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青春在高原的藍天下綻放。2023年秋,第九屆江蘇省研究生赴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支教項目正式啟動,南京大學研究生青海支教團一行8人,踏上支教的旅程,續寫這首滿載誌願與夢想的青春之歌。
研究生青海支教團是江蘇省對口支援青海項目的一部分,由江蘇省委組織部、省教育廳組織,由研二在讀的同學組成。讓我們走進他們在青海飽含溫度、情懷與力量的支教故事,感受南大學子的信念與擔當,共續一場跨越山海、攜手奮進的築夢之旅。
孔繁喆
政府管理學院
回望在縣民中的這段支教時光,我體驗了很多人生中的第一次:第一次登上講台向班裏60多位同學介紹自己,帶他們一起走進初中地理的知識海洋;第一次備課、上課,帶早自習、晚自習、課後服務;第一次走進大山進行家訪;第一次邀請博講團的學長學姐來縣民中進行理論宣講;第一次參與地理學科知識競賽的策劃和出題等。支教時光總是短暫,我們人生中也會經曆許多第一次和許多無數次,但能夠與這些可愛的孩子們相識,聽到他們稚嫩而又真誠的深深鞠躬和“老師好!”,收到他們畫給老師的畫和來自大山裏的溫暖故事,對我來講就足夠了。
一學期的支教,對我們而言或許不長,但對這些西部地區的孩子們來講,卻很難得。我努力在課堂上多為學生們講知識以外的方法,為他們展示外麵的世界,用一言一行告訴他們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人,這是我在支教中更想傳授給孩子們的。我愛聖潔的海南州,我愛那段樸素而又燦爛的誌願服務西部的支教歲月。
任瑩瑩
政府管理學院
“你們想成為怎樣的人?”“道法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學科?”“我們來針對這個話題進行一場辯論賽,來!誰想做正方,誰想做反方?”這些都是我在課堂上時常對學生們提起的,也是我想告訴他們的,無論是學習方法還是為人處世的道理。
這段支教經曆對我而言不僅僅是講課,更是一次由內而外的錘煉。初到高原的身體不適以及流感病毒的肆虐,都是不小的挑戰,但是,同學們的一句句“老師好”和貼心的問候、學校老師們送的零食點心都讓我倍感溫暖,寒冷的冬日卻不再寒冷。臨時接到代課任務、參加教研室熱火朝天的教學研討、參與學校教研課題報告的申報撰寫等,我從開始時的如履薄冰到後來的從容自若,這些都是我從這片廣袤的土地、從這次支教經曆中收獲的成長。
這一段難忘的支教歲月,海南州這片聖潔土地上的人們、那些無比美好的故事和回憶,定會在腦海中回響。紮根西部,服務西部,這種堅定的誌願精神和樸素的支教情懷,我會繼續傳承下去。
劉曉瑞
教育研究院
很幸運,在研究生階段,我選擇了去支教,選擇去完成這個自己從小萌發的願望。如今,回想四個多月以來的支教旅程,心中滿是懷念、感恩、不舍、幸福。
支教期間,我在共和縣第二寄宿製小學擔任三年級三個班級的英語老師。我希望能發揮自身的專業特長,讓學生在我的課堂上能學到知識並且學得開心,從而培養他們對語言學習的興趣。最後一節課上,我問小朋友們,“隻要在這個學期你們能在英語課上快樂學習,能在我們生活中運用學到的口語表達,老師的任務就完成了。那你們覺得我完成任務了嗎?”小朋友們喊著:“完成了!”也有幾個小朋友說:“沒有!”並自言自語道,“說完成了老師下學期就不來了。”臨別之際,有太多的依戀和不舍,從一開始的靦腆陌生到現在的亦師亦友,這群可愛的學生成了我在共和最牽掛的人。感謝這次支教的機會,為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如果說離開是遺憾,我會用今後的教育生涯來彌補,不舍之情也會在未來的日子不斷溫暖著我。
袁雯
政府管理學院
一學期的支教時間悄然流逝,回憶的片段中亮起無數的閃光點,有觀察、有思考、也有感悟,我對這方土地和土地上生活的人們,有了更加直觀而深入的認識。比如,在藏族文化占主導的地區,共同居住著漢族、回族、土族、撒拉族等,各民族其樂融融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團結在一起;山區和牧區盡管存在著交通不便的掣肘,但經過數年的對口支援與幫扶,當地基礎設施等硬件條件與生活物資供應已經較為完善,民眾生活需求也得到基本保障;能夠盡快融入當地生活氛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接的交流,了解學習生活中的各類注意事項,積極與身邊的人溝通,獲取更多實用信息等等。
針對教學本身而言,一個學期的課程隻是一個學生求學生涯中非常短暫的階段。但是,如果一個新的老師能夠告訴他們一些未曾聽聞的知識與見聞,那麼,這就等同於在他們心裏埋下種子與希望。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哪怕隻影響到一個學生決定要去看看更廣闊的世界,那也就不虛此行。
韓天樂
曆史學院
記得初次看到支教報名通知時,我欣喜若狂,毫不猶豫地下載了報名表。青海是我的第二故鄉,能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為青海的孩子做些事情,是多麼有意義啊。經過一個學期的授課,我從最初那個在忐忑中備課,甚至每天睡前在腦海中模擬上課,練習要講的每一句話的新手老師,逐漸成長為可以直視講台下麵學生們求知的目光,侃侃而談地講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的“老教師”。
我們在語文課上相遇,我們一起震撼於“無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來要把地球推倒”的犧牲、一起感傷於“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苦悶。我們見證了蘇東坡在黃州赤壁完成精神突圍、史鐵生在荒蕪地壇叩問生命的意義、姚姬傳在泰山之巔追尋人生的光亮……記得在第一節課,我讓同學們在小紙條上寫自己在語文課裏最想學到什麼。有位同學寫道“並不能說全部,或許是其中的真理吧”。求真求實,篤行不怠,這是一場青春與夢想的雙向奔赴,與孩子們共勉之。
黃家慶
數學係
我們的故事開始於一個意味深長的秋天,我實在幸運能遇到這樣一群可愛的學生。他們帶給我很多驚喜與快樂。在數學課上,我們一起感受集合和邏輯如何架構出嚴謹的現代數學體係,一起研究六種基本函數如何刻畫了生活中所遇到的各類狀態變化。我們認識了羅素和他那位隻為不給自己理發的人理發的理發師,也了解了從祖衝之到拉馬努金這一代代中外數學家在計算圓周率過程中作出的傑出貢獻。
一個學期的時間並不長,而支教的經曆對個人而言則更多是挑戰和學習。三千米的海拔,是我從未到達過的高度,稀薄的空氣和寒冷的環境,不斷地磨礪著我的身體。青海是一個多民族聚居之地,是多元文化交融之所,與不同民族的學生和老師進行交流,學習各民族的優秀文化藝術,不斷地豐富著我的認知,更加增強我的民族認同感。成為一個更好的人,這是我臨別時留給學生們的話,但同時也是講給我自己的。
賀川雅
文學院
已經返校了,班上一個學生發來家鄉習俗的視頻,這把我的思緒又拉回到了青海,回想起五點半起床去上早讀的日子,回想起黑壓壓的枝杈上的滿天繁星,回想起讓人睜不開眼走不動路的大風……能有這樣一個走上講台、親身參與一線教學的機會實在難得,能和民族地區的師生有這樣親密接觸的機會更是可貴。這次的支教經曆鍛煉了我的實踐能力,拓寬了我的眼界,帶給了我無盡的感動和思考,我無悔於自己的選擇。
當支教接近尾聲時,我由衷感歎一個學期的時間實在是太短了,我想告訴學生的東西實在太多,常覺得有千言萬語想要囑托而不知從何說起,回想自己的教學,也總覺得有很多工作可以再改進一點、更提高一些。很開心聽到有學生說他們已經適應了我的課堂,也有學生說我講得很好很細,滿心欣慰的同時則有了更大的動力和期待。學生對我的肯定讓我無比感動,這也是對我支教生涯最大的獎賞!
陳振宇
社會學院
懷揣著滿腔熱忱,我在九月和其他支教團成員們來到了美麗的海南州共和縣,並被分配到海南州第一民族中學的兩個班擔任語文老師。初到崗位的忐忑不安很快被孩子們的笑容和當地老師們的耐心指導驅散,在課堂上,我不僅力求讓他們掌握書本知識,領略到承載於文學背後的優秀民族文化和對於美的追求;還努力開拓他們的視野,為他們講授一些有趣的曆史故事與科技新聞。在我看來,語文這門學科的教學目標不僅在於能讓學生掌握一門語言文字的技能運用,更在於為學生找尋更多地與這個世界產生共鳴的頻道,並樹立他們的品格、胸懷和抱負。
我很感謝當初選擇支教的自己——因為這次經曆讓我結交到一群懷抱著同樣理想、並肩作戰的夥伴,遇見了各位天真爛漫、純粹的學生,也與許多熱情好客、待人真誠的本地教師結下了深深的情誼……這段陽光燦爛、“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的歲月將會成為我一生中常常追憶的寶貴財富。
與“青”相遇,共築未來,自2015年起,南京大學參加江蘇省研究生赴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支教項目已連續9年,一批又一批的南大學子情係山海,以青春與熱情書寫著擔當與奉獻、耕耘與成長的雙向奔赴,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是他們共同的目標;振興西部、教育報國是他們共同的使命;蘇青兩地,情誼長存,是他們共同的願景。
2023年南京大學研究生支教項目圓滿完成,每一次的分別已不再是終點,而是嶄新的起點,未來會有更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南大人來到這裏,接過推進新時代民族團結與進步的接力棒,將青春揮灑在高原的土地,肩負起教書育人的神聖使命,帶領那裏的孩子們去追尋無限可能的未來。同學們也會將這份寶貴的經曆與記憶珍藏在心間,奔赴下一程山海,讓青春在奮鬥與奉獻中煥發絢麗光彩!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