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華中師範大學舉辦“鄉村振興與基層治理法治化理論與實務” 研討會
2023-12-11 14:27:00
作者:
  12月7日-9日,“鄉村振興與基層治理法治化理論與實務” 研討會在黃岡市羅田縣燕兒穀順利召開。本次研討會由華中師範大學政治學部、華中師範大學法學院主辦,湖北省地方立法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華中師範大學中國城鄉基層法治研究中心、華中師範大學法律碩士教育中心承辦。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以及湖北省鄉村振興局、羅田縣委、武漢市武昌區人民檢察院、武漢市武昌區人民法院、鹹寧市鹹安區向陽湖鎮、襄陽市老河口市仙人渡鎮、宜昌市司法局等單位的領導和專家學者出席研討會。研討會由開幕式、主旨發言、理論研討專場、實踐研討專場、“公共政策與法治”博士生工作坊、“百所觀察”總結專場六部分組成。
  開幕式由華中師範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楊臣主持。華中師範大學副校長彭南生,湖北省鄉村振興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青鬆,湖北省羅田縣委副書記、縣長周黎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華中師範大學副校長彭南生首先代表華中師範大學向蒞臨指導的嘉賓們表示熱烈歡迎,強調華中師範大學曆來高度重視從學科建設和社會服務的角度推進對鄉村振興和基層治理法治化的研究,期待通過本次研討會,與各位專家學者共同開展理論研究,更好地總結基層治理經驗,讓研究成果惠及中國大地。
  湖北省鄉村振興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青鬆代表湖北省鄉村振興局對本次研討會的成功舉辦表示熱烈祝賀,並結合鄉村振興工作的實際情況,從堅持三位一體抓鄉村治理、堅持依法依規抓鄉村治理、堅持以人為本抓鄉村治理三方麵介紹了當前湖北省全麵推進鄉村振興的主要做法與治理成效。
  湖北省羅田縣委副書記、縣長周黎向參會領導、專家學者表示熱烈歡迎與衷心感謝,他介紹了羅田縣全麵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工作思路和具體做法,並期待與各位專家學者共同研究新時代基層治理的新情況、探討新途徑、解決新問題。
  主旨發言環節由華中師範大學法學院院長丁文教授主持。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朱蘇力的發言題目為《從“齊家”到鄉村治理》,朱蘇力對鄉村治理的曆史演進與發展進路進行了詳細梳理,並結合曆史經驗指出鄉村治理人才短缺、村民參與鄉村治理主動性不足等成為了製約鄉村治理的關鍵問題。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新寶以《鄉村法治的現代化方向探討》為主題進行發言,基本觀點是:中國的法治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與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相結合的法治;鄉村法治是中國法治的重要組成部分,城鄉法治建設的價值和目標是一致的。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華中師範大學政治學部部長、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徐勇的發言題目為《從“百所觀察”認識法治本相》,從社會學、人類學、政治學的角度,為通過“百所觀察”掌握基層治理法治現狀、總結基層治理法治問題提供了方法論指導。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高其才發言題目為《發揮村規民約在鄉村治理中的作用》,以自身調研經驗舉例,列舉出村規民約在鄉村治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並指出村規民約應當是“民約”“公約”和“實約”。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溫世揚圍繞《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立法的幾個難點》進行了發言,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功能定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確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與《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關係等重難點問題進行了詳細闡述。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德淼圍繞《中國式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法治評估標準》進行了發言,以“體係—能力”為分析維度,提出了國家治理現代化法治評估的六大核心領域,細化了具體評估指標。
  理論研討環節由華中師範大學政治學部副部長陳軍亞教授主持。
  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郭亮發言題目為《基層法院的“泛調解化”現象及後果》,探討了法院參與糾紛調解的內在動力及調解泛化的影響與後果。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教授肖盼晴以《集體產權製度改革促進鄉村治理現代化的阻點與突破路徑》為主題進行發言,提出集體產權改革與鄉村振興互為機遇、互為挑戰,集體產權製度改革既激發了鄉村活力也產生了諸多問題,並提出了相應的應對之策。四川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馮義強的發言題目為《動能再生:“一肩挑”背景下村幹部壓力困境的生成與破解》,分析了“一肩挑”背景下村幹部壓力困境的生成機製與破解之道。華中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清軍圍繞《百所觀察”的總結與展望》進行了發言,對2022、2023年“百所觀察”項目的開展情況、調研成果、存在問題及未來展望進行了簡要總結。
  實務研討環節第一場由華中師範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文傑教授主持。會議邀請了11月中央政法委表彰的全國新時代“楓橋經驗”先進典型湖北省三個基層單位,即武漢市武昌區人民法院、襄陽市老河口市仙人渡鎮、鹹寧市鹹安區司法局向陽湖司法所的代表發言。
  武漢市武昌區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長易萬昕以《武昌法院能動司法 全鏈條參與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工作》為主題進行發言。他指出,訴源治理是解決訴訟爆炸問題、保障人民權益的重要措施,並分享了武昌法院的訴源治理工作經驗。襄陽市老河口市仙人渡鎮黨委副書記皮紅光圍繞《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質效》進行發言,介紹了仙人渡鎮的基本情況、發展定位,分享了仙人渡鎮“楓橋經驗”實踐探索的工作經驗及心得體會。鹹寧市鹹安區向陽湖鎮黨委副書記程文增的發言題目為《村組集體合同“合議共管”工作法與基層治理的幾點思考》。他結合鮮活的案例,詳細介紹了村組集體合同“合議共管”工作法的主要內容,分析了“合議共管”工作法的實踐探索與運行機製,剖析了基層治理的十大難點問題,並提出了相應建議。武昌區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趙慧以《檢察機關在基層治理中的功能與擔當》為主題進行發言。趙慧結合鮮活的案例,提出檢察機關應創新社區矯正方式,讓輕微犯罪的罪犯服務社區,實現社區矯正與法治宣傳相結合。武漢市洪山區人民法院張家灣人民法庭庭長龔永博以《黨建引領基層共建 法治促進基層治理——張家灣法庭的楓橋經驗探索》為題目進行發言。龔永博介紹了張家灣人民法庭的工作情況:黨建引領,夯實思想根基;人崗相適,優化審判團隊;真抓實幹,提高審判質效;共治共建,助力社會治理。華中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石先鈺圍繞《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湖北實踐》進行了發言。石先鈺總結了湖北“楓橋經驗”的經驗與特征:以司法所為抓手,規範化建設;健全糾紛化解的網絡體係;普法深入,潤物有聲;多元共治,形成合力。
  實務研討環節第二場由華中師範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肖登輝主持。
  湖北省鄉村振興局老區建設處二級調研員方新龍以《統籌基層力量 推進基層治理》為題進行發言。方新龍指出鄉村治理麵臨的挑戰,分析鄉村治理隊伍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並提出鄉村治理的完善建議。宜昌市興山縣司法局黨組書記、局長宋懷宇的發言題目為《用好基層治理“繡花針”繡出“和美興山”新圖景》。宋懷宇總結了興山縣的基層治理特色,聚焦鄉村治理問題,指出基層治理應用好黨建這枚繡花針,穿起各領域基層治理資源,實現精細化基層治理。黃岡市武穴市石佛寺鎮黨委副書記張國龍以《構建大調解格局 推動高效能法治》為題目進行發言。張國龍指出,堅持法治思維,構建大調解格局;優化法治空間,發揮調解優勢。武漢市律師協會農業農村法律事務專業委員會主任燕非的發言題目為《同心同行同頻 共建共治共享》。燕非指出,律師協會是基層治理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律師協會在基層法治中應做好以下工作:加強政治認同,堅持黨建引領;加強專業認同,提升律師專業能力。羅田縣司法局黨組成員戴小輝的發言題目為《推進司法所規範化建設 築牢基層社會治理法治根基》。戴小輝介紹了羅田縣的司法所規範化建設工作情況,分享了本縣關於築牢基層法治根基的主要做法和經驗。羅田縣駱駝坳鎮燕窩灣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徐誌新圍繞《鄉村振興的燕兒穀探索》進行了發言。徐誌新介紹了燕窩灣村如何從貧困村發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的曆史,並結合燕窩灣村治理案例介紹了本村治理經驗。
  2023年是全麵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十四五”的中期攻堅之年,也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之年。在這個重要時間節點,各界專家學者相聚燕兒穀,既圍繞鄉村治理曆史、鄉村法治現代化方向等宏觀命題展開了熱烈討論,也聚焦集體經濟組織製度、人民調解製度、集體產權製度等微觀議題,為鄉村振興與基層治理法治化建設建言獻策。
  作者:陳源媛、餘瑯、陳林基、莫燃、杜俊霖 圖片:蔣池菲、吳國棟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
華中農業大學 2023-09-11 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