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職場新趨勢:“新領”嶄露頭角
洛杉磯市內辦公大樓(照片:美聯社)
最近幾年,“新領”(new collar)這個名詞頻頻出現在美國媒體上,所謂新領指的是傳統職場中的藍領變身成為白領,由低薪小時工或體力勞動者改行進入專業領域。與傳統白領不同的是,新領不必具有大學學曆。新冠疫情爆發後,隨著勞動力市場的大變動,新領逐漸成為一種趨勢。
《華爾街日報》不久前就新領現象發表係列報道,探討新領出現的因素以及給職場帶來的變化。從客觀上說,由於宏觀因素的推動,許多美國公司在大量科技職位空缺的情況下,願意放下身段招收原本為藍領但經過進修後希望換職業者,即使沒有大學本科學位也行,而主觀上許多藍領積極進取,加之職業培訓手段的越來越多樣及靈活,為工人換領提供了過去無法想象的有利條件。
所謂的宏觀因素是指過去10年裏美國人口中的退休人員比例急劇上升,新冠疫情爆發後甚至更高,數百萬嬰兒潮一代離開了勞動力市場;而移民的減少則加劇了專業技能員工的短缺,這一情況在科技、醫療保健和其他嚴重依賴外國出生員工的領域更突出。此外,由於科技的日新月異,企業正處於一場數字革命的高潮中,各個行業出現了更多的技術工作,不少公司急需填補專業技術人員的空缺,所有這些因素的交集,為一線藍領創造了改變職業的巨大機會,也改寫了白領所需資格的傳統觀念:成為白領不需要大學文憑。
管理谘詢公司奧緯谘詢(Oliver Wyman)的首席運營官安娜·克雷西奇(Ana Kreacic)將新領的出現與二戰時勞動力市場的變化相提並論,她說:“我認為自二戰以來,我們真的沒有看到過如此大規模的人才變動。”二戰時出現的戰時經濟曾讓大批家庭婦女進入了職場,為此後的女權運動高漲打下了基礎,也大大改變了家庭、社會麵貌。而1944年通過的《退伍軍人法案》(G.I.Bill)則資助了數百萬退伍軍人的高等教育,並使他們進入中產階層。
根據奧緯谘詢(Oliver Wyman)的最新調查,在過去兩年中,超過十分之一在倉庫、製造業、酒店和其他小時工崗位上從事低薪工作的藍領變身成為新領。許多新領的工作涉及軟件、信息技術、物流、金融以及醫療保健領域的技術相關職位。由美國人口普查局和勞工統計局(BLS)聯合進行的“當前人口調查”(Current Population Survey)及領英(LinkedIn)提供的新數據顯示,目前有越來越多的藍領進入了白領職場。
通用汽車工人在新冠疫情期間生產口罩提供給醫護人員(照片:美聯社)
“當前人口調查”是美國勞動力統計數據的主要來源。新數據表明在過去的兩年裏,隨著工作、購物和日常生活的其他方麵更加數字化,科技職位的招聘信息激增。與此同時,數以百萬計的白領辭去了工作,一些人離開了職場,另外一些人則跳槽到薪水更高的崗位。因此雇主們一直在努力招聘他們需要的人才,許多公司放棄了資格條件,例如相關崗位經驗或四年製大學學位的硬性規定。《華爾街日報》估計,新領的大量出現僅僅是個開始。
非營利組織“工作機會”(Opportunity Work)的一項研究發現,目前有3200萬美國人沒有大學學位,但卻有技能可以過渡到更高收入的工作。
來源:美國駐華大使館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