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走入課堂 文華學子感受非遺文化之美!
12月5日,為了讓更多的學生了解非遺保護和傳承與新聞實訓的關係,文華學院《新聞采寫實訓技巧》結課考試前,任課教師劉念邀請到湖北省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會副會長—陳思中教授彈奏古琴,給學生們在課堂上帶來了一場視聽上的盛宴,也讓同學們更好地傳承非遺文化。
還未進入教室,一些同學就聽見教室裏傳來了一陣陣悠揚動聽的古琴樂聲。本次課堂上,圍繞“大學生如何參加非遺保護和傳承”的主題展開,為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美,陳思中老師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東腔調吟誦”第三代傳人,他將古琴和吟誦相結合,為大家誦唱了一首《問劉十九》時而婉轉悠揚時而激情澎湃,讓在座的學生大為震撼。其中,新聞專業23級的蔣旺強說道:“那一刻,我仿佛真正感受到了古琴文化的魅力,進一步拉近了我對非遺的認識。”
隨後,陳老師在課堂上還設計了一個記者提問環節,當麵對班上23級新聞專業段江墨提出:“學一門技藝是需要時間的,但是大學生並沒有太多時間,那我們該如何學習和傳承古琴非遺呢?”陳老師回答道:“我們對於古琴的學習可以先從簡單的學起,先會彈再去學習指法,最後循序漸進精通。”他還打趣說:“我可以五分鍾教會你”,這不僅僅是通過師徒傳承、集體傳承,以及社會上大家一起傳承,更是作為非遺傳承人希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得到保護和傳承。課後,許多同學表示,在這樣新穎的課堂上,他們能近距離地感受非遺文化,接受民族音樂的熏陶,會更加積極努力地投入到非遺的保護和傳承中。
陳思中老師說:“對於同學們而言,這種將古琴彈入課堂的教學方式,提高了他們對非遺的認識,增強了好奇心,讓他們對非遺傳承保護的積極性大大增加。”他很喜歡學生們在課堂上踴躍發言,並認為學生對非遺的興趣變大,上課的投入度變高,這樣才能更好地傳承非遺,保護繼承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同時,這也是學生對非遺的進一步了解,也是課堂形式一次有趣的改變。
當古琴走入課堂帶來的反響竟然如此熱烈,不僅增加了學生對古琴文化及非遺方麵的認識,還讓平時枯燥的課堂煥發出了新的生機。未來,文華學院還會出現更多的有趣的課堂,寓教於樂。同時,增強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部分,讓更多學子在實踐中出真知!(通訊員:譚佳英 陳華珍 張馨雨)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