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啟動,成立了總部設在國家圖書館的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彼時,全國專業的古籍修複人員不足百人,大力培養古籍修複的新鮮血液成了當務之急。同年九月,金陵科技學院人文學院古典文獻係開始招收古籍修複方向的全國第一屆本科生,迄今已有十五年,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古籍事業發展上發揮了積極的重要作用。
古籍承載著民族的文脈,古籍修複技藝是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而保護的又是古籍這一重要的物質文化遺產。在2022年6月11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來臨之際,讓我們一起走近致力於弘揚典籍文化、助力文化傳承的金科人,感受古籍文脈的延綿。
謝龍龍是江蘇南通人,2011年從南京金陵科技學院古籍修複專業學成畢業後,來到12個國家級古籍修複中心之一的天一閣博物館,開始了古籍修複生涯。在修複部的十餘位古籍修複師裏,他是為數不多的男性成員,每天伏在兩米多長的案子上,拿著這些工具小心翼翼地填補著古籍書頁的孔洞,這是與文化的對話,也是與曆史的對話。看著修複好的一本本古籍在學術研究中發揮作用,謝龍龍開始尋找內心的寧靜,讓自己堅持了下來。“古籍修複師的工作對我來說最初是因為愛好,現在更多的是一份責任,把文物更好地保留和傳承下去,讓後人也能看到被我們保護下來的東西,這應該是工作在這個崗位上的人能獲得的最大的成就感吧。”撫摸著修複好的一張古籍書頁,謝龍龍平靜地說道。
謝龍龍
根據文獻的破損情況,製訂有針對性的搶救性方案,進行專業修複,這是古籍修複師的工作。朱煜介紹,正式的修補工作,要遵循“先中間後兩邊、先大洞後小洞”的原則,漿糊要“薄如水、光如鏡”,補完的接縫還要“細如發絲、狀如野韭”。這些口訣實踐於他的每一次工作。為了達到更好的修補效果,他還準備了“獨門兵器”——兩支定做的純羊毫毛筆,筆頭比普通毛筆要尖且短,以確保蘸取漿糊後走出來的線是極細的。常有人問,修複一本古籍要花多長時間?朱煜說,由於破損度不同,修複並沒有固定期限。但總的來說,這是一份需要耐心、細心、靜心和敬畏之心的工作。“工作時,我們仿佛在和古人對話。他們製作於幾百年前的書,經過我們的手煥發新生,不僅特別有成就感,也特別有意義。”
朱煜
臧春華、耿寧、金鑫、蔣雲四位同門師兄妹,是安徽省圖書館古籍修複中心的古籍修複師。在校期間曾係統學習過古漢語、版本學、字畫裝裱、書法篆刻、雕版印刷等專業學科,讓他們掌握了多學科知識,走上工作崗位後,成了麵麵俱到的“雜家”。在安徽省圖書館的一角,幾位年輕人每天都在埋頭修書。配紙、拆書、溜口、修補、折頁、錘書、裝訂,日複一日。
雖然有些枯燥,但他們仍對這份工作保持了極大的熱情。臧春華表示:“圖書館館藏的圖書裏,年代久遠的古籍可以追溯到宋元時期。破損嚴重的古書,有老鼠咬的,蟲蛀的,各種發黴的。要修複這些圖書,隻能用剪刀、錘子等最簡單的工具和最傳統的手藝,靜下心來一頁一頁地修。”耿寧認為修複師們使用的很多工具都是前輩傳下來的,但也要充分利用專業的科學儀器:“紙張纖維測試儀可以精確判斷紙的成分類型。測厚儀可以快速測量書頁的厚度,精確到0.01毫米,這對於修複用紙的選配非常重要。” 在快節奏的社會中尋得一份慢工作,讓金鑫覺得很幸運:“書能磨人,修書先修心。原來坐不住,很浮躁,現在心能定下來。”蔣雲表示:“入了這一行後,對這一行的每件事都會關注。工作之餘,常相約去各種古籍展覽。”
安徽省圖書館年輕的古籍修複團隊
中國國家圖書館館藏有200餘萬冊古籍,修複師不到20人,80後占到一半以上,潘菲、王欣蕊身處其中,以修複古籍為使命。潘菲幹這一行,純屬各種機緣巧合。“小時候喜歡音樂,差點學作曲;又喜歡孩子,想學教育;給孩子畫牆畫時,覺得自己動手能力也比較強;高考看到這個專業,報名就錄取了,慢慢就喜歡上了”。曾參與清乾隆藏書“天祿琳琅”的修複,在修書時,會和書先建立一種感情,“就像新認識一個人”;修完了,她甚至會輕輕打個招呼,“嗨,我把你修好了”。潘菲表示:“很多人認為,你幹古籍修複,是不是都‘那樣’,但其實我們都是普通人,工作和生活是兩回事。同事們有各種愛好,越劇、合唱、鋼琴、古琴、繪畫、足球……”
作為組裏目前最年輕的95後青年員工,王欣蕊表示,雖然修古籍要天天坐板凳,但看動漫、刷新聞的她並沒有和外界脫節。國圖裏有好多從業三四十年的古籍修複師,王欣蕊說她的理想是在國圖裏修一輩子古籍,因為她最愛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中有一句話——“擇一事,終一生”。
潘菲
王欣蕊
2013年,丁峰進入南京圖書館古籍修複中心工作,成為這個團隊中的第一位90後古籍修複師。積極與前輩探討各類修複技巧,在日複一日的實踐中磨練技藝。曾修複近700年前的元代醫書《永類鈐方》。在丁峰看來,一顆匠心、一雙慧眼、一副巧手,是他給予古籍修複工作最純粹的敬畏。手上的功夫不斷精進,內心的敬畏從未消磨。讓更多人關注、保護古籍,成為了丁峰努力的又一個方向。
丁峰
王瑩在湖北省圖書館古籍保護中心進行修複工作,在她眼中,打開一本古書,就像跟一段逝去的歲月對話。如果書頁破損、紙張發黴,這段歲月就會變得模糊、破碎。曾修複《劉氏家譜》《曾文正公集》等書。手工修複這樣的古籍,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同樣的修複動作,王瑩和她的同事們要重複無數次。
王瑩
2014年1月,王佳楠拿到了圖書資料業務人員文獻修複師三級(高級)資格證書,也是在那一年,王佳楠來到了南通市圖書館。給古籍“治病”是一件需要耐得住寂寞的事兒,坐得住冷板凳不僅是毅力,更是興趣與責任感,當然還需要點天賦。王佳楠仿佛天生就是吃這碗飯的。在王佳楠的修複桌上,僅簡單的工具就包括鑷子、針錐、木槌、尺板、木銼、剪刀、美工刀、毛筆等20種左右。普通的古籍修複,從分頁到最後裝訂至少要經過編號、拆書、修補、噴水、倒頁、折頁、捶平、壓實、剪頁、齊欄、壓書、釘紙撚、穿線等20多道工序。但遇到紙張長黴或酸化,則還需要增加一些更複雜的步驟。曾修複《曾玉匣記》《龍眠雜憶》等。
王佳楠
金玥從小就對曆史有著濃厚興趣,尤其喜歡看《探索頻道》等考古發掘類的電視節目,甚至沉迷而不能自拔。考大學時,毅然報考了僅在福建招收2人的古籍修複專業,終於實現了自己的“考古”夢。曆經數百年,各類古籍破損的形式多種多樣,大致有蟲蛀、鼠齧、酸化、黴爛、燼毀等,而且一本古籍往往不止一種形式的破損,故需采取不同的修補方案。金玥說,過敏、腰頸酸疼都是修複師的職業病,自己常常一天需保持伏案工作姿勢約5、6個小時。對金玥來說,修複完一本古籍就像醫生給病人治好了病;有時,還像是完成一件藝術品那樣快樂。古籍修複師這一職業,既融入了考古的厚重,也有醫生的縝密,甚至還要有雙審美的眼睛。曾修複《麻沙張氏宗譜》等書目。
金玥
“90後”程文濤是一名古籍修複師,在他看來,這一行最重要的是坐得住、有耐心。對剛入行不久的程文濤而言,古籍保護和修複是一條漫長的路,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古書籍獲得“新生”。“最近,我們在全力完成館藏珍貴古籍元刻《西夏文佛經扉畫》的修複,該項目已經獲得了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字節跳動古籍保護專項基金支持,預計5月底完工。”程文濤說,“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這個行業,也逐漸有社會力量支持,在我看來,現在就是古籍保護最好的時代。”
程文濤
出生於1993年的西藏青年巴桑澤登目前正在布達拉宮參與古籍定損修複項目。剛到布達拉宮修複某部古籍時,巴桑澤登負責定損、記錄、拍照多項工作,一天需要看兩部經文,而這一看就是將近 700 頁的工作量,除了每天中午休息的那一個小時外,其他的時間他都會伏案於桌前,有時候甚至連周末的休息時間都沒有。“全西藏的古籍修複師不到十人,但待修複的紙質文物的數量卻遠遠超過內地幾個省的總和。”如今願意從事且真心對待這份事業的人數屈指可數。因此,巴桑澤登與自己的老師共同創建了一個團隊,希望可以通過各式各樣的形式去參與一些古籍修複項目,帶領更多的學生去學習和了解這個專業,將自己的文化保護與傳承下來。
巴桑澤登
禹美莉是貴州省古籍保護中心的一名古籍修複師,科班出身的她對古籍修複並不陌生,由於有著紮實的理論基礎,所以上手快,越做越覺得有信心。在修複任何一本書籍前,禹美莉都會去查閱它的相關資料,記載它的年代和破損程度。然後自己理出一個修複方案,一步一步地“緩慢”進行。到目前為止已經修複完成了上千頁的古籍文獻。由於古書曆史久遠,會攜帶大量的黴菌,灰塵。如長時間的近距離接觸會導致皮膚過敏、鼻炎、肺部感染等疾病。但修補紙麵又是一個細致靈巧的細活,戴上手套會導致手指笨重,為了保證修複的精準,隻能夠用手直接接觸來操作。盡管職業病讓她飽受磨難,但她還是覺得每修複完成一本古書都會有一種成就感,像一位“醫生”給患者做了一次全身的“手術”。
禹美莉
古籍修複專業出身的雷孫取,因為興趣和機緣轉而研究中國傳統手工紙的二次加工,不斷向各個老師學習技藝,孜孜不倦追求手藝的拓展精進,在這個過程中複原使用礦物顏料進行手工印刷的傳統,嚐試將草木染技藝與書畫裝裱技藝結合,試製出了宮廷禦用的真金粉蠟箋,再次讓宋代黃庭堅寫《鬆風閣詩卷》時用的箋紙——砑花箋現於世間。雷孫取在湖北孝昌觀音湖創立了楮黎室,在古代“楮”是紙的代稱,“黎”也有粘合的意思,將紙張粘合起來,是裝裱和加工紙的主要工序,同時“楮冠黎杖”也是傳說中隱者賢士的日常用物,取這個名字也是為了追仰賢人。開設楮黎室就是想以修複師的初心,選好材料好工藝,用心對待紙張,裝裱書畫,也希望能夠依靠這個手藝立業,幫助文人殫精竭慮創作出的作品能夠傳承數百年。
雷孫取說:“我們這個國家有‘興亡繼絕’‘宜子孫’的文化傳統,在浩瀚久遠的文化傳統麵前,每一個個體都猶如沙漠中的一粒微塵,也沒有什麼行業會一直熱門時興,我很慶幸選擇了它,能夠讓我這粒微塵有機會融入到文明進程中。”
雷孫取
2022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推進新時代古籍工作的意見》,提出“強化古籍人才培訓,實施古籍人才培訓計劃,設立全國古籍人才培訓庫,建設古籍人才培訓基地和古籍整理研學一體的培訓平台”等要求。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諸如文獻修複師、文物修複師、文博考古等類型的工作,並非年輕人的首選。不過現在,越來越多的“後浪”們開始發光發熱,為古籍續命,為匠心發聲。十五年來,古典文獻係已向各大高校、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等單位輸送了大量專業人才,他們用真誠與熱愛為古籍築起了生命傳承的橋梁,踏實踐行了“文物保護:時代共進 人民共享”的活動主題。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