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政府決定改編“教育國際化能力認證製”和“外國留學生招收管理實態調查”製度,從整體上放寬大學認證限製,同時加強大學的留學生教育和管理責任。

韓國教育部宣布,將在大田和首爾分別舉行“第四周期(2025~2028)教育國際化能力認證製度改革草案”聽證會。

政府自2012年起實施“教育國際化能力認證製度”,每年評估大學的留學生管理質量,包括非法滯留率、中途退學率、語言能力、學業和生活指導等。管理優秀的大學將獲得認證,而管理不善的大學將麵臨簽證發放限製。

此次製度改編試行案主要有以下調整:

韓國四年製大學和專科院校分開評估。單獨定製專科學校的“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能力認證”標準。考慮到專科大學以職業教育為中心的特點,將大學和企業的“產學合作努力”反映為新的指標。

學位課程留學生非法滯留率計算方式從目前的“學校非法滯留學生數÷本校最近一年入境韓國的留學生新生數”改為“學校非法滯留學生數÷本校在籍留學生總數”

不過,教育國際化能力認證製要求的非法滯留率從目前的不足2%~3%更改為1%~2%;“外國留學生招收管理實態調查”製度目前的調查標準是非法滯留率達到8%~10%的學校,此次改為非法滯留率達到5%。

為了減少大學的評估負擔,教育國際化能力認證製的指標減少了,學位課程類型的核心指標由13個減少為10個,語言研修課程類型由10個減少為9個。

合並內容相似的“性暴力預防教育修業率”和“韓國法令理解教育實施”指標,合並“外國留學生生活支援”和“前途支援”指標,廢除“外國留學生谘詢率”指標。

大學在支持留學生到當地企業就業方麵的表現將被納入評估指標,以引導留學生定居當地。

留學生新生語言能力證明多樣化。例如,留學生新生滿足TOPIK等公認語言能力標準的人數占比從目前的30%提高到40%。但是,除了公認的TOPIK等語言成績之外,進修1年以上的語言研修課程也可被視為條件足夠。

留學生每學年至少有一半學分必須是通過麵對麵授課而非在線授課完成的。

從2026年開始,認證製度將評估滯留1年以上的長期語言研修生的TOPIK2級取得率。取得TOPIK2級以上的人數不得少於30%。

對嚴重違反法令等破壞認證製宗旨的大學,將被列入加強簽證審查大學,最長3年。

韓國教育部將通過近期聽證會收集上述認證製度及實態調查改編案的意見並進行完善,經教育國際化能力認證委員會的審議後,於今年8月最終確定。

新製度將從明年開始引入,部分將在2026年引入。此前,去年8月,韓政府公布了《留學生教育競爭力提高方案》,計劃到2027年,在韓留學生人數增加到30萬人。

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國際教育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