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視角看田野,第一順位想農民,6月27日至7月3日,乘著“鄉村振興”的清風,吉首大學五官村文化幫扶社會實踐隊來到湘西永順縣潤雅鄉五官村開展了為期七天的考察調研與文化幫扶。實踐隊隊員追著“鄉村振興”這股風,看著荒山“披綠”又“生金”,聽著民聲“溫暖”又“解憂” ,嗅著生態“綠色”又“美麗”,品著莓茶“甘甜”又“幸福”,觸著曆史“神秘”又“有力”。用五“觀”看五官村,用最有力的行動推動鄉村振興往縱深方向發展。
視發展,啟未來新征程
在黨的“精準扶貧”政策實施以來,五官村緊跟時代發展潮流,實事求是,因地製宜。五官村原黨支部書記杜永愛說:“一定要改善住房條件,人們住好了,才能有生活。”近年來五官村落實“易地扶貧搬遷”等相關政策,讓原本居住在山上的村民陸續搬遷下山。同時,從2017年開始穩步推進自來水改造工程,如今五官村家家戶戶都用上了自來水,生活質量普遍提高。
五官村黨支部原書記杜永愛向實踐隊隊員展示村民新居與新修公路(陶伊涵 攝)
村中貫徹“要想富,先修路”的思想理念,從2014年開始共修建了五條公路,總裏程長達4800餘米。走在平整寬闊的道路上,村民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出行的便利促進了五官村與外界的交流,也拓寬了大家認識新事物的渠道。
“2017年的時候我帶著村民們一起種莓茶,這五年靠著種植莓茶,村裏的條件的確是變好了。”杜永愛向實踐隊員們說道。莓茶的種植與加工業是五官村致富的一大根本,現已成為全村2000餘戶的主要經濟來源,原本的荒山披綠又生金。未來,五官村將繼續乘著鄉村振興的新風,走在更加美好的康莊大道上。
聽民聲,解百姓心憂
在五官村,有這樣一群人,一群為生活努力奮鬥的人。
莓茶,喝者無意,采者有心。天微微亮,他們就踏著晶瑩的露珠結伴而行,身背茶簍忙碌在碧綠的茶樹間,摘取最新鮮的綠葉。一片片青翠的茶山讓實踐隊隊員有了一片放鬆疲憊的風景,卻給了采茶人最溫暖的家。
當地茶農采茶圖片(侯琳馨 攝)
天色漸晚,雨滴從小賣部的屋簷連綴成繩。吉首大學五官村文化幫扶社會實踐隊隊員坐在木椅上,聆聽小賣部老奶奶用別有韻味的方言講述著她的故事。三年前,老奶奶疾病纏身20餘年的丈夫離開了她,兒子也因為謀求生計而離開了家鄉,隻剩她獨自一人經營著小賣部,即使收入微薄,但她也仍然在努力生活。
小賣部老奶奶在整理貨櫃(鄧鳳超 攝)
五官村人努力生活的勁頭讓實踐隊隊員觸動不已,他們的笑容格外的絢爛、格外的溫暖。他們在慢慢療傷,將苦楚深埋心底,把美好展現給世人。
觸曆史,文物會“說話”
“它們沉默不語,它們無需言語。”實踐隊隊員履平地,越高山,跨溪流,抵達文物所在地,用行動觸摸曆史,讓文物“開口說話”,深入挖掘文物背後的故事。
走進大山,探尋明代石像。6月29日,實踐隊隊員走進五官村後山,對當地遺存的明代石像進行考察。五官村後山石料豐富,品質優良,明清時期,修築老司城的石匠在取完石料後,為感謝山神饋贈,打造了一批石像立於石料山腳下,距今已有四百多年曆史。日月如流,它們卻始終停留在此處,訴說著這一段鮮為人知的曆史,為人們“講”一個四百年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故事。
實踐隊隊員進入五官村後山探尋到的石雕羊(侯琳馨 攝)
走進小屋,觸摸解放軍銅條。7月3日,實踐隊隊員走進五官村七角組一家普通民戶,傾聽銅條背後的故事。紅軍行走的每段路程都上演過生離死別的悲壯故事,當年兩名解放軍戰士和兩名地方民兵戰士被土匪追殺,壯烈犧牲,當地農民主動為四位烈士守靈。冬日寒風刺骨,解放軍戰士們贈送給農民銅盆和銅條烤火取暖。銅盆在數不清的春夏秋冬中不幸遺失,隻留下銅條給實踐隊隊員講述這一個溫情的故事。
解放軍贈送給農民的銅條
穿越時空與前人對話,觸摸石像凹凸的岩麵,輕撫銅片生鏽的表層,理清曆史文化的脈絡。雖然世事如蒼狗,生命終凋零,但一切都會留下痕跡,保存在文物的“記憶”裏,觸摸曆史,讓文物會“說話”,讓人們真實地感受那一段段曆史故事。
嗅生態,繪美麗鄉村
走進五官村,草木的芳香夾雜著莓茶的清醇便縈繞在鼻尖,令人心曠神怡。這是來自五官村的氣息,更是五官村致力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近幾年來,為打造美麗鄉村,提升村民生活質量,五官村積極開展“衛生大戶”評選活動,充分調動村民愛護環境的積極性,同時加大對古樹名木的保護力度,注重科學防護。6月27日,在走訪五官村的途中,便發現了這樣一棵古樹。古樹名為楓楊,依溪而生,虯枝屈曲盤旋,枝葉扶疏繁茂,距今已有三百餘年曆史。
“這棵樹從我出生的時候就長在那裏了,之前一直沒人管它。”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告訴隊員們。據了解,這棵楓楊從前並未引起太多關注,村民們任其生長,自2016年永順縣人民政府對其立牌保護以來,才逐漸引起當地村民的重視,開始有意識地進行保護。一年前修建路邊護欄時,為不破壞古樹的生長環境,村民們特意繞過楓楊修建,最終保證了古樹的正常生長。對這棵楓楊的保護是五官村加強當地生態文明建設的縮影之一,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描繪美麗鄉村,五官村一直在行動。
微風拂過,捎來獨屬於五官村的氣息,草木與莓茶的清香沁入心懷。綠色五官,美麗五官,五官村的生態文明建設從未止步。
有三百餘年曆史的楓楊(吳鬆蔓 攝)
品莓茶,謀產業振興
數日陽光的照耀,清晨露水的滋潤,五官村的莓茶時隔四天再次冒出新鮮的嫩芽。從清晨第一縷陽光到黃昏下的餘暉,莓茶推動著五官村的產業振興。
“莓茶的功效可多著呢,它能夠潤喉還能夠降三高。”產業大戶彭家忠介紹道。講到莓茶口感,彭家忠給實踐隊隊員泡上莓茶,初入口時隻覺味道苦澀,但莓茶滑過喉嚨後,令人愉悅的甜味便上升至整個口腔。
交通不便,產業落後,曾是五官村的“代名詞”。幾年前,一小支村民在村幹部的鼓勵下開始棄稻種茶。一開始其他村民都不敢去接受這樣一種新事物,直到他們發現種植莓茶的經濟效益要比水稻高幾倍,才決定改種莓茶。在第一批村民的經驗指導下,大片的莓茶在山中遍布,村裏的人均收入有了顯著提升。
實踐隊隊員和茶農采摘莓茶(鄧鳳超 攝)
鄉村振興的關鍵是產業振興,村內現在的主要經營模式是“散戶采摘+生產合作社”,農民將自家種植的莓茶采摘後送往合作社。在這種模式的加持下,村民擺脫了小農經濟的局限性,實現自產自銷。同時該村5家生產合作社為擴大產業規模、開拓廣闊市場,與外地投資企業達成戰略合作關係,穩定銷售渠道。“以品質謀發展,以品牌贏市場”,具有前瞻性的合作社聯合科研機構創新技術,謀莓茶加工產業新藍圖,為申請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打基礎。
吉首大學五官村文化幫扶社會實踐隊五“觀”五官村的發展道路,用第一視角看田野,在第一順位想農民,把實踐放在最基層,將青春的汗水揮灑在鄉村振興的征途上。鞏固不易,振興更需穩步前進,紮實推進鄉村全麵振興,根本上要聚焦農民最基本需求,撬動農村致富內生動力杠杆,加強對五官村治理,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
(beplay2网页登录 來源:吉首大學 通訊員:徐毅豪 黎嬌 鄧鳳超 陶伊涵 侯琳馨 吳鬆蔓 張童)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