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澳洲,開啟一段新的人生之旅
徐挺:2008年至2012年國家公派赴澳大利亞攻讀博士學位,在讀期間曾任澳大利亞南澳地區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主席、阿德萊德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回國以後在大學任教,在推進中澳高校教育合作與交流方麵作出了積極貢獻。
本文原載於《留學》雜誌總第218期
文_徐挺
設計_劉仕悅
目前,澳大利亞(澳洲)作為中國留學人數僅次於美國居於第二的國家,為中國培育了很多領域的年輕精英,也為中澳兩國各個領域的深度合作打下了堅實基礎。但是大家對於留學澳洲也有一些誤區,比如會覺得澳洲學校入學門檻較低,是不是因為學校水平一般?其實,國外優質大學不是品質差導致要求低,而是因為高等教育資源豐富所以需要吸引國際學生過去學習並參與研究,當然也希望吸引一部分優秀青年移民。中國的工業產品以國際貿易的形式銷往國外是因為物美價廉,而澳大利亞的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相對過剩就給了我們采購服務貿易的機會。
從踏上留學之路至今,我結識了很多留學生及其家長。結合自己的留學經曆與所見所聞,我與大家分享一下澳洲留學的優勢,介紹一些觀察到的澳洲留學案例。
一、澳大利亞留學優勢
澳大利亞高校主要分布在各州的首府,如悉尼、墨爾本、布裏斯班、堪培拉、阿德萊德、珀斯等城市,其中悉尼和墨爾本的高校較多。根據筆者的觀察,選擇澳大利亞留學,主要有以下六大優勢。
一是澳大利亞入學要求相對友好,越來越多的澳洲高校認可中國高考成績。比如,悉尼大學部分專業對於高考分數的要求大概在總成績的70%至85%之間。以浙江省為例,如果高考分數525分以上,雅思成績在6.5分以上,就可以申請2023世界QS排名前50的悉尼大學。
二是與美國、英國、加拿大相比,留學澳大利亞一個很重要的優勢,是澳大利亞與中國的時差相對較少,可以方便留學生與國內親人朋友輕鬆頻繁地線上交流。
三是澳大利亞人均資源相對豐富,更容易培育學生的合作意識。人均資源匱乏的環境一般容易使人產生強烈的競爭意識。隨著科技的發展,未來社會是一個合作型的社會,澳大利亞與中國的國土麵積相近,而人口卻隻有上海市那麼多,可想其人均資源的豐富程度。而且,澳洲高校大多非常重視學生的小組作業,有利於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
四是澳洲高校學生的住宿選擇也非常豐富,基本每所高校都配有學生宿舍,學生可以申請入住。但由於其價格普遍偏高,而且數量有限,更多的國際學生會選擇自己租房或者合租,這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獨立生活能力。
五是從整體而言,澳洲高校的世界排名比較靠前。全國39所高校中,“八大”高校一般在世界排名前100以內,有將近20所高校世界排名前300。在QS2022世界排名前300院校中,中國高校有14所,其中西安交通大學位列290。
六是大部分澳大利亞學校本科專業學製為三年,學費相較於英美略低,留學既省時間又可省錢。所以,對於中產家庭來說,澳洲留學的性價比相對較高。
二、澳洲留學成長案例
到澳大利亞留學,不僅僅是一段收獲學曆的學習過程,留學本身也是部分學生恢複與培養自信的重要過程,更是培育學生合作意識、引領學生自我成長的過程。下麵講幾個我在澳洲觀察到的留學案例。
林肯的故事。林肯是我留學澳洲時認識的一位中國本科留學生,他家境一般,學習天賦也一般,但是為人真誠,肯吃苦,勤於學習。他一邊學習,一邊打工掙生活費,畢業後留在了澳洲創業。隨後,他把國內不願意繼續讀書的妹妹也接到澳洲,並負擔了妹妹所有的學費與生活費。如今他的妹妹也重拾讀書信心,在澳洲接受了專業教育,平時還會幫助哥哥照看事業,兩兄妹互相幫助,過上了滿意的生活。澳洲社會對於人們成功的評價是多維度的,獲得美好生活的途徑也是多渠道的,隻要努力就可以有更好的機會。
有一位朋友在機場臨時被告知簽證被取消,在了解相關規則之後我幫朋友在一周內獲得了新的簽證。澳洲對於學生簽證的管理比較嚴格,比如缺勤率很高就會被取消簽證,在新老簽證銜接時離開澳大利亞也會被取消簽證。這個朋友就是在境內申請的新簽證沒下來,而老簽證快到期時離開了澳大利亞,所以導致新簽證被取消了。我幫助朋友申訴時,審理這個案件的簽證官正在休假,我用最快的速度收集到所有對他有利的材料並致電簽證官,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簽證官最終提前上班幫我們處理了這個案件。很多時候人們說澳洲不講人情,其實澳洲也有人情,就是人情不能在規則之上。
有一位在讀博士覺得導師給予的支持與輔導不夠,所以在研究生院做博士進度調研問卷時,選擇了“自己認為自己不能完成博士學位的研究”,因此被取消博士資格。其實,學生想表達的是我需要更多的幫助才能畢業,而由於溝通交流不暢,再加上間接求助的方式,直接導致了後來的資格取消。中澳的理解交流方式是存在差異的,很多中國人的表達比較委婉含蓄,但是建議在英語能力有限時盡量直接表達自己的訴求,隻要做到在語言表達的過程中有禮貌就可以了。這件事情警示我們,能夠整理好思路並清晰表達訴求,是留學生需要培育的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
有一次在植物園,我們中國留學生學者聯誼會組織了一次超過百人的活動,活動結束沒有留下任何垃圾。旁邊一對夫婦問我們:“你們是日本來的?”這一問,讓我們既高興又慚愧,我們深深意識到培育每一個留學旅行的中國人的基本規範與禮節是多麼重要。國人在外的良好表現,能讓更多的國際人士變成中國的國際友人。留學生在國外代表的是中國,政府層麵也可以考慮組織集中網絡培訓,讓每一個留學生都能成為展示新時代中國形象的使者。
學生因超時打工被遣返。持學生簽證在澳大利亞,可以在政府允許的一定時間內打工。有一個留學生到了澳洲後,父母給的生活費不足以滿足社交需求,所以他就開始四處打工。由於澳大利亞對於體力勞動者給予的勞動報酬相對中國要高出很多,這個學生就心存僥幸,無視學生簽證的打工時間限製,最後被無情遣返。我經常告訴學生們,出國留學,認真學習是最重要的。打工掙的錢再多,與你付出的學費、“掛科”以後的補課費、延時畢業的生活費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學生簽證的工作許可,隻適用於家庭有經濟困難的學生勤工儉學,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地努力學習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一位中東的朋友跟我說:“你不像中國人更像日本人。”也許這句話聽起來有點像歧視,但我知道這是他想誇獎我,隻是他可能不太理解在中國語境中這不算誇獎。我更願意把這種所謂的“歧視”,理解為他對其他國家人的刻板印象。在之後的交流中他告訴我,他見過的中國留學生一般喜歡跟中國學生在一起抱團說中文,基本不會主動與不同國家的人交流,而日本學生會比較主動與不同國家的人交流。所以,不要把“歧視”看得太重,否則會少了很多深度交流和消除隔閡的機會。留學期間主動積極參與當地社區活動,提升對留學國家的認識,了解差異而不是僅僅用是非去評價,才能更好地為樹立中國人的國際形象打好基礎。
三、致年輕人的留學建議
留學是一個家庭的決策,對於家長而言,除了做好經濟保障,也要理解並尊重孩子的選擇,看到孩子即將麵臨的挑戰和為之付出的努力,引導孩子在做出決策之前獲得有價值的建議。最後,我結合個人的經驗對準備留學的年輕人提幾點建議。
第一點,專業排名比學校排名更重要。澳大利亞高校的整體水平較高,某些專業世界領先,比如護理、工程、商科等。即便是澳洲本土學生進入阿德萊德大學(QS2023第109名)醫學專業,也比去墨爾本大學(QS2023第33名)的人文與商業專業要求要高。另外,也要對中國未來人才的需求有一個基本評估,畢竟大多數留學生是要學成歸國的,在選擇學校與專業時要結合中國未來的發展。
第二點,爭取更多了解澳洲各個層級機構的運營情況。我在留學澳洲期間競選阿德萊德大學的校務委員會成員,並連續兩年當選。在澳洲高校的核心決策部門,我參與了一些與學校發展相關的重大戰略部署,從世界知名大學的決策模式中獲益很多,這也為我回國後推動中澳高校合作打下了基礎。在調研澳洲養老與醫療體係的過程中,我發現中國未來的養老模式與醫療輔助體係構建,可以借鑒澳洲已有的一些經驗。比如,澳大利亞的GP製度可以節約很多醫療資源,澳洲醫院的緊急情況評估機製可以讓更多病情緊急的患者得到優先救治。
第三點,積極參與高校學生組織與社團,提升語言能力。我在阿德萊德大學參與學生會競選時,發現澳洲的學生在大學期間會加入不同的黨派,澳大利亞前女總理就是在阿德萊德大學開啟的政治生涯。在深度競爭合作的過程中,人們可以更快地提升英語能力,尤其是當產生利益衝突與矛盾時,對於人們的英語能力要求會更高。當時阿德萊德大學工黨占多數席位,但自由黨加上我們中國留學生代表的三票隻能比工黨學生多出一票表決權,於是我們成為他們需要爭取的核心力量,因而對我們很友好。但是在國際學生組織發展條例修改時,兩黨學生就團結起來,利用我們對於表決程序的不熟,順勢通過不利於國際學生在學生會發展的條例。我們通過一年時間逐步了解程序,了解應對矛盾的基本原則,進而為國際學生爭取更多發展機遇打下了基礎。
第四點,與全世界的留學生交流。澳大利亞是移民型國家,澳洲大學的留學生比例也很高,與不同國家留學生溝通交流,建立友誼,互相學習,有助於我們更全麵地看世界。在和伊朗朋友交流的過程中,他提出了對於中日韓三國關係的看法。他認為,如果中國的產業市場、日本的技術、韓國的智慧能夠融合成一股力量,可以更好地在國際事務中發揮亞洲影響力。他還給我講述了伊朗的行政體係,海灣戰爭期間他們的生活,伊朗年輕人對於政府的看法等。在與印度學生的溝通交流中,我了解到印度的家族觀念很強,在很多地區還有家族聯姻,也讓我對於印度口音的適應能力得到了極大提升。在與日本學生的交流中,我發現由於日本國內資源有限,年輕人都喜歡到國外發展,但遭遇天災或有國難的時候,年輕人的民族意識會指引他們義無反顧地回國幫忙。
整體而言,在全球化貿易的視角下,在世界範圍內共享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益處頗多。培育年輕人的世界格局與視野,引領年輕人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政治決策模式差異、不同的經濟發展及不同政策,幫助年輕人在理解世界規則的同時,為國家爭取更多的發展空間與資源,出國留學大有可為。
編輯:劉煜
統籌:薑乃強
來源:《留學》雜誌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