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排名2024——亞洲最佳大學

2024年度亞洲大學排名今日正式發布。亞洲地區最優秀的大學都在哪些方麵有著卓越表現?
2024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排名昨日正式揭曉,依托排名評選出來自亞洲33個國家和地區中的最佳大學和學院。
【亞洲各國最佳高校】
本屆亞洲大學排名共有86所中國大陸高校入榜,使其成為上榜高校數量排名第三的國家和地區。其中有5所大學名列前十,7所大學名列前二十。共有33所來自大陸高校進入前100名,比2023年多兩所。
在2023年和2024年上榜的82所中國大陸高校中,有59所高校的排名有所上升,僅有19所排名下降。平均上升了 26.7 位。哈爾濱工業大學從去年的亞洲第55名大幅上升至今年的第24名。
與此同時,日本今年仍然是成為入榜高校數量最多的國家,共有119所來自日本的大學入榜。印度是本年度亞洲大學排名入榜高校數量第二多的國家,從2023年度的75所增長到2024年度的91所。
土耳其和伊朗均有超過70所大學上榜,代表了西亞地區高等教育機構的水平。巴基斯坦本年度有40所大學上榜,在去年29所的基礎上持續提升。來自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的大學也躋身亞洲前50位,體現了中東地區高等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
【亞洲最佳高校 Top 10】
在2024年度榜單的前十名中,中國大陸入選的大學數量最多,達到了5所——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分列一二,複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則排名第7-9名。
中國香港的兩所大學: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也保持了自己在前10名中的一席之地。其餘的三所大學分別來自新加坡(2所)和日本(1所)。
【研究方法】
幾十年來,亞洲大學的崛起一直是全球高等教育領域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在本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排名中,我們對排名方法進行了修訂和改進,使一些推動亞洲大學發展的趨勢更加清晰明了。
泰晤士高等教育的亞洲大學排名基於與世界大學排名相同的18個績效指標,對大學的研究質量(30%)、研究環境(28%)、教學(24.5%)、產業收入(10%)和國際展望(7.5%)五項核心使命進行最全麵、最均衡的比較。
這些指標也已經過重新調整,以反映亞洲大學的特點。要獲得參與資格,各高校必須取得2024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的排名資格。
【2024年度 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最佳大學 Top 5】
5. 東京大學|The University of Tokyo
東京大學成立於1877年,是日本的第一所現代化的綜合性大學。東京大學提供各種學術課程,擁有10個學院、15個研究生院、11個附屬研究機構(包括先進科學技術研究中心)、13個校級研究中心、3個主要圖書館和3個高級研究機構。
東京大學的教育以博雅教育為基礎,學生在大學前兩年在一個校區學習博雅教育課程,然後轉到另一個校區學習他們選擇的專業——這也是東大最與眾不同的教育模式。
東京大學以其對於政治領袖的培養而聞名,在日本的曆史上的64位首相中,有16位都畢業於東京大學。
除去政治人物外,東大也培養出了10位諾貝爾獎得主,包括了大文豪川端康成和作家大江健三郎、物理學和氣象學家真鍋淑郎等人。另外,文學家芥川龍之介、夏目漱石、太宰治、三島由紀夫,建築師隈研吾、槙文彥、伊東豐雄等著名人士也都是東京大學校友。
在可持續發展領域,東大還將校內與實現聯合國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相關的各種教育和研究活動指定為“FSI 注冊項目”,並將其與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關係可視化。產學共創促進部將可持續發展目標作為新業務增長的基本願景,致力於這一領域的產業合作和風險投資。
大東京創新生態係統參與組織;圖|東京大學官網
另外,東大還與其他13所大學/大學初創企業,及東京都政府組成聯合組織“大東京創新生態係統(Greater Tokyo Innovation Ecosystem)”,發揮地方政府的管理作用,培育和創建能夠在全球市場上競爭的初創企業。通過與大學、地方政府、私營企業、風險投資、加速器及創新支持組織的合作,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產-學-研聯係,加速科技研究的產業轉化。
4. 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圖|南洋理工大學官網
南洋理工大學是位於新加坡的世界頂尖研究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擁有6個學院,以及數個研究機構,包括了新加坡國立教育學院和新加坡地球與觀測研究所。
它們在包括人工和增強智能、城市化與自然生態係統、腦科學與學習研究、社會健康、未來工業以及社群與文化等重要課題上保持著世界領先的研究水平和知識轉移能力。
南洋理工大學擁有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5000多名學生,與全球許多大學保持著密切的合作和聯係,如倫敦帝國學院、斯坦福大學和北京大學等,以提供國際化的學習機遇。
圖|大學官網
而除此之外,跨專業學習、協作式學習,以及終身學習也都是南洋理工秉持的高等教育原則和觀念。大學會通過各個學院和研究所之間,本科與研究生之間,以及與基礎教育階段學校的互動和合作促進知識的流動和對於學生的啟發。
除了在教室內的學習機會,大學還積極拓展教室之外的學習機遇,包括課外的體驗式學習,實踐項目和創新項目實踐。另外,大學還積極回報社會,通過社群互動,激勵學生們在社會實踐中思考問題,培養對於社會和國家未來發展最為有用的人才。
3. 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圖|大學官網
新加坡國立大學(NUS)是新加坡曆史最悠久、學生人數最多的學府,它將卓越的研究成果與創新結合在一起。它在全球排名前30位,特別是在科研和國際視野方麵得分較高,且在工程技術方麵表現突出。該大學的創業精神可以追溯到30年前,當時它成立了一個專門的創新和科技創業中心。
新加坡國立大學采用英國式小組授課教學方式,結合美式課程學分來滿足學位要求。該校提供的學位比英國更靈活;與美國的教育體係一樣,學生可以在攻讀學位之初換修不同的專業課,在不同的學院選修不同的課程,並被要求選擇廣泛的、跨學科的課程。
大學的許多學生住在校園內,校園內有多個宿舍樓,共有6000間宿舍。大學非常推薦和大力支持學生們在校園宿舍內居住,這樣可以便於學生們找到可以支持生活的組織。大學的6個主要宿舍和3個公寓都有著自己的學生組織、學生活動和社團文化,使得校園生活欣欣向榮。
許多有影響力的校友都畢業於這所大學,包括4位新加坡總理和總統、2位馬來西亞總理以及許多其他政治家、商人和當地名人。
2. 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
圖|大學官網
北京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現代化國家大學,前身是創立於19世紀末的京師大學堂。現在該校被譽為進步思想的發源地和卓越的科研中心。
根據2020年的數據,北京大學有51個直屬院係,10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專任教師3400餘位,在校學生46000餘人,其中博士研究生超過12000人。
研究領域,北大有28份定期出版的專業學術刊物,僅省部級開設的研究所就有126個。在全球範圍內,北京大學和61個國家和地區的384個學術機構建立了合作。
圖|泰晤士高等教育
國際交流方麵,北大是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 (IARU)和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 (AEARU)的重要成員。北京大學也已與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80餘所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校際交流關係。北大還建立了“北京論壇”,自2004年開始每年舉辦,以“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為主題,致力於推動亞太地區人文社會科學問題的研究。
有3位諾貝爾獎得主是北大校友或教職員工,其中包括了2015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中國醫學家屠呦呦。
1. 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
自1911年成立以來,清華大學經曆諸多變革,30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多學科體係的建設。清華大學目前設有21個學院、59個係,超過100個本科學位課程,和200多個研究生學位課程。
清華大學還是在中國大陸和全球範圍內進行在線教育和慕課開發的先行者,為全校各國師生和全球慕課學生提供了極高質量的學習內容。自2020年秋季學期,清華大學通過學堂在線、微博等平台將清華29講真實課堂展示給社會學習者,超1320萬人次參與了學習。
在研究領域,清華大學承擔了一大批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充分發揮支撐引領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包括11項科技創新2030計劃研究項目。
圖|大學官網
清華大學同樣通過國際交流和研究網絡,推動合作研究和技術應用。截至2021年底,大學已經和包括英國劍橋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日本東京大學等16所國際一流研究型大學簽署戰略科研合作協議,並啟動聯合種子基金項目170餘項。
【2024年度亞洲大學排名|前200名名單】
來源: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官方微信公眾號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