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海外應屆留學生就業競爭力洞察報告出爐,海歸回國熱持續攀升

7月,很多公司已經開始秋季招聘,國內外的畢業生都在抓緊時機尋找工作機會。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海外學子選擇回國找工作,2021年歸國創新創業留學生人數首破100萬。同時,國內也迎來了千萬應屆畢業生大軍,在如此激烈的競爭壓力下,海歸就業情況如何?
海歸競爭力優勢明顯
據智聯招聘發布的2022年二季度《中國就業市場景氣報告》數據,2022年二季度全國CIER指數為1.35,同環比均下降,與2020年同期水平持平。
據往年經驗,進入二季度後一般招聘需求會有明顯增長,同時春招熱潮過後求職投遞增幅下降,CIER指數將會回升。今年二季度招聘需求也增長,但受北京、上海等地疫情影響,招聘需求人數環比僅增7.7%,而求職端投遞人數增長24.22%,求職人數增速高於需求,CIER指數從一季度的1.56降至1.35。同比方麵,招聘需求人數雖增加6.88%,但求職申請人數增幅高達65.64%,CIER指數也低於去年同期的2.09。與2020年二季度相比,招聘需求人數增加18.4%,增幅與求職申請人數接近,CIER指數持平。據分析,2022年三季度就業景氣度或將上升。
注: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與中國領先的職業發展平台智聯招聘聯合推出CIER(中國就業市場景氣指數),反映我國就業市場的整體走勢及景氣程度。同時,為了探究應屆留學生的真實就業情況,獵聘大數據研究院發布《2022海外應屆留學生就業競爭力洞察報告》。
報告選取了2018年1月至2022年5月的人才競爭力指數的數據,囊括了疫情前,疫情時以及後疫情時代三個典型時期。2020年受疫情影響,海歸回國發展意願大幅增高,在國內求職的海歸總人數同比增長33.9%;2021年基本與2020年持平。數據顯示,受訪留學生中,已回國和打算回國的留學生占比為96.1%。而目前準備長期留在國外的留學生僅占3.9%。
從總體上來看,應屆留學生的人才競爭力比國內應屆生要高。這其中QS 100院校的應屆畢業生競爭力優勢明顯。
留學生偏愛哪些領域?
企業的投遞回複率間接表達了企業的態度,相比於國內的學校來說,企業對於應屆留學生的回複率更高,不管畢業院校是不是QS前百強,這意味著企業對於留學生的好感度更高。
從數據可以看出,互聯網行業的留學生優先職位占比最高,為26.85%;文教傳媒、服務外包位居第二、第三,占比為19.77%、11.43%。而年薪最高的行業為製藥醫療,平均薪資為30.03萬元;電子通信、互聯網行業緊隨其後分別為28.53萬、27.65萬元。雖然國內就業市場愈發激烈,但麵向海歸的崗位結構有所優化,薪酬水平也不斷提高,海歸群體回國發展意向持續走高。
近年來,“考公熱”也影響到了留學生,據智聯招聘數據顯示,2021年海歸留學生去國企的人數明顯增多,同比增長3.7%。而在各類型企業中,在能源、礦產、環保領域求職的海歸同比增速最高,達11.3%。
一線城市仍對留學生最具吸引力
從投遞城市方麵來看,北上廣深四座一線城市以及杭州連續兩年位列前五名,且上海占比高出排名第二的北京近6%。這些城市具有成熟的產業和完善的城市配套設施,同時相應的落戶利好政策及對人才創新創業的助推,也具有著強大的吸引力。
對比上年同期來看,今年1-5月,蘇州、佛山的名次上升最為明顯,對應屆留學生的吸引力增強。蘇州、佛山作為長三角、珠三角的核心城市,近年來這兩個城市將智能製造作為重點產業發展,而智能製造對人才要求更高,因而對海外應屆生更有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新一線城市憑借發展潛力與人才引進政策,也吸引了大批海歸人才。
國內對於優質人才的需求一直存在,各個城市不斷優化海外歸國人才落戶政策、出台優惠福利,其中對留學生的引進政策更為優厚。從各項數據中也能看出,留學生仍是具有競爭力的身份,在求職過程中占有一定的優勢。這也是為何近年越來越的海外學子選擇回國就業的一大原因。
來源:《留學》雜誌授權發布
監製:李璨
審核/責任編輯:楊冬妮
記者:劉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