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還在困擾中國留英學生嗎?英國“小鎮”的歸屬感

在諾丁漢大學國際學院的協調和安排下,我采訪了在那裏學習碩士預科的中國學生Rebecca,記錄一個留英學子的真實感受。
01英國疫情咋樣了?打過國內疫苗能再打英國疫苗嗎?
“絕對沒有報道的那麼邪乎!”Rebecca非常坦然。“走在街上,戴口罩的和沒戴口罩的各占一半,戴口罩的好多都是咱們中國人,當地人戴口罩的還是少。不過,一切正常。”
Rebecca進超市、逛商場、乘公交一直戴著口罩,中國留學生最守規矩,最注意個人防護,Rebecca很少聽說周圍的中國同學有誰感染。
“我不擔心自己,最怕父母擔心。”Rebecca有些無奈,即便她說英國疫情沒事,家裏還是放心不下。
每次采訪中國留英學生,他們的感受都是很坦然,即便是英國疫情數據最高的時期。客觀數據與主觀感受之間的錯位,有時真的不可思議。
“打過當地疫苗了嗎?”我補充問道。
“Kaplan特意安排,在國際學院內就可以打,很方便。隻是,打過國內疫苗,能否再打英國當地疫苗,還沒有官方說法。我得到的建議是,國內疫苗過了時效後再打英國當地疫苗。”
她還強調,對疫情,還是不能鬆懈,始終做好防護就沒什麼可怕的。
02回歸課堂,真香
2021/2022學年(2021年秋季入學)英國大學基本恢複了課堂授課。
而上一學年(2020/2021學年)是英國留學曆史上第一次全年網課。根據英國全國學生問卷調查(NSS)的統計結果,學生對2020/2021學年英國大學教學質量滿意度隻有75%,是最近十幾年來的最低值。
來英國前,Rebecca申請的諾丁漢大學國際學院預科項目為滿足學員的不同需求,設置了全課堂授課、全線上授課、線上線下混合授課等不同模式。
盡管父母勸她在家上網課,規避疫情風險,但是Rebecca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全課堂授課模式。
“我特別重視留學體驗,上網課實在很難忍受。”很有主見的Rebecca希望國際教育承載更多的麵對麵溝通和交流。
Rebecca對諾丁漢大學國際學院教學中的授課風格、分組討論、分析演示、課後作業等環節,深有感觸。
“完全能適應預科學習的節奏,Kaplan的課程設置緊緊圍繞學位課程階段的授課模式,難度不算高,英國老師講課的速度適中,我們班的中國同學都很積極、認真,小組討論特別投入,作業也問題不大。”
03獨在異鄉為異客……
Rebecca第一次來英國,她在不斷適應這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老師做tutorial(輔導)的時候,每人每次20分鍾,感覺他對每個學生都很了解,從課堂表現、作業、到課後集體活動,都能提出建議。很負責,也很貼心。不過——”
Rebecca停頓了一下,“有時我還是感覺英語不夠用,做輔導的時候,本來應該多主動提些問題的。”
“在生活中,我的英語還是有點卡殼,比如租房、辦銀行卡。”
其實,Rebecca的“遭遇”在中國留學生中很普遍,英語分數可以通過標化考試培訓得到提高,但英語表達、溝通的實際能力則需要在具體的語境中曆練、加強,而此時,雅思高分常常顯得蒼白無力。
Rebecca還說,麵對不適應的地方,總會默念“既來之,則安之”,畢竟留學不是一時興起,而是經過漫長的考量和規劃。總體來看,來之前擔心的困難並沒有想象的嚴重,克服心理上的不適應才是最重要的。
04很有歸屬感的諾丁漢小鎮
徜徉在諾丁漢中心廣場的Rebecca,心曠神怡。
在中國人的標尺中,一座30萬人口的城市充其量隻是個小鎮,Rebecca也稱這裏是“鎮子”。
在“鎮子”上的銀行辦理開戶手續極慢,而為節日建造的遊樂場倒很快。生活第一,工作第二?
“我特別喜歡這裏,說不出為什麼,就是喜歡,很有歸屬感。”
其實,30萬人口的諾丁漢在英國已經不算小了。這座在工業革命時期英國最重要的棉紡織中心之一,已經完成了從工業城市向文化城市的轉型。
如今諾丁漢的標簽不再是礦山、紡織廠,而是博物館、電影、足球、文學、藝術等文化名片。
而最終確立這個城市氣質的是大學。諾丁漢大學、諾丁漢特倫特大學師生、員工總量超過9萬人,在城市總人口中的占比將近三分之一。
“我打算碩士畢業後在這裏多留一段時間,英國簽證政策比較寬鬆(取得學位後可以申請“畢業生工作簽證”,即Graduate Route Visa),如果能找到適合的工作是最好的,這種國際職場體驗特別寶貴。”
*本文圖片由諾丁漢大學國際學院中國預科學生Rebecca在英國拍攝,並允許本文作者使用,其他人員未經授權請勿使用。
*感謝Kaplan教育集團為預科學生采訪給予的支持與協助。
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國際教育頻道總編 趙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