性,夯實黨組織的群眾基礎,發揮了黨建與學術的“雙帶頭人”作用。去年,該支部入選全省高校基層黨建示範培育創建單位。
湖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工第二支部黨員均為湖北大學省部共建生物催化與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成員,多人為湖北省高層次人才,服務於教學科研一線。在張冬卉的帶領下,支部成員在科研成果和基金申請上均展現出優秀基層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並影響帶動一批非黨員教師共同為學院教育教學改革、學科建設發展、科學研究及社會服務貢獻力量。為讓幹細胞及器官芯片這一新興領域真正在武漢紮根、在湖北開花結果,張冬卉和支部成員牽頭學術會議,邀請諾貝爾獎獲得者Edvard I. Moser和哈佛大學醫學院心髒科主任訪問琴園,分享科研成果,為湖大師生打開全新視野;還與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等12家科研教學機構展開合作,累計培訓百餘人。張冬卉還帶領支部成員開展重點實驗室安全培訓、學術道德規範、科研寫作指導和作圖技巧等一係列黨員標兵示範培訓講座,積極探索黨建與科研工作深度融合,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在黨支部日常工作中,張冬卉嚴格落實“三會一課”製度,結合支部特點,采取多種方式開展豐富的組織生活。她在加強理論學習的基礎上,製作微黨課視頻,增強學習效果;組織參觀走訪紅色紀念館,麵對麵學習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同時,在黨支部建立了“三個一”學習製度,堅持“每周一學習、半月一討論、一月一小結”,依托QQ、微信等平台,引導青年黨員參加學習討論;提出“1+X”工作法,創設“黨員標兵示範培訓”特色項目,課題組每名黨員負責人和2名課題組成員結對,每半月進行一次交流。張冬卉通過創新黨建工作方式方法,使支部有了鮮明特色和精神內核,進一步提升了黨支部建設的整體水平。(通訊員:劉夢錡 袁勳)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