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勞模工匠走進武漢工商學院 與學生麵對麵交流
5月30日下午,“弘揚三個精神,勞模走進校園”宣講活動在武漢工商學院舉行,活動共邀請了徐恭義、姚婕、熊茂垠、吳海燕、魏凡五位勞模工匠,他們結合各自的成長經曆、創新創造的苦樂,將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用最樸實的語言作了最生動的詮釋。

其中,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澎湃新聞首席記者、武漢工商學院校友魏凡作為唯一的“90後”代表,以《牢記新聞人的職責和使命,為社會公平正義發聲》為主題,講述了自己作為一名新聞記者,在一些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後第一時間采訪、發布新聞報道的經曆與體會。他告訴學弟學妹們,作為新聞人,要有一顆赤誠之心,勇於擔當,敢於發聲,為社會的公平正義貢獻力量;在工作崗位上,要愛崗敬業、艱苦奮鬥、甘於奉獻,做一名合格的新聞工作者。此外,他還十分感恩母校的培養,感謝大學階段母校老師經常為他提供專業實習機會,為他今後從事新聞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荊楚楷模、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徐恭義以《橋梁專業工程師如何服務湖北經濟發展》為主題分享了自己從業40年來的工作經曆與體會。作為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他始終堅守以科學創新的態度和方法,牢記基本設計原則——“安全、實用、經濟、美觀”以及“環保、耐久”,以安全為前提、功能為根本、經濟為指標、美觀為考量。他結合身邊的特大型橋梁工程案例,向大家講解了工程技術方麵近年的突破,極大地增強了學生們的自豪感和認同感。
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三八紅旗手姚婕以《地下動脈十九載,青春相伴梅花紅》為主題,講述了自己如何從一名普通的站務員成長為武漢地鐵漢口火車站中心站長的故事。“為每一位老百姓的出行做好服務,讓他們省心、舒心、暖心,是我的職責所在。”她始終把乘客當成親人,想乘客之所想,急乘客之所急,堅持不懈為乘客辦實事做好事。姚婕的成長點滴,啟發大家隻有努力、堅守、創新、突破,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熊茂垠是一家律師事務所的主任,他通過分享《做“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踐行者》,對學生們的學習生活提出了五點建議:一是以學習為主,注重實踐,努力成長為複合型人才;二是多做有益的事;三是多閱讀紙質版書籍,珍惜時光;四是分階段樹立理想,並進行逐步調整;五是麵對困境應防患於未然,不負青春、不負韶華,做奮鬥出幸福的踐行者。
武漢市五一勞動獎章、荊楚工匠獲得者吳海燕是一名公司的配音導演,她以《用聲音創造價值》為主題,從職業之路、創業之路、創新之路、公益之路四個方麵,講述了自己與聲音打交道的27年,呼籲廣大學生要選擇熱愛作為自己的職業,選擇奮鬥作為青春的底色,選擇創新作為發展的動力,選擇善良作為人生的信條。
“您為什麼能夠幾十年如一日地熱愛您的工作?”“工作中遇到棘手的問題你怎麼解決?”宣講會現場還舉行了勞模工匠與學生麵對麵座談會,學生們紛紛向五位勞模工匠提問,勞模工匠們則紛紛結合各自的工作經曆耐心解答。在這一問一答間,學生們深切感受到榜樣的力量,體會到勞動的意義。
武漢工商學院黨委書記、省政府教育督導專員劉生元表示,此次宣講會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舉措,也是深化教職工思想政治引領,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是一堂生動的大思政課。他鼓勵學生們要向勞模學習,向工匠看齊,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練就紮實的技能本領,用勞動和創造點亮青春航程的燈塔,在人生的旅途中譜寫“技能讓生活更美好”的動人篇章。
湖北省總工會科教文衛體工會主席熊曉泉表示,未來要堅持引領勞動力量進校園,加強其思想政治引領,充分發揮廣大勞模工匠和各個領域先進人物的榜樣作用,推動勞模精神、工匠精神融入勞動教育。他希望廣大學生以勞模工匠為榜樣,將個人奮鬥融入國家發展,發揚奉獻精神和龍馬精神,勇於擔當、攻堅克難,努力成長為祖國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通過與勞模工匠麵對麵交流學習,讓我明白了勞動的意義,體會到了勞動光榮,創造偉大。這些勞模工匠就像一麵麵旗幟,指引著我們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崇尚勞動、熱愛勞動,爭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應用技術學院2023級市場營銷專業學生林雅卉分享道。
據悉,本次宣講會由湖北省總工會主辦,湖北省勞動模範協會與武漢工商學院承辦,來自湖北省總工會科教文衛體工會、湖北省勞動模範協會的領導,以及武漢工商學院的600餘名師生共同參加了此次活動。(通訊員:李洋洋 楊小婷 陳雯茜)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