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帶著小萌娃探秘油博館 “油”然歡喜(圖)!
5月17日,在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武漢輕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研究生帶領武漢常青陽光幼兒園的近100名萌娃,走進座落於武漢輕工大學的油脂博物館,探秘油脂的前世今生。
“做雪花酥和椰子曲奇需要放什麼油呢?”“你們知道還有哪些油?”“油除了食用,還可以做什麼呢?”“我們做飯的米大概有多少歲了呀?”“爺爺奶奶小時候買米、買油是付錢麼?”……在上午的“健康油”主題科普講座和“小小美食家”活動中,研究生劉雨婷的這些問題一提出,便立刻激發了萌娃們的好奇心,七嘴八舌地給出了答案。
當天下午,帶著這些謎團,萌娃們被分成4組,開始了油博館的探秘之旅。“這是我們館裏的寶貝,用放大鏡才能看清楚,看看它們像什麼?”“像米,可為什麼是黑色的呢?”研究生黃何告訴小朋友們,這是5800多年前的碳化稻米,因為被火燒過,就變成了黑黑的。這些米和我們現在吃的米很像,所以米的年齡有好幾千歲了,而不是100歲哦!
“哥哥,這些小房子是什麼呀?”研究生張遠鵬解釋說,這是現代油脂工廠的模型。原來榨油主要依靠人和動物的力量,不僅辛苦還隻能榨非常少的油。現在可以用機械來榨油,就像鋼鐵俠穿上盔甲,一下子變得很強大,能榨好多油。
在各式各樣的油燈前,研究生鍾秋和閆可向小朋友們介紹道,這個像杯子一樣的東西是油燈。古時候沒有電,聰明的古人便將油倒在這個像杯子一樣的凹槽裏,再用一根棉線做引子,就像咱們現在生日蛋糕上的蠟燭一樣,點燃就可以照明了。“我知道了,油不僅可以吃,還可以用來照明。”在糧油票展示區,萌娃們了解到,在他們爺爺奶奶小的時候,人們隻有拿著這些票才能去買米、買油,糧油票比現在的錢還金貴。
“看到了植物種子化石,知道了從哪裏找到的,怎麼變來的”“油可以用來做餅幹、炒菜,還可以照明、做肥皂”“有芝麻油、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油還要換著吃”……在返程的路上,達達小朋友滔滔不絕地分享他的收獲,眼裏滿是激動和歡喜。
“孩子們都很開心,活動不僅讓他們增長了見識,更讓他們體會到油的珍貴,是一次很好的啟蒙教育。”武漢常青陽光幼兒園園長黃山花表示。武漢輕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胡中澤則希望研究生們:不僅要成為優秀的科研工作者,也要成為優秀的科學傳播者。要深入挖掘糧油食品科技的奧秘與魅力,通過生動有趣的方式普及科學知識,提升公眾健康素養,為健康中國戰略貢獻青春力量。
據悉,油脂博物館是中國糧油學會科普教育基地、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湖北省“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武漢市科普教育基地,於2021年10月建成開館,向社會和公眾免費開放。(通訊員:汪嫻 李玲玲 攝影:黃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