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內卷的思考

如今“內卷”一詞廣為流傳,校園題海戰術、beplay中心錢包體育錢包日漸“高考化”、職場ppt大戰……教育內卷、行業內卷、職場內卷,我們似乎進入了一個“萬物皆可卷”的時代,現代人不是在卷別人,就是在被卷的路上。在激烈的競爭壓力下,越來越多的人被裹挾其中,深陷內卷漩渦。
內卷(involution),字麵的意思是“向內演化”,指一種社會或文化模式在發展到一定階段後,既沒有辦法穩定下來,也沒有辦法轉變為新的形態,而隻能不斷地在內部變得更加複雜的現象。經網絡流傳,用來指代非理性的內部競爭或“被自願”競爭,同行間付出更多努力以爭奪有限資源,導致個體“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現象。
最近和一些朋友聊天,每每聊到工作狀況,常會聽到這樣的評論,“我們天天加班,卷得很……”,眼神中透露著疲憊和無奈。一位畢業不久加入互聯網行業的朋友這樣描述,“我們這波更卷,領導為了監督任務,要求我們新人每天發工作日報。剛開始時大家差不多晚上8點能發出郵件,後來有一位同學因加班受到表揚,大家就互相比著半夜發工作郵件,好像誰發得越晚就是工作更努力呢……”。另一位在職場打拚多年的朋友,她目前任職某大廠的產品經理,她這樣形容自己的工作狀態,“我好像有開不完的會,白天不是在開會,就是在開會的路上……等忙完各種溝通會議,基本也到晚上時間了,然後再加班處理自己的事情,朝10晚10是常態,淩晨下班也是常有的事。”她無奈地攤攤手,接著說,“2022年感覺忙得不可開交,但到了年終總結時又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成績。年底PPT大賽對我們產品經理來說,那是至關重要的。每天疲於奔命,工作內容沒有創新,那就隻能在PPT格式和包裝上下足功夫。我年終的PPT改了十幾遍,不僅逐字逐句推敲,配色和圖表也得要精雕細琢。向上管理和PPT彙報,是在大廠生存的重要法則。為了展現自己和團隊對公司有足夠多的價值,每個人都要絞盡腦汁找成績,沒有成績也得能編出來……”
在剛剛過去的年終總結季,身在職場的你是否也遇到了同樣的困惑呢?年底大大小小的總結會,儼然變成了PPT表演賽。似乎每個員工都很努力,加班時長也足夠體現出兢兢業業,但是團隊業績卻不盡人意。當互聯網進入存量時代,一些企業開始盲目內卷,在高強度的工作負荷下,“人”與“工具人”的界線變得模糊。毫無意義的精益求精、簡單的問題複雜化、低水平的重複……這些都是內卷的實際表現。
為什麼會產生內卷現象呢?我們分析有三個主要原因:
1、資源有限,過度競爭
優勢資源總是有限的,當湧入的競爭者遠遠超出有限資源所承載的能力時,勢必會產生過度競爭。例如,近幾年的beplay中心錢包體育錢包熱,堪稱“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職場對學曆的高消費也是愈演愈烈。
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高校畢業生人數1076萬,同比增長167萬人,規模和數量創曆史新高。這也是年度畢業生人數首次突破千萬大關,就業形勢十分嚴峻,beplay中心錢包體育錢包大軍也因此變得龐大。官方數據統計,報考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數為457萬,同比增長80萬,增幅21%。而2018年,beplay中心錢包體育錢包人數為238萬,四年時間就翻了一倍。而在錄取人數和比例上,2022年錄取人數110.7萬,錄取比例24.22%,相比上一年同比下降5.33%(2021年錄取比例29.55%)。隨著就業、升學等競爭的白熱化,學生和家長們被更多的焦慮情緒所裹挾,“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信條導致“拔苗助長式”的教育內卷。
2、囚徒困境,心理裹挾
囚徒困境是20世紀50年代由美國的梅裏爾·弗勒德和梅爾文·德雷希爾首次提出,是博弈論和非零和博弈中的經典模型。它反映的是個體理性和集體理性的衝突,在製度的壓力下,人如同囚在困境中,為了自身的利益,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配合的方案,極少人會選擇與體製對抗。在心理的裹挾下,人們雖然不情願,但也不得不把這場遊戲進行下去。
在職場中,不知從幾何起,下班不再是上班的終點,而被迫成為加班的起點。我們來看這樣一組畫麵,晚上9點某辦公樓依然燈火通明,作為新入職的一名員工,小張環顧了一下辦公區,領導的辦公室依然亮著燈,同事們也都齊齊整整在工位上加班,身為職場新人的她雖然完成了工作,但是又不敢第一個下班。在這種競爭式加班的心理裹挾下,“誰第一個下班”似乎就被蓋上“工作強度不夠”的帽子。連軸轉的低效加班讓她身心疲憊,但又深陷局中無法擺脫。“同事不走我不走,爭做職場卷王。”經濟學家薛兆豐曾說:"讓你加班的不是你的老板,而是其他願意加班的人。"這句話一針見血指出職場中內卷的現狀。
3、成功的標準過於單一
有一種優秀叫“別人家的孩子”,學校唯分數論,職場唯財富論,單一的成功標準裹挾著我們的生活,使我們的成長路徑越來越趨同。為了能成為人們口中標榜的“別人家的孩子”,學生在題海戰術中喪失了對學習的渴望,被動成為做題機器。職場人士,在原本已經很擁擠的“熱門”賽道中被裹挾前行,開啟“996”甚至“007”的工作模式,唯金錢論,唯升職論,忽略了自己的健康和愛好。在單一功利心的驅使下,在別人的期待下,活成“別人家的孩子”,漸漸迷失了自己。
那麼,麵對愈演愈烈的內卷現象,我們該如何破局呢?這裏,分享幾個觀點:
1、向外拓展,創造更多發展機遇
與內卷(involution)對應的是演化(evolution),演化(evolution)是對外演化,是一種進化。與其停留在一個特定軌道內卷,不如向外拓展,尋找新的增長點。除了紅海,我們更應該關注藍海市場,不斷創新,尋找新的資源,創造更多發展機遇。
首先,要了解行業發展趨勢,保持開放心態,以更廣闊視角觀察問題,站在更高角度思考問題。其次,主動求變,探索更多的可能性,而不是被動在一個固化的空間內耗費精力。前麵提到國內beplay中心錢包體育錢包的白熱化競爭,相比之下,出國留學在國家和院校選擇範圍都比較廣,競爭壓力也要低於國內beplay中心錢包體育錢包。另外,國外申請可以一次填報多個院校,國外高校決定是否錄取的標準並不像國內以一次考試成績為主,而是綜合各方麵的因素,如平時成績、語言成績、項目經曆等,錄取標準相對靈活。因此,我們在國內beplay中心錢包體育錢包這座“獨木橋”外,也可以考慮出國留學這條路徑,對於能力提升、拓寬眼界、獲取前沿科技以及獲得國際化人脈等方麵具有更多的優勢,同時申請成功的概率也要高一些。
2、終局思維,尋找工作的動力
終局思維是指在麵對很多選擇時,以終點出發考慮問題,來決定當下的選擇,也就是說,從未來的視角看現在要做的事情。首先,問自己幾個問題,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你內心的渴望是什麼?你的長期目標是什麼?
我們把時間線拉長,從終局目標來反觀現在,思考當下所做的事情是否對未來產生積極正向影響。我們從長期目標和價值的角度來審視,現在的工作對自己的成長是有幫助的,還是無意義的消耗?隻有站在目標的角度,遵循內心的渴望,才能有更加清晰的行動路徑,在成長的道路上獲得持續的動力,產生成就感和喜悅感。
3、重新對成功進行定義,擁抱多元化
成功的定義是什麼?世界是多元的,成功的標準應該也是多元化的,不應受限於一種價值認同。就像這個世界一樣,是帶有七色光的,豐富多彩、色彩斑斕。它既需要紅色,也需要藍色,世界沒有相同的兩片葉子,所以不要用別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價值,永遠不要做“別人家的孩子”。一個積極開放的人生,應該存在多種成功發展路徑。
據人社部發布的2022版國家職業分類大典,淨增了158個新的職業,現在職業數達到了1639個。新職業的不斷出現,也為個人發展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根據自己的擅長,找到自己的發展路徑,條條大路通羅馬。
4、提升核心能力,差異化競爭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要善於經營自己的長處,形成核心優勢。同質化必然會帶來趨同,加劇競爭。因此,懂得把時間花在自己的核心能力上,形成差異化優勢,未嚐不是一個智慧的選擇。就拿留學來講,在專業選擇上,不一定隻盯著熱門,要善於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學科領域,集中精力在優勢領域深耕,找準方向獨辟蹊徑。
最後,我要說的是,想要逃離內卷,一定要擺正心態,停止精神內耗,關注自我成長。人生的路,應該是越走越寬,不應在一條窄路上越卷越深,“戰術上的勤奮”不能掩蓋“戰略上的懶惰”。不做“別人家的孩子”,我們一樣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國際教育頻道特約專家高清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