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逢盛世,這是屬於我們的時勢;萬裏路遙,這是賦予我們的擔當。以不屈不撓的毅力,以矢誌不移的決心,以敢於創新的勇氣,書寫下報國夢想,奏響青春之歌。”12月8日下午,武漢生物工程學院文學院6名青年學子慷慨激昂、豪情滿懷地朗誦了一首紀念“一二·九”愛國主義運動的原創詩作《我以青春作筆》,帶領大家回到那熱血澎湃的崢嶸歲月當中。
下午4時許,該校以“銘記‘一二·九’ 奮進新征程”為主題的紀念“一二·九”愛國主義運動88周年暨聶耳、冼星海雕像落成儀式在玉蘭學府東庭院舉行,校領導顧豪爽、江珩、蔡紅生、趙正洲、董妍玲,校團委、校美育辦、文學院、藝術學院、校檔案館等單位負責人,音樂學院、文學院師生代表參加,校務委員會副主任蔡紅生主持儀式。
在師生代表以原創詩朗誦、器樂演奏和合唱等藝術形式表達致敬“一二·九”運動、唱響愛國主義樂章之後,顧豪爽、江珩、趙正洲、董妍玲分別為人民音樂家聶耳、冼星海雕像揭幕。
據音樂學院院長助理胡琳媛介紹,學校一貫重視對師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結合今年慶祝建校30周年、音樂學院遷址等契機,決定在玉蘭學府豎立若幹音樂家雕像。經音樂學院師生集體研討,最終選 定為聶耳、冼星海立像。經過半年努力,終於迎來了這兩位近代最偉大的人民音樂家。藝術學院·音樂學院院長黃有柱在致辭中表示,聶耳、冼星海“堅韌不拔、民族大義、藝術報國”的精神,對於藝術學院、音樂學院的師生具有深刻的現實價值和人生啟發意義。
校長顧豪爽在講話中表示,今年是“一二·九”運動88周年。紀念“一二·九”運動,就是要回望曆史,緬懷先烈,弘揚愛國精神,激昂民族正氣!抗戰時期,中國湧現了眾多的愛國音樂家,聶耳和冼星海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兩位。聶耳是第一個為中華民族和中國的勞苦大眾寫歌並在歌曲中創造了中國無產階級形象的作曲家,他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後來被選為我們的國歌。冼星海堅持並發展了從聶耳開始的革命音樂傳統,創作了《保衛盧溝橋》《在太行山上》《黃河大合唱》等大量抗戰歌曲和群眾歌曲,在人民群眾中產生了廣泛而久遠的影響。
顧豪爽強調,在紀念“一二·九”運動88周年之際,廣大師生共同見證聶耳、冼星海雕像在武生院落成,這是學校以實際行動紀念“一二·九”運動、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具體體現,是一次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顧豪爽希望,音樂學院師生和全校廣大音樂愛好者,要學習兩位偉大的人民音樂家從人民中來、為時代而歌的精神,將音樂創作在中華民族主體上,創作在中國大地上,創作在人民群眾的心上。希望同學們能擔負起時代重任,創造時代賦予的新的曆史意義,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注入新的青春活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接續新的力量!
“音樂既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賦予人們力量,兩位音樂家的作品至今仍有非常旺盛的生命力。”2022級音樂教育專業學生江鍚表示,“作為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我們緬懷先輩的同時,更要不斷汲取新時代奮鬥的力量和勇氣,弘揚和傳承人民音樂家的紅色基因,奏響新時代的奮鬥旋律!”(通訊員:葉濤 攝影:陳衝 談宇鋒)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