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es Tiedje(詹姆斯·迪傑),MSU微生物學和分子遺傳學傑出教授,MSU微生物生態學中心的創始主任,是國際微生物生態學和抗菌素耐藥性領域的領先專家。2021年11月,入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這是中國政府授予外國公民的最高榮譽之一。

中國事務辦公室專訪迪傑教授,分享了他的學術成果,中美學術合作,中國印象,青年學者成長等方麵的心得體會。迪傑教授平易近人,將自己的學術故事和奮鬥曆程娓娓道來,處處閃耀著智者的光芒。

重磅!密歇根州立大學的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訪談

No.1學術成就

迪傑教授創建了國際微生物生態學學會,被譽為現代微生物生態學的開創者之一。迪傑教授於1985年當選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2003年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曾任美國微生物學會主席,美國自然科學基金會微生物生態中心主任以及著名刊物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主編和Microbial and Molecular Biology Reviews編輯。

重磅!密歇根州立大學的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訪談

迪傑教授先後發表550多篇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其中22篇論文發表在Science,Nature和PNAS雜誌上;被引12.5萬餘次,H指數高達169。迪傑教授培養了150多名來自30多個國家的博士生、博士後與訪問學者。先後被聘為中國科學院愛因斯坦講席教授、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榮譽教授,有利促進了MSU與中國在微生物生態學方麵的國際合作。

No.2個人經曆

迪傑教授出生在愛荷華州牛頓市,並在附近的一個農場長大。1968年畢業於愛荷華州立大學,獲得學士學位,之後在康奈爾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他曾在美國生命科學委員會、美國環境保護署科學顧問小組和美國能源部生物和環境研究顧問委員會任職。迪傑教授曾擔任美國微生物學會(ASM)和國際微生物生態學會(ISME)的主席。

重磅!密歇根州立大學的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訪談

迪傑教授長期致力於微生物生態、生理及其多樣性,環境汙染物的生物降解和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研究。迪傑教授的貢獻涉及微生物生態學、生理學,特別是在氮循環、汙染物的生物降解以及使用基因組學和宏基因組學來了解物種形成、群落結構和功能方麵。

重磅!密歇根州立大學的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訪談

近年來,迪傑教授關注環境中抗生素耐藥性的來源、特征和幹預措施,以及土壤微生物組的適應性、活動和新穎性研究。2020年之前,迪傑教授幾乎每年都到中國訪問交流,足跡遍及黃土高原,東北平原,長江流域及嶺南大地,親自見證了中國的發展及科研進步。

No.3與中國的國際合作

目前,我正在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開展黃土高原土壤方麵的合作研究,比較該區域土壤的深層微生物與愛荷華州西部黃土丘陵的微生物之間差異,這兩個地方的土壤具有相同的風沉積來源和相同的淤泥粒度。我們的研究不僅僅關注表層的土壤,更關注深層次的土壤,發現其在碳循環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在儲水和水再生方麵的作用。

重磅!密歇根州立大學的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訪談

我還與一些中國團體合作研究抗生素耐藥性問題,比如香港大學的張彤教授、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廈門)的朱教授和顧教授,以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錢教授等。我與中國的許多科研機構有合作經曆,參與了促進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在微生物學方麵的國際合作,這可能是我得到中國科學院院士提名的重要原因吧。

重磅!密歇根州立大學的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訪談

除了我的學術貢獻之外,我的目標是連接學者,希望有更多的人投身到微生物學界並相互交流研究結果。我的職業生涯早期在歐洲和南美做了很多研究工作,職業生涯中期在俄羅斯,最近幾年在日本、韓國和中國做學術交流。這給了我很多機會,將不同地區的科學家聚集在一起,相互了解,相互合作,共同致力於微生物世界的研究。

No.4中國印象

1995年,我第一次訪問中國,當時的情況與現在非常不同。10年後,我在2005年再次訪問中國並停留了3周,當時我的身份是美國微生物學會主席,目的是促進中美微生物學家之間的國際交流與合作。2005年以後,一直到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前,我幾乎每年都去中國,參觀了很多科研機構,也多次出席在中國舉辦的學術會議。

重磅!密歇根州立大學的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訪談

我的中國之行橫跨將近30年,我注意到了中國最近20年來的變化和發展。即使從1995年到2005年,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交通和酒店設施的變化特別明顯,基礎設施方麵有了極大的提升。科研方麵,研究的類型也發生了變化。1995年,學者似乎對環境問題興趣不大。如今,環境已成為中國一個非常大的科研話題。

重磅!密歇根州立大學的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訪談

從1995年到2005年,再到現在,科學界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一點從年輕的中國科研工作者身上就可以看得出來,來到美國的中國年輕科學家非常有能力和積極性,他們的背景知識比25年前甚至比15年前要強大得多。

No.5 中國學生

我指導過一些中國學生和訪問學者。我於2019年退休,退休後我不再接受新生的申請了,但我仍有科研項目進行,目前至少有6-8名中國學生。一些是中國科學院博士生聯合培養項目的學生,也有訪問學者、博士後、博士生和助理教授。根據我與中國學生及教授合作的工作經驗而言,在過去的5年裏,他們是世界頂尖人才之一。

重磅!密歇根州立大學的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訪談

我與中國學生學者合作發表過科研成果,去年我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一位學者合作發表了兩篇頂級期刊論文。在過去的幾年裏,我還與中國博士後和博士生一起發表了多篇論文。2018年和2019年,我多次在中國參加學術會議,與香港、廈門、楊淩、南京、哈爾濱、沈陽、蘭州、天津、深圳、上海和北京的團體有過合作。

No.6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合作

現在我專注於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合作,除了在黃土土壤研究之外,過去10年我一直在研究抗生素耐藥性問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擁有強大的動物科學專業,抗生素曾經在中國廣泛用於動物繁殖,現在中國政府已經限製使用,轉向其他途徑來控製疾病和促進生長。我們的合作研究,是查看環境抗生素耐藥性是否發生了變化,以及它是否與農業用途的減少相對應。

重磅!密歇根州立大學的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訪談

微生物生態學這個科學領域一直是一個相互支持的領域,而不是一個競爭性的領域,所以我希望我能夠在中國推動這件事。我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合作的另一個興趣點是這裏的地理位置:該地區是一個幹燥的地區,也是一個草原地區,我們開始對該區域的氮經濟做一些工作,以此拉動中國北方草原地區經濟發展。這項研究需要旅行到達現場,受新冠疫情的影響,現在是不可能的,但這仍然是一個有前途的領域。

No.7中國文化與美食

我接觸過許多中國美食與文化。我的一個重要聯係人是1990年代一位非常活躍的美籍華裔博士後,他現在是俄克拉荷馬大學的特聘教授,他幫我在中國建立了很多人脈。2005年我訪問中國時,他一直和我在一起,幫我建立了與清華大學的聯係。他是湖南人,所以他總是邀請我吃辣的美食,感覺特別美味。在甘肅,我喜歡蘭州牛肉麵和穆斯林餐館的食物,他們非常好吃。此外,我也非常喜歡雲南地區的食物,感覺風味很獨特。

No.8中國以外的國際合作

從2009年到2013年,我在韓國首爾的延世大學工作了5年,這是該校世界級大學課程的項目,我每年在他們的校園裏生活兩個月。我還領導了該校的微生物生態學中心。作為那項工作的一部分,我們與日本的兩個研究所合作了6年,並且我們建立了科研人員交流互訪機製。這讓我有機會與亞洲的科學家建立聯係,也促進了日本、韓國和中國微生物生態學家之間的聯係與溝通。

No.9留學生建議(本科生)

不要羞怯害怕,大膽提出問題、分享你的想法。美國高校的教授時常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國際學生打交道,經驗豐富。對於英語不流利的國際學生我們有心理準備,而且我們習慣於理解他們的意思。我的建議是不要擔心你的英語,因為重要的是說出來,提出你的想法和觀點,然後你的自信就慢慢培養起來了。

重磅!密歇根州立大學的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訪談

我最近有訪問學者回到中國,但仍然參加我們的每周線上的小組會議,他們的英語水平不斷提高。有些人參加小組討論是為了完成他們的研究項目,但有些人參加這個小組討論就是為了練習他們的英語。通常對於中國學生學者而言,一旦他們開始說英語,他們就可以做得很好並且適應得很快。

No.10國際發表建議(青年學者)

有些青年學者出於找工作等原因,追求將論文發表在頂級期刊上,我不喜歡這種做法,因為它阻礙了科學知識更有效的流動。有些成果很重要,但不適合高水平的期刊。在美國,高質量的出版物當然對職稱晉升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所在領域的頂級期刊上發表文章,這樣你就可以為你所在領域的知識進步做出貢獻。似乎亞洲、澳大利亞的高校都比較重視期刊的級別,而歐洲和美國似乎沒有那麼重視期刊的級別。

重磅!密歇根州立大學的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訪談

國際合作是年輕學者樹立聲譽的良好開端。就個人而言,我對隻在頂級期刊上發表文章的人持負麵看法,因為他們並沒有為自己的領域做出更廣泛的貢獻。如果我來評價一位學者的貢獻的話,要審視他是否推進所在領域的知識體係建設,是否有人邀請你舉辦研討會,擔任期刊編輯,或者進行國際合作,因為這表明該領域的人尊重您的知識,認可您的學術成果。

重磅!密歇根州立大學的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訪談

來源:密歇根州立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MSU OCP”授權發布,原標題為《MSU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James Tiedje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