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築夢 鄉村振興青春行 文華學院青年學子獻禮祖國七十五華誕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輝煌七十五周年華誕之際,文華學院的青年學子們為祖國母親獻上了一份飽含深情與創意的生日禮物。他們以武漢為起點,輻射四方,攜手非遺文化深入鄉村腹地,共同繪製了一幅幅非遺與鄉村振興交相輝映、和諧共生的絢麗圖景。
長江之濱,非遺的種子播撒希望的田野
在湖北這片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土地上,文華學子們化身為非遺文化的傳播使者,穿梭於長江兩岸的村落之間。機電學部的“星火”社會實踐隊,連續三年深入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王家棚村,將“非遺紙翻花”的精巧與“非遺雲肩”的華美帶入孩子們的課堂,讓傳統文化的種子在他們心中悄然生根,綻放出對文化根脈的熱愛與敬仰。同時,文華學院大學生支教團的腳步也踏進了荊門市仙居中心小學,通過京劇臉譜的絢麗色彩與非遺漆扇的細膩工藝,讓傳統文化在童真中綻放,守護並傳承這份無價的文化遺產。與此同時,文華學院楓華支教隊聯合龍城社區一同圍繞“非遺文‘華’傳承”主題,共同策劃“活字印刷”特色課程。讓孩子們親自體驗了活字印刷的過程,領悟傳統文化的智慧和匠人的精湛技藝。
閩南之韻,非遺探源之旅跨越山海
文華學子的非遺探索之旅並未止步於荊楚大地,他們跨越千山萬水,將目光投向了遙遠的福建。在泉州蟳埔村,他們與簪花技藝傳承人黃晨親密交流,感受閩南文化的獨特韻味;在廈門惠和石文化園,他們則向惠和非遺影雕技藝大師李雅華求教,深入研究閩南石雕的精湛技藝,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深厚內涵與時代價值。與廈門大學師生的學術交流,更是拓寬了他們的視野,為非遺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注入了新的活力與思考。
紅色熱土,愛國情懷代代相傳
在追尋非遺文化的同時,文華學子們也不忘深入紅色故土,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在黃石市陽新縣龍港鎮,他們聆聽革命故事,探訪紅色遺址,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實踐之中,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在這片充滿紅色記憶的土地上,他們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照亮鄉村振興的前行之路。
文華學院長楓支教隊將愛國主義教育課程帶入荊門。踐行幫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做心懷“國之大者”的要求。唱國歌,講黨史,深化“西柏坡精神”教育,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推動愛國主義文化傳承和發展。
科技之光,照亮鄉村未來夢想
在古夫鎮青時光·青年之家、豐邑社區和龍珠社區等地,文華學院科藝大篷車校團委“鄉村振興百校行”暑期實踐隊則以科技為媒介,將科普知識帶入鄉村。通過科普舞台秀、科普演講、科學家精神宣講以及趣味科普課程等形式多樣的活動,他們點燃了孩子們對科學的熱情與夢想,為鄉村振興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在新時代的征程上,文華學子們以文化傳承為己任,以鄉村振興為目標,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文化自信”與“鄉村振興”的深刻內涵。他們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文化的守護者,更是創新的實踐者、夢想的鑄造者。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綻放異彩,青春夢想照進現實。文華學子們以青年之名,勇擔時代使命,貢獻青春力量,共同書寫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壯麗篇章。(通訊員:譚佳英李靜媛)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