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什麼是最適合兒童的傳統文化?首屆兒童傳統文化教育論壇舉辦
2015-12-01 10:20:00
中國江蘇網

  當下,孩子該如何學習傳統文化?什麼是最適合兒童的傳統文化?……11月29日,由親近母語研究院、南京市棲霞區委宣傳部主辦,浙江敦和慈善基金會支持的首屆兒童傳統文化教育論壇在南京開幕。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係所教授、中央大學哲學所暨中文係兼任教授林安梧,台灣道禾書院和北京培德書院的創辦人、執行長曾國俊,國家教育谘詢委員會委員、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等大家,從海峽兩岸兒童傳統文化教育推廣的理念和經驗出發,暢談如何做適合兒童的傳統文化教育。交彙點記者黃勇

【傳統文化教育分享】

把生活中的鄉土文化傳遞給學生

  與普通的會場不同,隨著童聲誦讀《鹿鳴》的背景樂緩緩響起,引著眾人向著那遙遠的詩經年代漫溯,而與此情此景契合的是——首屆兒童傳統文化教育論壇在金陵中學仙林分校小學部的大禮堂拉開了帷幕。

  禾鄰社創始人、藝術總監、銀杏夥伴盧璐,在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身體劇場專業碩士畢業。但是她回到國內,卻潛心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及鄉土文化。

  她用一幅充滿了自然物候、西遊記、福建土樓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手繪圖,詳細解釋了她腦中的傳統文化。

  盧璐女士認為:“傳統文化首先是一種審美,是以和為美,以和為好,這些東西是超越理念,超越文字的。”

  她呼籲,當代的老師喚起自己對生活的興趣,從生活中發現他們需要學習的內容,然後將這些鄉土文化傳遞給學生。她希望老師們能夠帶領學生一起成為自己身邊傳統文化的發現者和保護者。

講故事的同時讓孩子們感受傳統文化

  餘耀是著名兒童閱讀推廣人,同時也主持揚州正誼書院的課程研發和教學工作。作為親近母語課題組核心成員,餘耀老師經過10多年的研究和實踐,漸漸認識到兒童是整個教育的出發點,也是一個歸結點,他說:“文字是固態的,能扣擊人的心扉,文字是業態的,能滋潤心田,文化是氣態的,讓我們在裏麵呼吸,三者是無法割裂的。隻有存有這樣的理念以後,我們所有的課程設計也好,活動的開展也好,才有一個立足之地。”

  從環境氛圍的渲染到課本課程的設計,揚州正誼書院的方方麵麵,都熏染了一種傳統文化的氣氛。正誼書院還把故事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孩子們在傳統課程當中激發興趣,在誦讀中滋養精神,在傳統的氣氛當中去感受文化,去承接文化,去發自內心地向往這種文化。

朗讀讓現場幾百名老師如癡如醉

  北京南山華德福學校創始人、立品圖書出版人黃明雨多年來致力於以心靈讀物和新教育實踐,為躁動的社會尋找精神的方向。在論壇上,黃先生分享了他的教育實踐與思考。

  黃明雨認為,在這個時代,學習中國的文化是一種生命信仰的重建,找到所有的基於生命基礎教育的共通性,建立一個多元一體的生命觀。真正的教育是從自我的教育開始,教育者需要重新調整對生命的看法,再去嚐試著去鬆動孩子智慧、思想和靈魂的成長土壤,讓孩子去享受生命的活潑。

  黃明雨現場還邀請了著名的音樂指揮家劉森,親自帶領大家朗誦由黃親自撰寫的《大人頌》。劉森雄渾的嗓音,不用話筒,就顯現了追溯曆史的獨特大氣的誦讀,而現場幾百名老師跟著如癡如醉地朗讀,讓氣氛達到了一個高潮。不少人正在回味中,大屏幕上出現了一張古譜,南山華德福學校的音樂教師張哲以身體為樂器,帶領現場代表進入華德福學校的音樂課堂。之後,劉森再次帶領老師們唱誦《詩經·周頌·維清》。

幾千年的文化足以支撐起我們的教育

  如何創辦根植於華人自己的文化,既是中國的又是世界的教育?台灣道禾書院和北京培德書院的創辦人、執行長曾國俊分享了他以一個藝術家的身份投身教育的探索曆程。

  20年來,曾國俊在台灣創立了從幼兒園直到高中的根植於華人文化又有世界視野的教育體係。回顧往昔,曾國俊坦言,他曾見過很多國家的教育模式,但是最想做的依然是這塊土地教給他、父母教給他,能儲存在他的身體裏的教育,所以道禾教育強調按照二十四節氣生活。而培德書院更多的是提倡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教養,孩子在這裏有機會通過親手做木工、活字印刷、燒窯理解中國文化之美,並學習其中蘊含的各種知識和道理。和台灣創辦的道禾書院一樣,北京培德書院一脈相承其核心的“儒、釋、道”哲學思想。設置這些課程,是希望孩子能夠學會知止、學會專注、學會守住當下。

  曾國俊說,他的孩子在國外用英語給西方人介紹中國的古琴、茶道和書法。曾先生坦言,用別人的語言介紹中國的傳統文化,這才是真正的國際化,他願意相信幾千年的文化足以支撐起我們自己的教育,而中國課程本身就是國際的、世界的。

【《弟子規》和經典誦讀的思想碰撞】

讓經典潤澤孩子的童年

  《弟子規》是清代的一部蒙學經典,是中國傳統教育經典中的一部代表。然而《弟子規》一書其思想立意是否適合當今的兒童,中國浩如煙海的其他古代典籍是否都適合拿來給兒童誦讀,真正適合兒童的又是哪些……江南大學黃曉丹教授、親近母語創始人徐冬梅女士和現場的兩位《弟子規》實踐者等就此問題進行對話。各人旁征博引間,令人不得不重新審視《弟子規》在今天誦讀中的必要性。

  由《弟子規》延伸至經典誦讀在兒童傳統文化教育中的意義的話題一出,台上台下群起討論,眾說紛紜。對話中,老師們也針對一些傷害兒童的做法提出了意見,呼籲教育界人士、家長們親近真正的傳統文化經典,讓經典潤澤孩子的童年。不可否認,當前麵向兒童的傳統文化教育中存在一些問題,而隻有正視問題,才能找到現實可行的方法與路徑,從而實現教育理想。

【海峽兩岸學者坐而論道】

中國傳統文化應取長補短

  棲霞區大力推廣“閱享棲霞”全民閱讀行動,打造一批閱讀基地,已陸續舉辦“閱享棲霞”logo征集大賽、“閱享棲霞”高校聯盟啟動儀式、萬人閱讀節、“悅享人生”網絡係列展播活動,參與群眾達10萬餘人次。本屆論壇也是棲霞區和親近母語研究院致力於為海內外兒童傳統文化教育的實踐者和研究者提供一個交流和展示的平台,還邀請到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和台灣師範大學國文係所教授林安梧作主題發言。楊東平院長探討的是當前傳統文化教育中的現象和問題。他診斷當前傳統文化教育的弊病,對急功近利反兒童性的兒童傳統文化教育大加批判,強調傳統文化教育要尊重兒童的獨立、自主和完整。中國需要加強對文化轉型的自主能力,從而在多元文化世界裏確立自己的位置,經過自己的適應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長補短,共同建立一個大眾認可的基本秩序,從而能夠和各種文化和平共處。

  親近母語研究院自成立之日起即探索實踐適合兒童的傳統文化教育。經過15年的研究和廣泛的教育實踐,親近母語的兒童傳統文化教育理念逐漸成熟。傳統文化教育要與兒童的生活相連接,用符合兒童心性和特點的方式,采用藝術的手段和體驗的模式實施。實踐兒童的傳統文化教育是為了讓今天的兒童擁有幸福的童年,因此教育應建立與兒童生活的聯係。同時,做兒童的傳統文化教育還必須讓兒童擁有廣闊的視野、世界的眼光,以使他們能更好的麵向世界,麵向未來。

  林安梧教授則提出21世紀是一個人類文明應該重新徹底反思的世紀。中國人作為世界公民的一部分,參與到人類文明必然要擔負起它應該有的角色。公民社會時代,儒學可以更為坦然、明白,更為平易、自然,中國傳統文化教育需要與當代的世界相銜接。

  原標題:什麼是最適合兒童的傳統文化?首屆兒童傳統文化教育論壇舉辦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
beplay2網頁登錄 2019-05-31 17:55
SRC-645861893 2018-02-06 0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