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城,這港,這人——記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優秀校友餘智偉
在龍門吊上看長江,別有一番風景。
餘智偉說,“在這裏,抬眼就能看到那浩浩蕩蕩的長江水,很暢快!”
餘智偉所說的“這裏”,是武漢港集裝箱有限公司,位於陽邏武漢新港,在天興洲以東70公裏的長江水岸線上。陽邏武漢新港不僅有著優質的岸線資源和航道,也是少有的深水良港。餘智偉就在這條“黃金水道”旁工作,他是一名電動設備工程師,從事港口機械工作已滿17年。
在52萬平方米港區堆場內,集裝箱整齊排列,待轉運的外貿箱和內貿箱在這裏臨時存儲。餘智偉介紹說,碼頭堆場是物流過程中繞不開的關鍵點,一些集裝箱在碼頭上要經曆拆箱、理貨、拚箱、配載等業務過程,導致貨物有時候在堆場上的作業時間比在途運輸的時間還要長。
在“這裏”,每月航班數達400餘航次,集裝量吞吐量占武漢地區總量的三分之二左右。餘智偉的任務,就是保證港口龍門吊、岸橋等電動作業設備的正常使用。
龍門吊作業時,色彩繽紛集裝箱在堆場上躍動,就像被手指敲打的琴鍵,彈奏著樂章,那是陽邏武漢新港的獨特曲調,也是餘智偉的青春強音。音韻順著京港澳、滬蓉高速公路流轉,向鄂東、皖西、豫南,乃至全國飄揚,悅耳動聽。
拜師,淩家山下學得好手藝
2003年,18歲的餘智偉進入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專業學習。此時的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正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大學科專業建設力度和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力度,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得到不斷提高。
在基於工作過程的學習模式中,餘智偉遇到了第一位師傅——薑新橋。一次實訓課堂上,學生們領到的任務是組裝晶體管收音機。餘智偉覺得新奇有趣,視線緊盯薑老師。“老師講解、演示之後,我的腦海裏馬上就會把這些知識過一遍,就像放電影一樣,然後馬上就操作。”課上,餘智偉總是能做得又快又好,還樂在其中。薑老師把這一切看在眼裏。幾節實訓課下來,薑老師便讓餘智偉做助教,協助教師檢查其他同學完成的情況。餘智偉也像模像樣地當起小老師,檢查同學們是否按要求清洗電子元器件,是否焊接牢固等。一來二去,餘智偉與老師、同學們在專業上的交流就多了起來,掌握的知識與技能也越來越多,學習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厚。
餘智偉的第二位師傅,是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教學名師詹華西。詹老師自主研發了線切割自動編程教學軟件係統用以數控編程實訓,破解了學校數控實訓的難題。“很了不起!”在餘智偉的心裏,用技術解困的意識不斷加強,也期待著日後也能像師傅那樣,用所學技能解決實際問題。
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學習中的實際問題。剛學數控編程的時候,餘智偉也會經常出現錯誤。“一旦有學生編寫程序出錯,詹老師就馬上出現了”,餘智偉說,詹老師會不斷鼓勵他們,“去做實驗”是詹老師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數控車床對刀是加工中的重要技能,其準確性直接決定了零件加工的精度。如何更好更快速對刀,找到對刀點在機床坐標係統中的坐標,餘智偉總是到實驗裏去找答案。一次不行,就多試幾次,或者幾十次。
“我喜歡在學校那種‘做中學’的學習方式,事實上,我後來也一直用這種方式鑽研學習”。如果說在校期間學到的知識開啟了餘智偉職業生涯的大門,那麼他在學習中掌握的學習方法,養成的學習習慣則庇佑了他後來在工作中的技能進階。“我從武職獲得知識、技能、方法沿襲至今,受益匪淺。”回憶求學時的情境,餘智偉黝黑的眸子如深水般清澈。
2006年初,餘智偉進入武漢港集裝箱有限公司工作。公司原址位於長江中遊武漢段北岸的漢陽鸚鵡洲頭,處於武漢長江大橋與白沙洲大橋之間,也就是武漢人口中俗稱的楊泗港。這是一家從1996年就開始從事集裝箱碼頭裝卸業務的公司,也是武漢市最早對外開放的碼頭之一,是長江中上遊地區最大的專業國際集裝箱碼頭。到這裏工作,餘智偉感到特別自豪。
初到公司,餘智偉在工程技術部任技術員。在公司的安排下,餘智偉拜高孝恕為師,成為高師傅的關門弟子。
高師傅經驗豐富、技術一流,對餘智偉要求異常嚴格。第一個任務,就是要敢於歸零。“高師傅是希望我腳踏實地,不論過去學到什麼,獲得什麼,到崗後對專業技術還是保持恭敬謙虛的態度。”餘智偉說,高師傅教得很細致,從基礎的技術開始教,由淺入深逐步講解,直至完全掌握為止。高師傅還會安排嚴格的操作考核來檢驗餘智偉是否完全掌握技術,不允許他有一丁點兒出錯。
這一帶,就是六年。當多年潛心求教與持續高壓傳授相遇,餘智偉的出師就成了必然。
出師,長江岸邊沿襲好傳統
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國內產業開始由沿海地區向內陸地區轉移,長江水運的成本優勢逐漸顯現出來,“黃金水道”的發展戰略由此而生。湖北省委省政府在長江中上遊地區首次突破行業管理、地域限製,成立武漢新港管理委員會,將武漢、鄂州、黃岡、鹹寧部分港口業務進行優化,統一納入武漢新港建設。陽邏武漢新港成為推動武漢城市圈建設國家“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重要突破口。
隨著陽邏武漢新港建設發展,楊泗港碼頭於2010年整體搬遷入港,步入快速發展新階段。此時的餘智偉已入司四年,他在崗位中不斷鑽研業務,考取了維修電工高級技師證書、獲得電子工程師資質,成長為公司的技術骨幹。
俗話講,三年學徒,五年半足,七年成師傅。2012年,餘智偉代表公司回到母校招聘。在單位領導安排下,餘智偉負責對從母校招聘錄入的5名應屆學生進行技術培訓。第一次當師傅,就要帶5名徒弟,餘智偉非常慎重。
“傳幫帶”是中國人的一種傳統技藝教授方法。餘智偉說,“傳幫帶”裏除了傳授技術技能和方式方法之外,還講究個工作氛圍和學習風氣,他想要將這些好的東西統統傳授下去,“就像我的師傅們教我那樣”。
經過認真琢磨,餘智偉決定從三個方麵開展崗中師帶徒。他從基本業務知識、基礎操作開始抓起,鼓勵徒弟們勤學多練,一旦徒弟們掌握這些基礎知識技能,餘智偉就趁熱打鐵,立即將安全生產經驗案例編成故事講給他們聽,並借此狠抓思想作風和職業道德培養。工作之餘,餘師傅也要和徒弟們“絮叨”,以提問、設問、反問、追問的方式輪番向徒弟們提出問題,不斷鞏固知識要點,加強徒弟對現場設備流程的熟悉程度,培養徒弟對設備故障的確定本事。
和師傅們一樣,餘智偉對徒弟也是高標準、嚴要求。他對徒弟們說,設備維修質量必須達標,配備件的使用必須嚴格按照規定執行,不允許出現任何馬虎。他也會經常給徒弟們詳細分析設備故障原因,細致講解排除故障技巧,要求他們既要保證維修質量,又要懂得降低維修成本。
多年“傳幫帶”下來 ,餘智偉為公司培養出2名電動設備管理員,3名助理工程師,2名維修班班長及多名技術骨幹。由於在師徒結對中表現優異,餘智偉於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受到公司表彰。
為師,進階路上彰顯工匠精神
龍門吊上看長江,是餘智偉偶然發現的觀景視角。
在港區,每台電氣設備都要經過周檢、月檢、季檢、半年檢和年度檢,餘智偉 “盤”設備如同家常便飯。但“盤”設備並不總是順利的。一旦發現了問題,餘智偉就絕不放過,非解決問題不可。
2018年,港區內一台龍門吊的起升機構在空載時無法完成上升動作,電機在運行過程中還有明顯的震動和嘯叫聲。同廠生產的其他3台龍門吊也經常出現超速控製器動作,變頻出現過電交流等故障。餘智偉迅速立刻意識到,出現超速控製器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這意味著設備已到安全臨界值,極大可能出現重大安全事故。他當機立斷,這4台龍門吊即刻停車檢查,在解決故障後才能正常使用。
解除故障並不算難,難的是必須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解除故障。餘智偉說,4台龍門吊同時停用會延誤集裝箱裝卸作業,堆場上的每一件商品都有離岸的時間,一步遲則步步遲,長時間停止作業會影響貿易中商品流轉,對公司、港區都有影響。
“那就是必須要趕緊修好!”這個念頭仿佛是一道無聲的軍令狀,刻在餘智偉的心中。他迅速做出分析判斷,用示波器對反饋信號進行測量後發現,方波上出現了明顯的諧波幹擾,他立刻更換部分通訊電纜及編碼器,設備故障終得以解除。
看到排除故障的龍門吊又能正常運作,餘智偉十分滿意。抬眼間正好望見滔滔江水奔流不息,江麵雄渾壯闊多姿,他說,那一刻,“很暢快”。自那以後,4台龍門吊一直正常工作至今。餘智偉後來將故障解決方法和思路寫成論文發表,“或許這些方法和思路能對別人起到一些參考作用”。
餘智偉“盤”設備,還有一個宗旨:就是要節約。不能修複的設備是不是就徹底毫無用處了?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如何能最大程度開展修舊利廢工作,餘智偉說,“得琢磨”。他借助所學電工電子技術專長,修複了許多被認為報廢了的各種型號的接觸器、各類開關綜合保護裝置。
餘智偉還反複盯著磁滯聯軸器琢磨。磁滯聯軸器是大車電纜轉筒上的重要部件,容易損壞。餘智偉發現,磁滯聯軸器的損壞大部分都是內部軸承損壞造成的,隻要更換新軸承,這個部件就還可以正常使用。餘智偉盤算著,在公司現有9台岸橋、25台龍門吊設備中,在用的磁滯聯軸器超過100台。市麵上購買一個新聯軸器需要約5200元,若隻更換新軸承,能大大降低維修費用。經餘智偉的提議,這一項改進為公司每年節約維修資金達10萬餘元。
陽邏武漢新港是湖北充分發揮九省通衢的優勢,以十年之期,舉全省之力,重點打造的集裝箱港區。至2023年,它已從一個內河樞紐港發展成為長江中下遊最大的集裝箱樞紐港,暢行江海,通達四方,體現著湖北省在內河航運方麵取得的重大突破和成就。也是在這一年,餘智偉獲得武漢市人民政府授予的武漢市技術能手榮譽稱號和武漢市技能大師榮譽稱號。他所在的集體先後被湖北省總工會、中華全國總工會評為工人先鋒號。
餘智偉的成長離不開師傅的教導。對“師傅”這個詞,他總有著發自內心的崇高敬意。何謂師傅?餘智偉沉思良久,徐徐念道:“師傅就是那個扶著徒弟站起來,帶著徒弟走一陣子,鼓勵徒弟跑起來,再看著徒弟跑向前方的人。”
餘智偉是土生土長的地道武漢人,他喜歡長江氣勢浩蕩,綿延不絕,也喜歡長江宛若遊龍,蜿蜒曲折。他說,做人就要像長江這樣,百折不撓、有氣概。既然知道了該做什麼,想做什麼,就不要動搖,堅定不移的肩負起來。他欣賞這座大江大湖相擁的城,眷戀這渾然天成水天一色的美。在這廣闊的天地之間,餘智偉十數年如一日地在港區辛勤勞作、刻苦鑽研,用最樸素的方式表達著對這座城的深情與熱愛。(通訊員:蔣媛媛)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