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國學科評級正式揭曉,快來查看2024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國學科評級中各全球高校的表現吧!

文末附有白皮書供下載參考。

2024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國學科評級對1885所研究型大學的83門學科進行評估,提供了全球高校學科最詳細、最嚴格和最全麵的評估。

這83門學科基於中國教育部的學科分類。根據高校在教學、研究、引用、國際視野和產業收入這5個領域的表現,泰晤士高等教育對其在每門學科中進行介於A+和C-之間的評級。

本次中國學科評級中,共有448所高校在至少一門學科中獲得A+。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在全球範圍內獲得最高平均評級,而清華大學是中國大陸平均評級最優的高校。

自2020年問世以來,中國學科評級已成為唯一基於中國教育部的學科分類標準、來將中國高校與全球高校進行比較的績效評估表。在83門學科中,中國大陸高校在3門學科中表現最佳,分別是天文學、航空科學與技術以及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

共有86所中國大陸高校獲得評級。中國大陸的高校總共獲得了534個A+評級,其中33所中國大陸高校在至少一門學科中獲得了A+。

在不同學科中獲得A+評級最多的3所高校分別是浙江大學(72個A+)、清華大學(49個A+)與北京大學(43個A+)。

總體而言,中國大陸獲得了B+評級,與美國、沙特阿拉伯和法國相同,比韓國(B)高一級,比日本(B-)高兩級。新加坡是唯一一個總體獲得A+評級的國家/地區,丹麥、荷蘭和中國香港地區獲得了A評級。

泰晤士高等教育首席全球事務官菲爾·巴蒂道:

“中國學科評級提供的分析與洞見真正使其與所有其他排名和評級區別開來。83門學科所包含的大量細節不僅對任何在中國從事高等教育或對該行業感興趣的人來說極其有用,而且還使世界各地的高校、學院能夠在科學、技術和工程等關鍵學科中相互比較。該評級還至關重要地將中國高校置於全球背景中。”

“中國高校的出色表現一直令我驚歎,尤其是它們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所取得的成就。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中國大陸首次有兩所高校進入世界前15名;而且進入世界前200名的中國大陸高校數量再破紀錄,從2020年的7所上升至13所,且每所高校的排名都顯著提高。”

中國大陸學生最喜愛的三大留學目的地國家/地區分別是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

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領域,38所美國高校、12所中國大陸高校和8所英國高校獲得了A+。在土木工程領域,31所美國高校、16所中國大陸高校和11所英國高校獲得了A+。在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32所美國高校、23所中國大陸高校和10所英國高校獲得了A+。

僅在少數學科中獲得評級的高校往往獲得較低的平均等級。在三門或更少學科中獲得評級的59所高校中,35所高校的平均等級在C+至C-之間,隻有三所獲得了A或A-。這其中沒有一所高校獲得A+。

結果表明,在廣泛的學科範圍內擁有專業知識——而不是僅僅專注於少數幾個——是在中國學科評級中取得成功的關鍵。

分析顯示,德國高校在28門學科中獲得最高平均等級,連續第二年成為表現最佳的國家/地區。澳大利亞以20門學科的最高平均評級排名世界第二,荷蘭與英國則分別有9門與8門獲得最高平均評級的學科。

中國大陸在獲得最高平均評級的學科數量中的國家/地區中排名第七。此分析中不包含每個學科中擁有少於10所高校的國家/地區。

關於中國學科評級研究方法

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國學科評級是唯一一個基於中國教育部的學科分類、以全球大學為參照的中國大學績效評估表。

我們使用下列11個經仔細校準的績效指標,以提供最全麵而平衡的比較。

績效指標可分為5個領域,分別是:

1. 教學(學習環境)

2. 研究(發表量、收入和聲譽)

3. 引用(研究影響力)

4. 國際視野(國際教師、學生和研究合著)

5. 行業收入(知識轉移)

2024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國學科評級的數據來自2024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2023年和2024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國學術聲譽調查、2022和2023年的泰晤士高等教育學術聲譽調查以及愛思唯爾(Elsevier)文獻計量數據庫。

學科表現

83門學科可歸為13個學科領域,符合中國大陸的學科分類(以下分析不包含軍事類學科,因為泰晤士高等教育沒有對該領域的學科表現進行評級),以提供最全麵且平衡的比較,因此受到學生、學者、高校領導、教育界與政府的信賴。

以下所提及的高校皆根據英文首字母排列。

哲學

15所中國大陸高校在哲學方麵獲得了評級,北京大學是其中之一,獲得 A評級。

德國是哲學領域表現最好的國家/地區,根據33所大學的數據顯示,德國高校的平均評級為B+。

經濟學

中國高校的理論經濟學平均評級為B+、應用經濟學為B。中國大陸有5所高校在這兩個學科中都獲得了A+的最高成績,分別是複旦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浙江大學。

德國在理論經濟學方麵取得了最高的平均評級,而英國在應用經濟學方麵表現最佳;兩國高校在各自領先學科中均獲得 A−。

法學(大類學科)

中國大陸高校的社會學平均評級為B+,政治學平均評級為B。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是唯一在這兩門學科均獲得A+的中國大陸高校。

荷蘭再次成為這兩門法學學科表現最好的國家/地區,其政治學和社會學均獲得A評級。

教育學

教育學領域包括3門學科,包括教育學、體育學和心理學。在教育學學科評級的19所中國大陸高校中,有5所獲得A+,而19所院校中有3所高校在體育學獲得A+。隻有北京大學的心理學獲得最高評級。

澳大利亞在教育學與體育學科中名列前茅,均為 A−,而德國在心理學中表現最好(B+)。

文學

中國大陸有兩所高校在文學的兩門學科上均獲得 A+,分別是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

英國是外國語言文學方麵表現最好的國家/地區,平均評級為B+,而荷蘭在新聞傳播學方麵評級最高,平均評級為A。

曆史學

根據13所上榜此學科的高校數據顯示,中國大陸高校的平均評級為B,其中北京大學表現最佳,獲得A+。

澳大利亞再次成為世界史學科(這一學科領域中唯一的學科)表現最好的國家/地區。根據其26所大學的數據顯示,澳大利亞高校的平均評級為B+。

理學

理學學科領域內有13門學科。中國大陸高校的天文學平均評級最高。雖然隻有10所高校獲得該學科的評級,其中一半獲得A+,隻有一所高校獲得低於A−的評級。

德國在其中4門學科(物理學、地球物理學、地質學和生態學)中名列前茅,而英國在3門學科(地理學、大氣科學和係統科學)表現卓越。

工學

工學領域內有35門學科。中國大陸高校表現最好的一門學科是航空航天科學與技術,平均評級為A。

德國在14門工學學科中平均評級名列前茅,均不低於A−,而澳大利亞在其中13門學科中表現最佳。

農學

農學領域下共有9門學科。中國大陸獲得農學評級的高校相對較少。最受中國大陸高校歡迎的學科是農業資源與環境、作物學和植物保護。浙江大學是中國大陸唯一一所9門農學學科均獲得評級的院校,包括8個A+和一個A。

德國高校在6門農學學科中領先,另外4門則由美國高校領先。

醫學

醫學領域下共有7門學科。中國大陸高校在醫學領域中表現最好的學科是基礎醫學/藥學。中國大陸共有34所高校在該領域獲得評級,平均評級為A−。

荷蘭在其中3門學科表現亮眼,分別是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醫學技術與護理學。

管理學

管理學領域下有5門學科。中國大陸高校在管理學領域表現最佳的學科是公共管理學,共有12所中國大陸高校在該領域獲得評級,平均評級為A−。

交叉學科

在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這一跨學科領域中,中國大陸高校表現最佳,27所獲評擊高校的平均評級為A。

中國學科評級結果

由於評級涵蓋的高校和學科數量非常大,因此此表隻摘選每個學科被評為A級別(包括A+、A和A-)的中國大陸高校。

若想要瀏覽完整榜單,請掃描文末的二維碼,查看泰晤士高等教育官方網站或下載中國學科評級白皮書。

請注意:以下評級結果排序將按照高校英文首字母排列,同一評級結果的高校不分先後!









來源: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官方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