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羊樓洞,文華學院黨委宣傳部暑期社會實踐隊深入調研體驗非遺精髓
為了探尋青磚茶、鋁絲編織等非遺文化在鄉村振興中起到的作用和非遺文化傳承情況,文華學院黨委宣傳部暑期社會實踐隊於8月29日至8月30日前往鹹寧赤壁羊樓洞開展了“羊樓洞探非遺,美麗鄉村力振興”主題社會實踐活動。以此來宣傳羊樓洞非遺文化,並且強調非遺文化在促進赤壁羊樓洞鄉村經濟發展和文化傳承中的作用,激發青年一代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責任感,為非遺文化的傳承和弘揚貢獻力量。
中國是茶的故鄉,茶葉源自中國,茶文化發源自中國。實踐隊隊員們走進趙李橋鎮羊樓洞村,這裏是“鬆峰茶”原產地,素有“磚茶之鄉”的美稱。在中俄萬裏茶道展覽館裏,我們見識到了青磚茶從清末明初開始同世界茶文化之間的交流。新中國成立以後,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萬裏茶道”逐漸發展繁榮,作為中國同世界的國際商業文化通道,“萬裏茶道”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承載著數個世紀以來豐厚的曆史積澱與文化涵養,又肩負著繼往開來、推陳出新,弘揚中華茶文化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時代使命。

在趙李橋磚茶製作技藝傳承館裏,傳承館的萬總經理給我們詳細介紹了羊樓洞青磚茶文化,並為我們介紹了“川”字牌的由來,羊樓洞古鎮有觀音泉、石人泉、涼蔭泉,三泉如“川”,穿鎮而過。眾多茶莊中都帶有“川”字,既突出水的重要,又暗示著生意興隆的寓意。“川”字牌青磚茶曾兩次被國家認定為“中華老字號”,這正體現了國家對青磚茶文化傳承的重視。萬總經理說道:“磚茶文化裏麵凝聚了幾代茶人的心血,磚茶製作技藝是曆代製茶壓磚的茶人辛勤勞動的集體智慧結晶。”
在青磚茶文化的影響下,一些商鋪的快速崛起,緊跟時代的步伐,將青磚茶跟奶茶結合起來,不僅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推動實現鄉村振興,還給遊客介紹了青磚茶,為羊樓洞青磚茶打出了好的名聲。“遇見”奶茶店的阿姨不禁發出感歎:“在政府的政策指引下,非遺與文旅相結合,打造文化旅遊品牌,與群眾共享紅利,實現了鄉村振興。”青磚茶銷售廠的雷女士更是給我們展示了泡茶的過程,在同她的談話中,我們了解到青磚茶一共有六道工序、七十二道工藝,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渥堆發酵”,其中工序的專業性也正是青磚茶隻能由廠家來銷售的重要原因之一。羊樓洞石板街上許多留下的深淺不一的獨輪車痕,見證著青磚茶文化的曆史變遷,依稀可見羊樓洞“萬商雲集”的繁華。

油紙傘不僅是日常生活用品,更是一種曆史與藝術的結晶,它代表著東方文明的智慧和手工藝的傳承。油紙傘傳承者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便開始製作油紙傘,通過外銷打響油紙傘的知名度。油紙傘主要通過撐開骨架、繞線、刷膠、貼傘麵這些流程來製作。每一把油紙傘都需要經過多道工序,從選材到製作完成,無不體現了匠人的心血和智慧。從傘骨的挑選到傘麵的繪製,每一步都凝聚了匠人的專注和耐心。街上有一家“羊樓古鎮明油花紙傘”,店裏的阿姨在現場製作油紙傘,當我們詢問她為何要現場製作油紙傘時,她說道:“在遊客看到我製作的油紙傘以後,願意更加了解這一藝術,這不僅是她們對油紙傘的認可,更是我一直堅持這一工藝的動力。”
鋁絲編織作為一項傳統手工藝,不僅僅是一項製作技術的展現,更是一種深厚的文化內涵與曆史的積澱。該非遺工藝具有豐富的民族色彩,蘊藏著無數的民間智慧。鋁絲編織技藝以其獨特的製作方法和精湛的手工技巧而聞名。“鄒氏鋁藝”的阿姨為我們介紹道:“編織過程中,鋁絲被剪裁、彎曲、纏繞、結紮,最終形成精美的工藝品。其製作過程看似簡單,實則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經驗。同時,鋁絲編織所使用的鋁絲也具有一定的耐用性和防腐蝕性,使得作品能夠長久保存並廣泛使用。”羊樓洞政府加大了對非遺保護的扶持力度,為鋁絲編織技藝的傳承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

本次暑期社會實踐,文華學院黨委宣傳部暑期社會實踐隊隊員們深刻體會到了非遺對於促進文化交流和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意義。實踐隊員劉棋說道:“在傳承非遺文化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注重創新和可持續發展,使非遺文化活過來,不斷促進鄉村振興,實現新農村建設。”文華學院將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化底蘊,激發學生的傳承責任感和使命感,培養具備創新精神和傳承責任感的新時代青年,為非遺的傳承提出更多的建議和意見為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發展做出貢獻,為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貢獻青春力量。(通訊員:文舒暢 張雯妍)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