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0年,中國GDP就達到41.30萬億元人民幣,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個曆史性跨越是在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背景下實現的,大大提振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和中國人的自信心。更為可喜的是,最近5年,中國每年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GDP的比重都超過4%。

在2017年9月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峰會上,時任英國羅素集團(Russell Group)輪值主席、格拉斯哥大學大學校長Anton Muscatelli教授做主旨發言時,讚揚中國政府對本國大學的高投入體現對教育的高度重視,相比而言,英國高等教育已經落後。從數據上看,英國大學的整體收入呈下滑趨勢。

在2023年度三大世界大學排名(QS、THE、US News)中,至少入圍一次全球前200名的中國大陸高校有16所,超過2022年度的12所,創造曆史新高。這些世界名校級的中國大學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複旦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四川大學、中山大學、同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湖南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而“教育強國”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先決條件。國內名校(也包括排名方麵成為世界名校的國內名校)與世界名校最大差距還是國際化程度——國際學生少,國外師資少,外語授課的學位課程少。因此,二十大報告提出: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加強國際化科研環境建設,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加強人才國際交流,用好用活各類人才。

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國際教育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